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下课铃声响起,那个埋在臂弯里当了一节课鹌鹑的脑袋才慢吞吞地抬起来,脸颊上的热度似乎还没完全消退,眼神也有些飘忽,不敢直视旁边的人。
许知夏看着他这副模样,觉得好笑,故意问道:“怎么起来了?”
谢怀蝶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我想起来不行啊?”
“行。”许知夏从善如流。
“那这不就完了?”谢怀蝶哼了一声,想起那篇让他面红耳赤的作文,又压低声音,带着点警告意味补充道,“不过……你以后再写那种东西,我跟你没完。”
“什么东西?”许知夏一脸无辜,眨了眨眼睛,仿佛短暂性失忆了。 演技堪比昨晚装睡。
“少跟我装傻!”谢怀蝶耳根又有点热,“就是刚才那篇作文!”
“但那是老师要求的,”许知夏理由充分,随即又非常“客观”地陈述了一句,“写露营经历。只有你能写。他们,”他目光扫过不远处正凑在一起不知道讨论什么的祁余四人,语气平淡无波,“没你好看。”
正在讨论中午吃什么的祁余、繁若、林言卿、琳熙齐刷刷地转过头,脸上写满了问号和难以置信:
?
So???
我们这是……躺着也中枪?
繁若直接捂住了心口,表情夸张:“许神!你这滤镜也太厚了吧?!虽然谢哥是帅,但我们也不差好吗!”
祁余连连点头:“就是就是!还能不能愉快地做朋友了!”
林言卿推了推眼镜,冷静吐槽:“从客观审美和大众认可度来看,你的结论缺乏普遍性数据支持。”
琳熙则捂嘴偷笑,眼神在谢怀蝶和许知夏之间来回扫视,一副“我懂了”的表情。
谢怀蝶被他们看得有些不自在,他抓起一本书作势要打许知夏:“你闭嘴吧!”
许知夏轻松地挡住他没什么力道的“攻击”,看着他又羞又恼、活色生香的样子,眼底的笑意再也藏不住。
课间的教室吵吵嚷嚷,阳光明媚,少年们的笑声和打闹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青春最平凡,却也最动人的模样。
---
时间从露营归来那天起,就像上了发条,平稳而规律地向前滑去。社团活动、紧张的学习、短暂的课间休息、一起在食堂吃饭、偶尔的打闹嬉戏……日子在试卷、讲义和少年们的欢声笑语中一天天过去。
老李那句“高三时间不多了”言犹在耳,但实际上,对于刚刚踏入高三门槛的他们来说,并非真的迫在眉睫,毕竟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可以去奋斗、去冲刺。
谢怀蝶也似乎真的印证了他之前那个“不想考大学”的想法,对书本始终提不起太大的热情。但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到身边努力的朋友们,所以每天还是会强打着精神,跟着许知夏、祁余他们一起早读、背书,尽管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就这样,大约平稳地度过了四个星期,也就是一个月。
某天下午自习课,祁余风风火火地从办公室跑回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冲到他们几个围坐的课桌旁,压低声音却难掩激动地宣布:
“号外!号外!最新消息!咱们学校要办文艺汇演了!”
繁若正在默写英语单词,闻言抬起头,有些惊讶:“文艺汇演?高三不是向来不让参与这些,怕耽误学习吗?”
祁余一脸“这你就不懂了吧”的表情:“哎,这不是看咱们高三党太辛苦了嘛,学校新增加的特批项目!凭什么高一高二能狂欢,咱们高三就得苦兮兮的?也该有点娱乐活动放松一下大脑了!”
繁若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倒也是……所以,有谁想参加吗?咱们班得出节目吧?”
祁余听到这句话立刻把期待的目光投向谢怀蝶和许知夏:“谢哥!许神!怎么样?你俩来个双人节目?绝对炸场!”
