第四十一章:人参的抉择
空间扩大带来的兴奋感尚未完全平复,王超的注意力便被拉回了日常。他看着系统空间里那三十盒来自后世的高效驱虫药,想到这个年代卫生条件和认知的局限,尤其是孩子们,难免会有寄生虫困扰。他决定先给家人用上。
这天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闲聊,王超拿出了那几盒包装简洁的药片。
“妈,姐,小刚,小玥,最近单位发了一种保健药,说是能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大家都吃一点,对身体好。”王超尽量用轻松平常的语气说道。
李秀兰接过盒子,翻来覆去地看着上面她不认识的文字和符号,疑惑地问:“超儿,这啥药啊?看着怪模怪样的,没病没灾的吃药干啥?”
王红也凑过来看:“是啊小弟,这药管啥用的?别乱吃啊。”
王超早就想好了说辞,笑着解释:“妈,姐,你们放心。这是内部特供的,据说是用了外国先进技术做的营养片,能清理肠胃里的脏东西,吃了以后吃饭香,身体更有劲。你看小刚和小玥,正长身体的时候,肚子里说不定有啥看不见的小虫子抢营养呢,吃了这个就不怕了。”
他特意避开了“驱虫”这个可能引起反感的词,用了“清理肠胃”、“看不见的小虫子”这种更易接受的说法。
王刚一听能长得更壮实,立刻来了兴趣:“哥,吃了这个我真能长得更高更壮吗?那我吃!”
王玥也眨着大眼睛,信赖地看着哥哥:“二哥给的,肯定是好的,我也吃。”
王红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但看着弟弟笃定的样子,又想到他最近拿回来的东西确实都是好东西,便也点了点头:“行吧,小弟总不会害我们。”
李秀兰见孩子们都同意了,也不再坚持,只是嘟囔了一句:“可别是瞎花钱……”
王超见家人都接受了,心里松了口气,连忙按照说明书上的成人剂量和儿童剂量,仔细分好药片,看着他们用温水服下。为了打消家人最后的疑虑,他自己也当场吃了一片。
“味道有点怪,但不苦。”王刚咂咂嘴评价道。
“好了,就当吃了个糖丸。”王超拍拍弟弟的脑袋,“这几天注意多喝点温水。”
接下来的两三天,药物的效果开始温和地显现出来。最先有感觉的是王红。
“咦,奇怪了,”一天早上,王红对着镜子梳头,有些惊讶地说,“这几天感觉脸上没那么油了,背上好像也没再发那种小红疙瘩。”
李秀兰也感觉到了变化:“你还别说,我这老觉得肚子有点胀的毛病,这两天好像好了不少,顺畅多了。”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对王超说,“上茅房的时候,好像……是排出去些东西。”
王刚则兴奋地报告:“妈,我这两天饿得快!中午在学校能吃两大碗饭!”
王玥年纪小,说不清具体感受,但小脸红扑扑的,精神头明显更足了。
一家人互相印证着各自的变化,虽然具体说不清原理,但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体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之前那点疑虑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王超口中那个“单位”的感激和信赖。
“超儿,你们单位这药可真神了!”李秀兰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下回要是还有,多弄点备着。”
“知道了,妈。”王超笑着应下,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就在家人们因驱虫药而身心轻快时,老陈再次主动登门。这次,他的脸色不像上次通报风声时那般凝重,反而带着一丝急切和期盼。
“小王兄弟,这次老哥是有事相求啊!”老陈坐下后,也没多客套,直接说明了来意。
“陈叔您说,能帮的我一定帮。”王超给他倒了杯水。
“是物资局刘科长那边的事。”老陈压低声音,“他父亲,就是刘老爷子,年轻时落下病根,如今年纪大了,身体一直不好,看了不少大夫,都说需要上好的人参,最好是年份足的老参,做药引子,固本培元。刘科长是个孝子,为了老爷子这病,没少操心。可这年头,真正的好人参,有钱也难找啊!”
王超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刘科长需要人参?这确实不好找。”
“可不是嘛!”老陈叹了口气,随即抛出了真正的筹码,“刘科长这次是下了血本了。他放出话来,只要能找到符合要求、让他家老爷子药用的百年以上野山参,他愿意拿出两个工作名额来换!”
工作名额!王超的呼吸微微一促。这在这个年代,可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命运的硬通货!
