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陆景珩暗中相助、源源不断的桂皮供应,沈记“秘制桂香卤味”的名声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小镇上真正打响了名头。那独特的辛甜香气,成了沈记铺子最醒目的招牌,老主顾们赞不绝口,连一些以往嫌贵的客人,也被这难以模仿的香味吸引,成了回头客。
“老板娘,你家这卤味是咋做的?这香味儿,闻着就走不动道儿!”一位大婶挎着篮子,啧啧称奇。
周氏如今底气十足,一边利落地称重,一边笑着答:“老嫂子,这可是祖传的老方子加了秘料,独一份儿!吃着好您常来!”
沈厚德送货时腰板也挺直了,遇到熟人问起,憨厚的脸上也带着光:“没啥,就是娃她娘和阿辞瞎琢磨,火候到了味儿自然就好。”
后院棚子里,卤香日夜不息。沈清辞更是将“定制”服务做到了极致。有老主顾家里老人牙口不好,她便单独用小锅,加入更多桂皮,延长卤制时间,让肉质极其软烂,香气更足;有年轻后生喜欢劲道口感,她便控制火候,让卤味q弹有嚼劲。这份用心,让客人们觉得沈记的卤味不只是食物,更是一份体贴。
就连之前被如意楼低价吸引走的几个老主顾,也偷偷摸摸地回来了,不好意思地说:“还是你家这味儿正,吃着舒坦。如意楼那便宜是便宜,可总觉得……缺了股魂儿似的。”
生意肉眼可见地红火起来,“聘礼基金”的木匣子也重新以可喜的速度变得沉甸甸的。周氏每晚数着铜钱,脸上终于有了踏实笑容:“他爹,照这个势头,到年底,聘礼钱说不定真能凑个七七八八!”
沈厚德也乐呵呵地:“嗯!娃她娘,阿辞,你们辛苦了!等钱凑够了,咱们也给你们扯块新布做身衣裳!”
然而,沈清辞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她心里清楚,眼前的红火是建立在桂皮这个“独门秘籍”上的。可这秘籍的来源,却完全依赖陆景珩。虽说陆公子承诺会想办法,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如意楼接连受挫,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必须未雨绸缪。
这天,她正在琢磨是否能用本地常见的柑橘皮尝试制作一种清香型的卤水,以丰富产品线,院门被敲响了。来的竟是陆景珩身边的小厮阿福,这次他手里没提东西,神色却有些严肃。
“沈姑娘,沈老板,打扰了。”阿福拱手道。
“阿福哥快请进,可是陆公子有何吩咐?”沈清辞心里微微一紧,连忙将人让进堂屋。
周氏和沈厚德也闻声出来,脸上带着关切。
阿福坐下,压低声音道:“少爷让我来给姑娘提个醒。如意楼那边,似乎已经查到了桂皮的线索,正在四处打听南边来的商队,想大量采购。虽然一时半会儿未必能找到稳定货源,但他们财力雄厚,若真被他们得手,价格战恐怕会升级。”
果然!沈清辞心一沉。如意楼果然不会坐以待毙!
周氏顿时慌了神:“啊?那……那可咋办?他们要是也有了桂皮,咱们……咱们不就……”
沈厚德也眉头紧锁:“这……防不胜防啊!”
阿福见状,语气缓和了些,继续说道:“姑娘也不必过于忧心。少爷的意思,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开拓。一味依赖桂皮,终究受制于人。姑娘手艺精湛,心思灵巧,何不趁此机会,尝试开发一些无需稀有香料,但同样独具风味的品类?比如,利用咱们本地特有的食材,做些文章?”
这话与沈清辞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她眼睛一亮:“阿福哥说的是!我也正有此意!比如用山里的野菌、河里的鲜虾,或者寻常的豆制品,做出不同的风味来。”
阿福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姑娘果然一点就透。少爷还让我带句话,说醉仙楼近日有意更新部分菜单,若姑娘能研发出适合酒楼宴席、独具特色的新式卤味或凉菜,他可代为引荐,或许能打开一条新的销路。”
醉仙楼!那可是比县学规格高得多的大酒楼!若能打入醉仙楼的供应链,不仅收入能大幅提升,更能极大提升沈记的声誉和抗风险能力!
