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了张寡妇帮忙,周氏肩上的担子轻省了不少,脸色也日渐红润起来。沈厚德能更专心地扑在工地上,砌墙的进度又快了几分。眼看着四面墙体已经砌到了预定高度,平整结实,接下来,就是盖房过程中最重要、也最激动人心的一步——上梁!
“厚德啊,”王老五师傅站在墙头,眯着眼打量了一下整体的平整度,满意地点点头,“墙砌得差不多了,该准备梁木了。这主梁可是房子的脊梁,马虎不得,得选结实、顺直的好木头。”
沈厚德仰着头,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房屋框架,心里又是期待又是紧张:“王师傅,您经验多,这梁木……有啥讲究?去哪买靠谱?”
王老五从墙头上下来,拍打着身上的灰土:“讲究可大了!最好是杉木或者松木,木质紧密,不易变形。长度、粗细都得合适。我认识镇外山脚下有个老林匠,姓孙,他家的木料实在,价钱也公道。要不,明儿个我陪你去看看?”
“那敢情好!太谢谢王师傅了!”沈厚德连连道谢。盖房以来,王老五不仅手艺好,为人也厚道,处处替他们着想,沈厚德心里感激不尽。
晚上回到家,沈厚德把要买梁木的消息告诉了妻女。周氏既高兴又发愁:“他爹,梁木……得不少钱吧?咱们现在攒的够吗?”
沈清辞拿出账本仔细算了算,又掂量了一下钱匣子的分量,眉头微蹙:“娘,咱们这几个月接了不少订单,加上铺子的收入,攒的钱……刚够买一根像样的主梁。可除了主梁,还有檩条、椽子呢,那也是一大笔开销。”
气氛一时有些沉默。梁木是房子的骨架,必须买好的,但这钱一花出去,后续的瓦片、门窗就又捉襟见肘了。
沈厚德搓了搓粗糙的大手,语气坚定:“先紧着主梁买!檩条椽子……咱们再想办法!实在不行,我先去孙木匠那儿看看,有没有价格合适、品相稍次但也能用的边角料,凑合着用。房子先盖起来再说!”
“对!他爹说得对!”周氏也下了决心,“骨架先搭起来!瓦片门窗可以慢慢添置!”
第二天,沈厚德跟着王老五去了镇外的孙木匠家。孙木匠是个干瘦精悍的老头,听说沈家是王老五带的客户,很是热情,领着他们去看木料。后院里堆放着各种粗细长短的木材,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气。
王老五不愧是行家,这里敲敲,那里看看,又用尺子仔细量了尺寸,最后相中了一根粗壮笔直、木质紧密的杉木。
“孙老哥,这根咋样?做主梁正合适!”王老五问。
孙木匠伸出大拇指:“王师傅好眼力!这是今年开春刚伐的上好杉木,木质没得说!就是价钱……稍微贵点。”
沈厚德看着那根理想的梁木,又问了问价钱,果然不菲,正好是他们攒下的全部积蓄。他又看了看旁边一些稍微细点、或者有点小疤节的木头,价格便宜不少。
“孙老板,这些……这些能做檩条吗?”沈厚德指着那些次一等的木料问。
“能做是能做,”孙木匠实话实说,“就是承重力稍差些,盖平房问题不大,要是以后想加层就不行了。而且疤节多的,容易开裂。”
沈厚德心里天人交战。一边是完美但昂贵的主梁,意味着要掏空家底;一边是勉强可用但便宜的次料,能省下钱买瓦片。他犹豫地看向王老五。
王老五明白他的难处,沉吟了一下,对孙木匠说:“孙老哥,厚德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不容易。你看这样行不行,这根主梁我们要了,按你说的价。这些次点的料,你给我们挑些能用的做檩条,价钱上再让让?就当帮衬一把。”
孙木匠也是个爽快人,看了看沈厚德老实巴交又充满期盼的样子,叹了口气:“成!看在王师傅和你们不容易的份上,檩条料我给你们按最低价!再送几根边角料给你们做门窗框子!”
“谢谢孙老板!谢谢!”沈厚德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连鞠躬。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定好了木料,约好三天后送货,沈厚德和王老五满怀喜悦地回了村。一路上,沈厚德脚步轻快,仿佛年轻了十岁。有了梁木,房子就有了脊梁,就有了魂!
三天后,孙木匠的儿子赶着牛车,把沉甸甸的梁木和檩条送到了宅基地。那根粗壮的主梁被众人合力抬下来时,沈厚德忍不住上前,用手一遍遍抚摸那光滑的木质,眼眶发热。
“好梁!真是好梁啊!”王老五也赞叹道,“厚德,这梁上了,你这房子就稳了!”
选了个风和日丽的吉日,王老五主持上梁仪式。这回仪式比动土时更隆重些。周氏准备了丰盛的祭品,有鱼有肉,有馒头有水果。王老五焚香祷告,祈求家宅平安,人丁兴旺。沈厚德和几个请来帮忙的壮劳力,用粗麻绳和木杠,喊着号子,小心翼翼地将那根沉重的主梁一点点提升,最终稳稳地安放在了墙头预设的榫卯位置上!
“上梁大吉!”王老五洪亮的声音响彻河滩。
“上梁大吉!”沈厚德和周氏激动地跟着喊,声音哽咽。沈清辞也双手合十,眼里闪着泪光。沈安更是兴奋地又蹦又跳:“梁上去咯!房子要成咯!”
按照习俗,周氏把准备好的红色小布包(里面装着铜钱和糖果)系在梁上,又将蒸好的红点馒头抛向四周,寓意福气临门,共享喜悦。围观的村民和帮忙的工匠们纷纷笑着争抢,气氛热烈欢快。
站在梁下,仰望着那根横跨屋顶、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主梁,沈家二房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这一步,走得如此艰难,却又如此坚实!
然而,喜悦过后,现实的问题依然摆在眼前。梁木的钱几乎花光了积蓄,接下来的瓦片、门窗、室内抹灰盘炕……每一项都需要钱。而且,房子有了骨架,目标更近了,来自奶奶和大房那边的压力,会不会也随之升级?
沈清辞看着父母脸上久违的灿烂笑容,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这座凝聚了全家人心血的新房,顺利完工!只是,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恐怕也是最难的。她抬眼望去,河对岸,老宅的方向,一片宁静,但这宁静之下,似乎隐藏着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