谢怀蝶正对着物理题册神游天外,听到自己的名字,拒绝得干脆利落。:“我不会。”
许知夏头也没抬,言简意赅:“不参加。”
祁余又把希望寄托在两位女生身上:“繁姐?琳熙?你们呢?唱歌?跳舞?”
琳熙连忙摆手,小声道:“我、我不行的,上台会紧张到同手同脚。”
繁若倒是有点兴趣,摸着下巴:“唱歌嘛……也不是不行,但一个人撑场子有点虚啊……”
一直安静做题的林言卿忽然推了推眼镜,冷静开口,目标明确:“如果需要背景ppt制作或者音乐剪辑,我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上台,免谈。”
“哈?”祁余看着这一群“不配合”的家伙“不是吧你们!一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吗?咱们班总不能一个节目都没有吧?那多丢人啊!”
“那你就自己上。谢怀蝶被他吵得头疼,说了一嘴。
“我倒是想!可我除了打球跑步,啥也不会啊!难道让我上台表演个原地扣篮?”
“那倒也行”
几人就这么讨论着。然而一直没说话的许知夏忽然合上手里的书,抬眼看了看谢怀蝶,又看了看祁余,淡淡地说了一句:“他可以去。”
“谁?”祁余一愣。
许知夏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谢怀蝶。“他。”
谢怀蝶:“???”
许知夏面色不变:“他游戏打得不错。可以上。”
“这跟文艺汇演有什么关系?!”谢怀蝶有点被气到了。
“可以表演个现场通关。”
谢怀蝶:“.............”
谢怀蝶气得想咬他。但祁余却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眼睛一亮:“对哦!谢哥!你这颜值,你这气质,就算上台站着啥也不干,那也是咱们班的门面担当啊!”
“滚蛋!”谢怀蝶笑骂着把一本草稿纸扔了过去。
关于文艺汇演的话题,就在这样吵吵闹闹、互相推诿又带着点跃跃欲试的氛围中展开了。
最后,上台表演这项“艰巨”任务,果然还是落在了他们六个人头上。
原因无他,老李在班里动员了一圈,实在是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人了。
“同学们啊,这次文艺汇演,咱们班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 老李双手背在身后,表情凝重,语气沉痛,仿佛托付的不是一个文艺节目,而是关乎班级存亡的军国大事。
祁余立刻戏精附体,挺直腰板,用力一拍胸脯,声音铿锵有力:“老师!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那架势,活像是要领军出征,马革裹尸还。
旁边其他四人:“……”
繁若默默扶额,琳熙低下头忍笑。谢怀蝶直接翻了个白眼,小声对许知夏吐槽:“这俩戏能不能别这么足?”
而刚才还明确表示“上台免谈”,只愿意提供技术支持的林言卿,此刻却一脸平静地把演得上头的祁余拽了回来,对着老李,用一种汇报实验结果的冷静口吻说:“李老师,没问题。” 这变脸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谢怀蝶、许知夏和两个女生看着这局面,也知道推脱不掉,互相看了一眼,最终还是都点了点头。
老李看着这六个风格迥异却莫名‘靠谱’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好!好啊!那就全靠你们了!给咱们班争光!” 他顿了顿,终于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所以……你们准备上什么节目?”
六人:“……”
空气突然安静。
光顾着答应了,完全忘了商量最重要的事情——节目内容!
一阵尴尬的沉默。
祁余率先打破寂静,他沉默片刻,似乎在脑海中激烈地筛选了自己的“才艺库”,然后猛地站起身,当着老李的面,做了一个极其标准、充满力量感……的原地投篮动作。
动作定格,眼神期待地看向老李:“老李!你看我这个!动作标准,气势十足!上台表演能不能……靠帅气和力量感招笑?不是,吸引眼球?”
繁若看着祁余那傻乎乎的样子,扶额叹气,然后尝试提出建议:“要不……我上去做个啦啦队操?”
琳熙声音小小的,带着不确定:“那我……那我琴奏乐……?”
老李:“............”
