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明确,火力集中。王教授团队立刻调整方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指甲缝组织样本的攻坚中。
有了从烟头样本上积累的经验和优化后的流程,这次攻关似乎顺利了一些,但过程的煎熬丝毫未减。那点组织实在是太微量了,每一次尝试都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不仅无法得到结果,还可能彻底破坏这来之不易的检材。
陆野这几天几乎也泡在了技术中心,他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和压力。他需要第一时间知道结果,也需要协调可能需要的任何资源。同时,他也在利用系统“战略级案件统筹”的功能,默默梳理着案件的可能方向和后续调查步骤。一旦dNA比对成功,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排查和抓捕,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时间在滴答作响的仪器声和研究人员凝重的呼吸声中流逝。第三天凌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实验室里再次响起了王教授沙哑却带着颤抖的声音。
“出来了……又出来了……”
这一次,他没有大喊,反而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声音压得很低。但周围几个没休息、一直在等待结果的研究人员立刻围了上去。
陆野也从旁边临时休息的折叠椅上站起身,快步走到电脑前。
屏幕上,是另一套数据分析界面。显示的,是从受害者林晓雨指甲缝中提取的人体组织细胞的dNA分析结果。图谱同样不算完美,存在着降解和干扰,但核心的几个StR位点,那独特的排列组合,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王教授没有说话,而是颤抖着手,将两个窗口并排放在一起。左边,是烟头滤嘴上提取的未知男性dNA分型;右边,是林晓雨指甲缝组织提取的dNA分型。
不需要复杂的比对软件,仅仅用肉眼看去,那几个关键的位点——d3S1358的15\/18型,vwA的16\/17型,d16S539的9\/13型,FGA的22\/24型……完全一致!
“是同一个人!”一个年轻的女技术员捂住了嘴,声音带着哭腔。
王教授重重地靠回椅背,闭上眼睛,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仿佛将这几个月积压的所有疲惫和压力都吐了出来。再睁开眼时,眼眶有些湿润,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交叉验证成功!”他看向陆野,语气斩钉截铁,“就是他!当年在现场抽烟,并且被林家女儿在反抗中抓伤的人,就是我们要找的凶手!至少是凶手之一!”
陆野看着屏幕上那两份相互印证的dNA图谱,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二十年了,这个双手沾满鲜血、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让无数侦查员扼腕叹息的凶手,终于第一次露出了他基因层面的真容!一个抽象的、由数据构成的“幽灵”,终于被赋予了确凿无疑的生物学特征。
“立刻整理数据,生成标准的dNA分型报告。”陆野迅速下达指令,声音沉稳有力,“王老师,辛苦你们了。我马上向总队长汇报,申请启动数据库比对程序!”
“好!”王教授疲惫的脸上绽放出光彩,他立刻转身,招呼团队成员,“快,动起来!把所有数据复核一遍,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要把这枚‘生物指纹’,清清楚楚地摁进数据库里!”
实验室里瞬间忙碌起来,疲惫被兴奋取代,绝望被希望点燃。这缕从尘封物证中艰难提取出的曙光,虽然微弱,却彻底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陆野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空,掏出手机,准备拨打电话。他的眼神锐利而坚定。他知道,找到dNA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个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人,从茫茫人海中揪出来,让他为二十年前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系统界面悄然闪烁了一下,“旧案物证修复技术”下方出现了一行小字:“关键物证dNA分型确认,案件关联度提升。”同时,“战略级案件统筹”功能也自动激活了与dNA数据库对接的预操作界面。
科技的利剑,已经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