这个消息让沈家二房又惊又喜!
“真……真的?陆公子愿意帮我们引荐醉仙楼?”周氏激动得声音发颤。
沈厚德也搓着手,不敢相信:“醉仙楼……那可是大地方啊!”
沈清辞心中更是涌起巨大的感激和动力。陆景珩这不仅是在帮他们解围,更是在为他们指明一条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她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阿福说:“阿福哥,请您转告陆公子,清辞定当竭尽全力,研制新方,绝不辜负公子厚望!”
送走阿福,沈家小院再次沸腾起来,但这次的兴奋中带着一丝紧张的期盼。
“他爹!你听见没?醉仙楼!”周氏抓着丈夫的胳膊,眼睛发光,“咱们要是真能做成醉仙楼的生意,那……那还怕啥如意楼啊!”
沈厚德也激动地点头:“对!对!阿辞,你脑子活,快想想,做点啥新鲜的?”
压力变成了动力。沈清辞立刻投入到了新品的研发中。醉仙楼的客人层次更高,菜品要求也更精致。她决定暂时放下家常卤味,转向更考验功力和创意的“精品凉碟”和“宴席头盘”。
她首先想到了本地河滩盛产的小银鱼,肉质鲜嫩。她尝试将小银鱼用淡盐水焯熟,再用加入了少许柑橘皮、姜丝和秘制酱油的料汁浸泡入味,做成“柑橘银鱼冷碟”,口感清爽,带有淡淡的果香。
又用当季的新鲜莲藕,切成薄如蝉翼的片,快速焯水后冰镇,淋上桂花蜜汁和一点点陈醋,做成“桂花蜜汁藕片”,甜酸开胃,造型雅致。
她还用内酯豆腐搭配肉松、榨菜末和特调酱汁,做成小巧的“肉松豆腐盏”,口感层次丰富。
每一样新品,她都反复试验,调整配方,力求做到色香味形俱佳。周氏和沈厚德成了最忠实的试吃员。
“嗯!这个银鱼好!又鲜又嫩,带着点果香,不腻人!”周氏尝了柑橘银鱼,连连称赞。
“这藕片脆生生,甜丝丝的,摆盘也好看!”沈厚德对桂花藕片爱不释手。
几天后,沈清辞精心准备了这几样新品的试吃装,又附上一封言辞恳切、说明创意和用料的小笺,托阿福带给陆景珩,请他品鉴指点。
等待回音的日子,既漫长又充满希望。沈家二房一边维持着铺子的正常经营,一边翘首以盼。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关系到他们能否真正跳出与如意楼的低价泥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天傍晚,阿福终于来了。他脸上带着明朗的笑容,一进门就拱手道喜:“沈姑娘,沈老板,恭喜恭喜!少爷尝过姑娘的新品,赞不绝口!尤其是那柑橘银鱼和桂花藕片,说是清新别致,颇有巧思!少爷已与醉仙楼的掌柜初步商议过,掌柜的很感兴趣,约定三日后,请姑娘带上成品,去醉仙楼后厨一试!”
成了!初步通过了!
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沈家小院!
“太好了!太好了!”周氏喜极而泣,紧紧抱住女儿。
沈厚德也咧开嘴大笑,用力拍着大腿:“我就知道咱阿辞行!”
连沈安都高兴地蹦跳起来:“姐姐要去大酒楼啦!”
然而,狂喜过后,沈清辞迅速冷静下来。这只是一个机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醉仙楼后厨的试菜,高手云集,标准严苛,她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爹,娘,别高兴太早。”沈清辞神情严肃,“三天后才是见真章的时候。咱们得把每一样菜品都做到极致,不能出半点差错!”
新的挑战,更高的舞台,就在眼前。沈家二房能否凭借匠心巧思,成功叩开醉仙楼的大门?这场试炼,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