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雾耳朵都支起来了,却故意没接罗姨话茬。
罗姨有些急,“知雾,其实当年你爸死后,你姨夫的身体,附近的大夫,已经束手无策了。你爸在时,尚有办法,但方子也不是固定的。他是根据你姨夫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药方和药量的。”
“后来,你姨夫就一日不如一日了,我那时候,天天以泪洗面。就在我以为我们家要散了时,于连升出现了。”
“他说他手里有个方子,可以免费给你姨夫试试。如果试得好, 也不要钱,只希望我事后,帮他宣传一下医术。再后来,你姨夫的身体好上不少,我就帮他到处宣传。他也因为此事,当上了赤脚医生。”
杨知雾听完,已经猜测出,于连升手里大概有他爸从前用过的药方。
或许不止药方,还有医书。
杨家祖上留下来的规矩,给病人开过的药方都有记载。如果遇上奇特的病例,更是要用心整理好,留给后人作参考。
“罗姨,等我找到医书,我一定从头翻到尾。如果找到我爸从前开的方子,我第一时间给你送过去。”杨知雾说。
罗姨点了点头,“知雾,你千万要把这事当个事办啊,姨还没伺候够你姨夫,还想跟他多当几年夫妻。”
“我说话算话。”杨知雾说。
她话音刚落,就看到于连升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过来。
“于大夫,你这是要去谁家看病啊?”她主动跟于连升打招呼。
于连升到了近前,用腿支着自行车,“我刚从小杨树村老宋家回来,路过你们村子,顺路去看看你……孟景生。”
“老宋家那个儿子,比从前更傻了,话都不会说了。好在你有正事,把姑娘领回来了。”于连升又说。
然后,他才看到罗姨。
“罗姨,你怎么也在这?你回不回家?要是回家我带你一程,把你送回去。”于连升说。
“罗姨不回去,她是来找我学炖鱼的。上次我在镇上炖鱼,送给罗姨两条。姨夫吃完说好吃,一直嚷着还要吃。罗姨炖不出来那个味,实在没办法了,特意走着来的我们村子,就想跟我学那鱼咋炖的。”
杨知雾见罗姨从于连升一出现,就尴尬得头都不敢抬,直接把话接了过来,替她解围。
于连升叹了口气。
“爱吃啥,就给他做点啥吧。”于连升说完,骑上自行车往孟景生家去了。
等他走远,罗姨才抬起头。
“知雾,刚才谢谢你了。我跟你说过的话,你可千万别告诉他,他要知道我跟你说了啥,以后该不给你姨夫看病了。你姨夫活着一日,我就得用着他一日。”
“放心吧,罗姨。我对你,只有感激,绝不会出卖你。”
罗姨这才放心的走了。
杨知雾回到院里,翠枝和陈解放都围了过来。
“妈,我想上山去采药。”翠枝说,“我都好多天没采了,人都呆懒了。”
“那也不差这一天半天的。这时候你还敢上山,你就不怕遇上谁报复你啊?在家呆着。”
“我婶说得对,翠枝,你这些日子,不适合出门。你要是没钱花,我攒了点,一会我回家给你拿来,都给你。”陈解放说。
翠枝的脸,轰地就红了。
“你胡说什么,谁要花你的钱。”
陈解放的脸也红了,傻笑着看了她一眼。
“奶奶,我想吃瓜,香……”晨星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进屋了,捧着一个香瓜来找杨知雾。边走边闻,馋虫都出来了。
“晨星想吃瓜啊?那让小姑姑洗了,给咱们吃好不好?”杨知雾喊归宁,去洗几个瓜,大家进屋去吃。
吃完瓜,陈解放站起来要走。
杨知雾说,“解放,你先别走,你今天有事没有?要是没事你就在我家给翠枝做一会伴,我出去一趟,中午就回来。”
陈解放一口答应。
杨知雾顶着太阳来到王建国家。
王伯看到她来,急忙给她递上一搪瓷茶缸凉水,“快喝一口解解暑气。”
王大夫在旁边一脸不赞同,“大热天的,喝太凉的东西不好。大哥,你咋记不住呢。”
杨知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子,笑着说,“王伯,我在家刚喝完,还不渴。我今天过来,是特意来找王大夫的。”
王大夫立刻神色一正,一脸期待的看向她。
“你是不是想通了,愿意给我当徒弟了?”
“是。”杨知雾点头。
“可我不聪明,人笨不说,家里还一摊子烂事,学习的时间也不会太多。这样的话,您老还愿意收我吗?”
空间里那本杨氏脉学,杨知雾翻过。
但是,她觉得自学有点难度。所以这师,她拜得心甘情愿。
“愿意愿意,我还担心你不同意呢。”
王大夫顿时眉开眼笑,觉得他又有学生带了。
人都精神抖擞起来。
“那行,我就回去了。等我准备一下,明天就过来拜师。”杨知雾说。
见她要走,王大夫立马急了,“还明天啥,就今天,你今天就拜。”
杨知雾有些尴尬,她是光着两手来的,连个拜师礼都没准备。
这太草率了。
不成不成。
她摇头。
王伯也看出来门道了,好像他这个当了一辈子中医的弟弟,特别想要收下杨知雾这个徒弟。
当即开口说,“知雾,你师父都说了,今天日子好,那就今天。我给你们当个证人。”
杨知雾一脸苦笑,在两位老人家的强烈要求下,只好答应拜师。
“你给我行个礼就行,现在不兴过去那一套。”王大夫见杨知雾好像要下跪,吓了一大跳,赶紧拉起她。
杨知雾依他所言,站在他面前,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给他行了拜师礼。心里暗自告诫自己,这拜师礼,事后是一定要补上的。
王大夫收了徒弟,心情大好。当场就给杨知雾讲了一个时辰的脉学基础知识。
眼看将近中午,他才下课。
杨知雾今天来找他,其实还有另一件事。
此时才有时间问他。
“师父,我跟你打听个人,你知道不?”
“是哪的人?”
“省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