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设备到达
度假归来的周一清晨,阳光透过启元投资的落地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韦七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助理小林抱着一摞文件等候在门口,脸上带着兴奋:“韦总,黛茜女士那边传来消息,海外智慧社区的第一批设备已经运抵上海港,今天上午就能安排卸货;另外,朱锁锁小姐刚才打电话,说有两家青年创业品牌想调整入驻面积,想跟您和蒋南孙小姐一起商量。”
“知道了,” 韦七接过文件,指尖快速扫过设备清单 —— 人脸识别门禁、智能垃圾分类箱、共享空间预约终端,每一项都标注着详细的参数与安装要求,“你先联系物流团队,确保设备卸货时全程有人对接,下午我去港口查看设备情况。另外,通知朱锁锁和蒋南孙,上午十点在会议室开会,聊聊品牌入驻调整的事。”
“好的,韦总。” 小林应声离开,很快将会议通知同步给两人。
上午九点五十分,蒋南孙准时出现在启元投资的会议室。她穿着一件米白色衬衫,搭配浅灰色西装裤,手里拿着青年公寓的共享空间平面图,上面用彩色笔标注着各个品牌的入驻区域。看到韦七,她笑着点头:“韦总,早。度假回来后,我把山庄木屋的设计灵感整理了一下,加到了公寓露台的方案里,一会儿开会可以跟大家聊聊。”
“好啊,” 韦七递给她一杯热咖啡,“刚煮的,你上次说喜欢喝微糖的,特意加了半勺糖。”
蒋南孙接过咖啡,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想起度假时韦七帮她避开草莓藤尖刺的细节,又看了眼眼前恰到好处的微糖咖啡,嘴角不自觉弯起:“谢谢韦总,你记得真清楚。”
两人刚聊了几句,朱锁锁就提着公文包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韦总,南孙,抱歉来晚了!刚才在路上接到‘纸间造物’林晓的电话,她说想把入驻面积从 20 平米扩大到 30 平米,还想增加一个小型手工体验区;另外‘暖食小馆’张磊也说,想在取餐柜旁加一个现做小吃窗口,担心之前预留的空间不够用。”
“先坐,慢慢说。” 韦七示意她坐下,递过一杯温水,“咱们今天开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正好南孙也在,能现场调整设计方案。”
会议正式开始,蒋南孙将平面图铺在会议桌上,指着 “纸间造物” 原本的入驻区域:“这里原本是 20 平米的开放空间,旁边是‘智享空间’的共享办公区,要是想扩大到 30 平米,可以往办公区这边压缩 10 平米 —— 不过需要跟陈默沟通,看看他们是否同意调整。至于手工体验区,可以利用靠窗的位置,采光好,还能让路过的租客看到手工制作过程,吸引客流。”
朱锁锁立刻拿出手机,拨通陈默的电话,开着免提说:“陈总,我们现在在跟韦总和南孙商量入驻面积调整的事,‘纸间造物’想扩大 10 平米,需要从你们的办公区压缩一点空间,你看方便吗?”
电话那头的陈默很爽快:“没问题!我们的办公区原本预留了冗余空间,压缩 10 平米不影响使用,只要能让整个共享空间的业态更丰富,我们没问题。”
解决了 “纸间造物” 的面积问题,三人又转向 “暖食小馆” 的需求。蒋南孙指着取餐柜旁的区域:“这里原本有 8 平米的空白区域,加一个现做小吃窗口足够了,我可以调整水电线路的设计,保证满足小吃制作的需求。不过需要跟张磊确认,窗口的尺寸和设备摆放要求,避免后续施工出现问题。”
韦七补充道:“另外,现做小吃可能会产生油烟,需要加装小型排烟设备,这笔费用可以从项目的配套设施预算里出,不用品牌方额外承担 —— 这样能提高他们的配合度,也能让租客有更好的体验。”
朱锁锁立刻记录下来:“我一会儿就跟张磊确认窗口尺寸和设备需求,顺便把排烟设备的事跟他说清楚,让他放心。”
会议结束时,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朱锁锁拿着调整后的方案,松了口气:“太好了!有你们帮忙,这些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我现在就去对接林晓和张磊,确保下周能顺利签订正式合同。”
“去吧,有问题随时联系。” 韦七点头,看着她快步离开的背影,又转向蒋南孙,“你上午要是有空,跟我一起去上海港看看智慧设备吧?正好让你看看设备的实际尺寸,方便后续调整安装位置。”
“好啊,” 蒋南孙立刻答应,“我正想看看智能设备的样子,也好在设计图上标注准确的安装区域。”
中午时分,韦七驱车带着蒋南孙前往上海港。货车刚停靠在卸货区,黛茜就从旁边的办公楼走过来,穿着一身深色西装,气质干练:“韦总,南孙,你们来了。第一批设备主要是人脸识别门禁和智能垃圾分类箱,我已经让技术团队检查过,所有设备都符合合同要求。”
三人走到货车旁,看着工人将设备一一卸下。蒋南孙蹲下身,仔细查看人脸识别门禁的尺寸,拿出卷尺测量:“这个门禁的宽度是 80 厘米,高度 150 厘米,正好能安装在公寓单元门的左侧,不会影响行人通行。” 她又看向智能垃圾分类箱,“这个箱子的高度有 180 厘米,需要在共享空间的角落预留足够的位置,还要做好地面防滑处理,避免租客扔垃圾时滑倒。”
韦七看着她认真测量的样子,拿出手机拍下设备细节:“我会让施工团队根据你测量的尺寸,提前做好安装准备。另外,黛茜,第二批设备什么时候能到?”