老李看着眼前这“群魔乱舞”般的提议,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感觉自己刚才的欣慰可能给得太早了。
他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从哪个提议开始吐槽。
“根据往届文艺汇演的数据分析和观众偏好调查,单纯的体育动作展示、基础啦啦操或者单一乐器演奏,除非达到极高专业水准,否则获奖概率低于百分之十五。我们需要一个更具创新性和完整性的节目策划。”林言卿推了推眼镜,在一片混乱中冷静地开口,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老李听到这句话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看向林言卿:“那学委你有什么好主意?”
林言卿:“我的建议是,整合现有资源。比如,将祁余的动作元素、繁若的舞蹈基础和琳熙的乐器,进行合理化编排……”
祁余眼睛一亮:“意思是把我的投篮变成舞蹈动作?”
林言卿:“……可以这么理解,但需要艺术化处理。”
“那算是没救了”老李看着眼前这六个孩子——一个试图把篮球场搬上舞台的体委,一个准备跳啦啦操的语文课代表,一个怯生生想吹口琴的数学课代表,一个试图用数据分析指导文艺创作的学委,以及两个至今未发一言但显然不打算贡献正常才艺的“门面担当”。
他突然觉得,这次文艺汇演,他们班能不能争光不好说,但大概率……会成为全校最令人难忘的节目之一。
老李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的高血压可能要犯了。
“算了,你们……自己想好了再告诉我吧。”他看着眼前这群“人才”,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觉得自己急需一点降压药,连忙背着手,脚步匆匆地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剩下的六个人愣了一下,随即像是被解除了定身咒,赶紧溜回了教室,十分默契地围到了谢怀蝶和许知夏的座位旁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讨论圈。
祁余一把搂住谢怀蝶的肩膀,一副“哥俩好全靠你”的表情,“谢哥,这次可全都靠你了。”
谢怀蝶难以置信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靠我?” 他觉得祁余脑子可能被门夹了。
“对,就是你!我们全村的希望!”祁余用力点头,语气笃定,仿佛谢怀蝶是什么隐藏的文艺天才。
谢怀蝶没好气地推开他:“去你妈的希望吧!我哪知道演什么?我自己上台除了站着或者打游戏,还能干嘛?而且鬼点子不是你们更多吗?”
“哪能啊!”祁余立刻否认,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我们这都是小打小闹,论起‘多才多艺’,还得是您和许神深藏不露!”
两人正闹挺着。一直沉默的繁若在后面摸着下巴,似乎在认真思考,突然眼睛一亮,开口说道:“哎,要不这样吧!咱们也别整那些太奇葩的了,就找个最近当下热门的、简单点的舞蹈,一起跳一跳?人多力量大,看起来也热闹。”
这个提议总算回归了正常范畴,谢怀蝶觉得至少比投篮和啦啦操靠谱,点了点头:“行啊。” 只要不是让他一个人上去表演胸口碎大石或者单人脱口秀,群体活动勉强可以接受。
“行!那舞蹈选什么?”祁余立刻跟进。
话音刚落,其余五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正在默默掏出手机的林言卿。
林言卿感受到聚焦在自己身上的视线,头也没抬,推了推眼镜,手指已经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起来,语气平静无波:“知道了。我查。”
他甚至不需要询问,就已经明白了大家的意思——利用他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快速筛选出适合他们、符合“热门”、“简单”、“六人可跳”等条件的舞蹈。
祁余见状,满意地拍了拍林言卿的肩膀:“哎,这就对了嘛!还是学委上道!”
于是,课间的教室里出现了这样一幕:六个人脑袋凑在一起,盯着林言卿的手机屏幕,上面快速闪过各种舞蹈视频的封面和简介。
争论声、点评声、以及偶尔爆发的“这个动作太羞耻了吧!”(来自谢怀蝶)和“这个好像还行?”(来自琳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而被寄予“厚望”的林言卿,始终安静地坐在旁边,目光偶尔扫过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