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天地间一片苍茫,段无咎站在面摊的屋檐下,看着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天空中倾泻而下,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屋檐下的水滴汇聚成一道道水帘,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将他与外界的狂风暴雨隔绝开来。
突然,一阵清脆的铁杖点地声穿透雨幕,传入了段无咎的耳中。他心中一紧,知道有人来了。定睛望去,只见一个身影在雨中缓缓走来,每一步都显得有些艰难。随着那身影越来越近,段无咎终于看清了他的面容——那是一张青铜面具,在闪电的映照下,泛出一层幽冷的光芒。
段无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段延庆,他的皇伯父。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透过面摊帷幔前的雨帘,凝视着段延庆,脸上露出了郑重的神情。
段无咎缓缓地拱手作揖,说道:“段无咎见过延庆皇伯父。”他的声音在雨声的掩盖下,显得有些低沉,但却充满了敬意。
段延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的口角甚至都没有丝毫的颤动,但却有一个低沉的声音从他的腹部传了出来:“小子,你知道我是谁?”那声音仿佛是从九幽地狱中传来一般,冰冷而又威严,让人不寒而栗。
段无咎心中一凛,他当然知道段延庆是谁。他知道段延庆是大理国的前任太子,因为一场宫廷政变而被迫流亡在外。他也知道段延庆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拥有着绝世的武功和智谋。而此刻,段延庆选择此时与他见面,显然是不想让别人听到他们的对话。
段无咎定了定神,回答道:“侄儿自然知道,您是延庆皇伯父。”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心中却不禁对段延庆的内力修为感到惊叹。他知道,段延庆能够以「一阳指」内力震动腹腔与胸腔,替代声带发声,这需要将一阳指力修炼到大成的境界,而且还需要精准地控制膈肌与腹压。这种技巧不仅难度极高,而且每说一句话都要消耗大量的内力,大约是普通激发一阳指力的一半。
段延庆,本是大理国上德帝段廉义之子,按常理来说,他理应成为下一任大理皇帝。上德帝给他命名为“延庆”,蕴含着“延续国祚、庆贺太平”的美好寓意,这也象征着他作为正统继承人的地位。
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北宋哲宗年间,权臣杨义贞发动了一场阴谋政变,不仅弑杀了上德帝段廉义,还对段延庆展开了疯狂的追杀。在这场生死逃亡中,段延庆不幸遭受重创,双腿瘫痪,喉部也受了重伤,导致他失声。
侥幸逃脱的段延庆,从此开始了流亡民间的生活。由于他的容貌被毁得面目全非,再加上身体残疾,他被世人视为“怪物”,受尽了冷眼和歧视。
但段延庆心中的复仇之火却越烧越旺,他无法容忍自己的皇位被夺走,更无法忍受那些将他视为“怪物”的人的嘲笑和鄙夷。于是,他开始苦练家传的“段氏一阳指”,并将其转化为独特的杖法。同时,他还自创了“腹语术”,以此来替代发声。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段延庆的武艺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武力值更是跃居江湖顶尖之列,近年来更是已然挤入了宗师境的行列。尽管他的身体残疾,但他的实力却足以让任何人都不敢小觑。
段延庆始终坚信自己才是大理国唯一合法的统治者,他将段正明、段正淳兄弟视为“篡位者”,对他们充满了仇恨。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他组建了“四大恶人”集团,以极端的手段报复社会,制造混乱。而他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夺回大理的皇位,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都付出代价。
“皇伯父一直在西夏,为何会突然出现在大宋境内?”段无咎反问道。
然而,段延庆并没有直接回答段无咎的问题,反而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嘲讽地说道:“大理的太子,竟然会在宋人的面摊里躲雨?”话音未落,他手中的铁杖猛地一划,地面上顿时溅起一片水花,如利箭一般激射向段无咎的咽喉。
段无咎见状,脸色微微一变,但他并未惊慌失措道:“皇伯父的铁杖声,比这暴雨更吵。”段无咎身形未动,同时右手食指轻弹,一道五行生化指劲如闪电般射出,准确地击中了袭来的水箭,瞬间将其击溃。
段延庆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用一种低沉而又威严的声音说道:“段家的猎犬,终于嗅到血味了?”他的声音在雨中回荡,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人不寒而栗。并以此来试探段无咎是否知晓玄铁监内幕。
说罢,段延庆手中的铁杖再次用力一点地面,地面上立刻激起三道水线,如同三条凶猛的毒蛇一般,张牙舞爪地向段无咎扑去。这一次,段延庆显然是使出了全力,水线的速度和威力都比之前更胜一筹。
段无咎不敢有丝毫大意,他身形一晃,如同鬼魅一般在水线之间穿梭,巧妙地避开了这一波攻击。
想到这里,段无咎决定反客为主,试探一下段延庆的反应。于是,他嘴角泛起一抹嘲讽的笑容,说道:“皇伯父的青铜面具,虽然能够遮住你的脸,但却遮不住你骨子里的段氏血臭。”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讥讽和不屑,显然是在暗示他已经知道了段延庆叛国的行径。
段延庆威胁道:“你父皇签的茶马协议,实际是三十万金买你人头的契约!”段延庆刻意提及段正明,愈刺激段无咎情绪波动。
段无咎的反击道:“用毒专杀自己人,皇伯父的《恶贯满盈》倒是名不虚传。”段无咎用「自己人」一词暗示段延庆已被血衣楼的人出卖。
未带说完,段无咎率先猛地伸出一指,激发五行生化指之力向段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