“大概下周,” 黛茜回应,“主要是共享空间预约终端和智能安防摄像头,到时候会直接运到青年公寓的施工现场,方便安装团队直接施工。”
查看完设备,三人在港口的休息室坐下。黛茜看着蒋南孙手里的设计图,笑着说:“南孙,你把山庄木屋的设计灵感加到露台方案里了?快给我们看看。”
蒋南孙立刻翻开设计图,指着露台区域:“我参考了山庄木屋的木质廊架,在露台边缘加了一圈木质栏杆,既能遮阳挡雨,又能挂些绿植装饰;另外,还在廊架下设置了几个藤编座椅,租客可以在这里休息聊天,欣赏外面的景色。”
“这个设计很好,” 黛茜点头认可,“既保留了自然的质感,又满足了租客的休闲需求,比单纯的水泥露台更有温度。”
韦七也补充道:“可以在藤编座椅旁加一个小型的智能充电插座,方便租客给手机充电 —— 现在的年轻人离不开电子产品,这个细节能提升租客的体验。”
蒋南孙立刻拿出笔,在设计图上标注:“智能充电插座,这个细节太实用了!我回去就调整设计方案。”
下午三点,三人离开上海港。韦七先送蒋南孙回建筑事务所,车子停在事务所门口时,蒋南孙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本画册递给韦七:“韦总,这个是我从山庄带回来的,里面有很多山林风景的照片,还有我画的木屋设计草图,你要是有时间可以看看,或许能给项目带来新的灵感。”
韦七接过画册,指尖拂过封面的手绘图案 —— 是山庄的木屋与竹林,笔触细腻,充满了生活气息。“谢谢,我会好好看的。”
蒋南孙推开车门,又回头说:“韦总,晚上记得按时吃饭,别总忙工作。”
“知道了,你也一样。” 韦七笑着回应,看着她走进事务所,才驱车返回公司。
回到办公室,韦七翻开蒋南孙送的画册,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标注着拍摄时间与地点,还有她写下的感受:“清晨的竹林有露水,空气里有青草的味道”“木屋的廊架下适合看书,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很温暖”。翻到最后一页,是一张她画的青年公寓露台效果图 —— 木质廊架下,藤编座椅旁放着智能充电插座,几个年轻人坐在那里聊天,脸上带着笑容,画面温馨而生动。
韦七看着效果图,嘴角不自觉上扬。他拿出手机,给蒋南孙发了条消息:“画册我看了,露台效果图很温暖,期待它建成后的样子。”
很快收到蒋南孙的回复:“谢谢韦总喜欢!我会尽快完善设计图,争取早日让它落地。”
放下手机,韦七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下午查看设备的笔记。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办公室染成温暖的橘色。他想起度假时的轻松时光,想起此刻项目推进的顺利,想起蒋南孙认真工作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
在这个 “流金岁月” 的世界里,工作与生活交织,挑战与温暖并存。而他知道,只要与蒋南孙、朱锁锁、黛茜这些伙伴并肩同行,无论是项目推进中的难题,还是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都能一一克服。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而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