老陈伸出两根手指:“一个是纺织厂的正式工名额,只要女工。另一个是物资局的临时工,虽然是搬运工,活儿累点,但刘科长亲口保证,只要干满一年不出岔子,他想办法给转正!”
纺织厂正式女工!物资局(哪怕开始是临时工)未来可转正的名额!
这两个名额的价值,王超太清楚了。姐姐王红虽然在书店工作,但毕竟不算正式编制。如果能进纺织厂当正式工,那是铁饭碗,社会地位和待遇都会提升一大截。而物资局的岗位,哪怕是临时搬运工,也接触物资流通,对他未来的“事业”或许有难以估量的助益,更何况还有转正承诺!
巨大的诱惑摆在面前,王超的心脏忍不住加速跳动。但他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刘科长要的是百年野山参,而他系统空间里,正好躺着一支之前秒杀到的【长白山七叶人参】,品相完好,重约一两,描述就是“参体饱满,芦碗密集,须根清晰,滋补上品”。虽然他无法准确判断其具体年份,但看那品相,绝非普通货色,极有可能符合甚至超出刘科长的要求。
纠结,无比的纠结!
这支人参,是他准备留着给家里老人备用或者关键时刻救急的,堪称保命的底牌之一。如今要拿出来吗?
拿出来,可以立刻换取两个极具价值的工作名额,极大改善姐姐的未来和自己可能的发展路径。
但是,风险呢?
如何解释人参的来源?老陈和刘科长会相信他一个年轻人能轻易弄到如此珍贵的药材吗?会不会因此被盯上,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支人参的价值,恐怕远超那两个工作名额,这笔交易从价值上看,自己其实是亏的。而且,拿出了这支,以后万一自家人急需,又去哪里找?
老陈见王超沉吟不语,以为他在为难,便劝道:“小王兄弟,我知道这东西难弄。但你路子广,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忙打听打听?价格方面,刘科长说了,除了工作名额,还可以再补一些钱。关键是东西要真,要好!”
王超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他需要时间权衡利弊。“陈叔,百年野山参这东西,可遇不可求。我也不敢打包票。这样,您容我几天时间,我尽量去问问那些老师傅,看看有没有门路或者消息。一有信儿,我马上通知您。”
老陈也知道急不来,能得到这个答复已经算不错了,又叮嘱了几句一定要上心,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老陈,王超回到自己房间,关上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意识沉入空间,那支被油纸精心包裹的人参静静躺在角落,旁边是那九只依旧鲜活的大龙虾和一堆其他物资。十立方米的空间显得很空旷,但这支人参的存在,却让王超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取,还是不取?
取了,眼前利益巨大,能解决姐姐的工作问题,还能为自己铺一条可能更顺遂的路。但伴随的是暴露风险和价值不对等的潜在损失。
不取,固然安全,保住了底牌,但也错失了一个快速提升家庭阶层和拓展人脉的良机。姐姐可能要在书店做很久的临时工,自己与物资局这条线的联系也可能止步于此。
他反复掂量着。刘科长是物资局的实权人物,之前木材生意就有接触,这次若能达成交易,关系必然更进一步,未来或许能有更多合作机会,这比单纯卖人参换钱更有长远价值。姐姐的工作也是他的一块心病。
最终,一个折中的方案在他脑中逐渐清晰。他不能轻易拿出整支人参。但或许……可以只提供一部分?比如,切下几根关键的参须,或者一小片主体?这样既展示了参的品相和真实性,满足了入药的基本需求,又保留了大部分,降低了自身风险,也显得这东西得来极其不易,更加珍贵。
对!就说费尽千辛万苦,只弄到了这么一点,是某位采参人珍藏的救命之物,看在刘科长孝心和之前合作愉快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一部分。这样既能达成交易,又能抬高“残参”的价值,让刘科长觉得欠下更大的人情。
至于工作名额,纺织厂的正式工必须拿下,这是给姐姐的保障。物资局的临时工……他本人不太可能去干搬运工,但这个名额可以操作,比如让张胜利或者赵卫国去?既能安排兄弟,也能在物资局内部埋下一个自己人?
思路渐渐明朗,王超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决定,就采用这个“部分出让”的方案。既解决了眼前的机遇,又最大程度地规避了风险,还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和人情。
他再次看向空间里那支人参,眼神不再纠结,而是充满了算计和决断。接下来,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通过老陈,向刘科长传递这个“好消息”了。这场交易,他不仅要成,还要赢得漂亮。
第四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