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医疗站便民日常暖 芯片单物流协调安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粥的绵香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长勺轻轻搅动锅里的粥——粥里掺了农数科技新磨的细玉米粉,还卧了个荷包蛋,是给苏晚晴准备的月子后滋补餐。“晴晴,快把宝宝抱过来,粥晾得差不多了,你先吃,我来喂他们俩。”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婴儿床里的双胞胎身上,妹妹正抓着哥哥的小手,两人“咿呀”地说着只有彼此懂的话。
苏晚晴刚把宝宝的小衣服叠好,闻言抱着妹妹走到餐桌旁,哥哥由月嫂抱在怀里。“妈,您这粥熬得真稠,比城里早餐店的还香。”她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玉米的清甜混着蛋香,暖得胃里舒服。妹妹突然往苏晚晴怀里蹭了蹭,小嘴巴动了动,像是也想尝一口,逗得母亲笑了:“这小家伙,跟小电小时候一样,看见吃的就急。”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手里攥着一叠医疗站的简易指南——是昨天林凡打印的,上面用图画标注了测血压、血糖的步骤,“今天我要把这个分给班上的同学,让他们也告诉爸妈,咱们村的医疗站能免费体检!”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智舱芯科的合同草案,凑过去摸了摸小电的头:“做得好,不过别在课堂上发,放学再给同学,好不好?”小电用力点头,背着书包跑出门时还不忘喊:“妈妈记得给弟弟妹妹录视频!我要看看他们今天乖不乖!”
送完小电,林凡和苏晚晴先往村东头的医疗站走。刚到门口,就看见李叔正围着智能打印机转圈,手里拿着体检单,一脸着急。“李叔,怎么了?”苏晚晴快步走过去,李叔看见她,连忙递过单子:“苏妹子,这机器咋打印啊?我想把血压结果带给城里的儿子看,按了半天没反应。”
林凡凑过来,指着打印机上的“老人模式”按钮:“您按这个红色的,再把单子放进去,它自己就打了,语音会提示您。”李叔跟着按了一下,机器果然“嘀”了一声,方言提示音响起:“请放体检单,正在打印。”没几秒,一张清晰的单子就出来了,李叔拿着单子,笑得合不拢嘴:“这机器真省事!比我家孙儿的游戏机还好操作!”
医疗站里已经来了不少老乡,张婶抱着宝宝在测体重,王大爷坐在体检机旁测血糖,强子则在门口维持秩序,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里面是母亲煮的玉米茶:“大家别着急,一个个来,渴了就喝口茶,暖和!”村医李大夫走到林凡身边,递过一张纸条:“林总,这是这两天老乡们提的需求,有的想要针灸服务,有的想给娃打疫苗,咱们医疗站现在还没这些条件,您看……”
林凡接过纸条,心里盘算着——前几天隐约预知到老乡们对基础医疗的需求会越来越细,针灸和疫苗确实是刚需。“针灸的话,我联系镇医院,让他们派中医每周来一次;疫苗的话,跟县疾控中心对接,把咱们医疗站设成临时接种点,下周就能安排。”他顿了顿,又补充,“再进一批儿童常用药,比如退烧药、感冒药,按成本价卖给老乡,家境困难的就免费。”李大夫听了,连忙点头:“太好了!这下老乡们的需求都能满足了!”
正说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林小雨打来的,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哥,欧洲车企的合同细节都谈好了,就差寄样品确认了,可物流那边说,芯片样品属于精密仪器,不能走普通快递,得用冷链物流,最快也要三天才能到,可客户要求明天就得寄到,不然会影响后续的生产计划!”
林凡心里一紧——芯片样品是合作的关键,不能出岔子。“你别急,”他沉稳地说,“我联系智舱系的物流子公司,他们有专门的精密仪器运输车队,今天下午就能上门取件,明天中午就能送到客户手上。另外,你把样品的检测报告和运输保障协议一起寄过去,让客户放心。”挂了电话,苏晚晴轻声问:“物流的事能解决吗?要不要我帮你联系其他物流公司?”“不用,”林凡摇摇头,“智舱的物流车队有经验,之前运过更精密的芯片设备,肯定没问题。”
中午,林凡留在医疗站帮忙,苏晚晴则回“家和院”准备午饭。母亲正在厨房里做玉米猪肉馅的包子,面团是用玉米粉和面粉按1:2的比例和的,蒸出来带着淡淡的玉米香。“晴晴,你尝尝这包子馅,咸淡怎么样?”母亲递过一小块馅料,“下午强子和李叔要来家里吃饭,得多做些,让他们也尝尝。”苏晚晴尝了尝,点点头:“刚好,再加点葱花就更鲜了。”
下午,林凡去了智舱芯科的物流点,看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芯片样品装进防震箱,再放进冷链车。“路上一定要慢,注意温度,芯片的储存温度不能低于15c。”他反复叮嘱司机,司机笑着说:“林总放心,咱们运过这么多次芯片,从来没出过差错!”确认样品顺利寄出,林凡才松了口气,往“家和院”走。
刚到家门口,就看见强子和李叔已经到了,正坐在院子里跟父亲聊天。“凡小子,你可回来了!”李叔笑着站起来,“今天医疗站来了个邻村的老乡,听说咱们能针灸,还能打疫苗,都羡慕坏了,说也要让他们村建个这样的医疗站!”强子也附和:“是啊,凡哥,咱们的医疗站现在成了周边村的榜样了!”
晚饭时,桌子上摆着玉米猪肉包子、炒青菜、玉米排骨汤,还有母亲做的凉拌玉米笋。小电兴奋地讲着学校的事:“今天我把医疗站的指南分给了同学,老师还表扬我了,说我是‘乡村医疗小宣传员’!”苏晚晴笑着给小电夹了个包子:“咱们小电真能干,以后要继续加油。”
正吃着,双胞胎突然“咿呀”了几声,妹妹竟然清晰地喊了声“妈妈”!苏晚晴愣了一下,随即眼眶就红了,她连忙抱起妹妹:“再喊一声,妈妈!”妹妹像是听懂了,又喊了声“妈妈”,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笑声。父亲笑着说:“这俩小家伙,真是咱们家的福星!”
晚饭过后,林凡和苏晚晴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双胞胎在爬爬垫上玩耍,小电在旁边给他们讲学校的故事。远处的医疗站方向,灯还亮着——李大夫还在整理今天的体检数据,强子在帮忙打扫卫生。“你看,”苏晚晴轻声说,“医疗站成了老乡们的定心丸,芯片合作也一步步推进,咱们的日子,真是越来越踏实了。”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乡村的事,得一件一件办实;产业的事,得一步一步走稳。以后,咱们还要建更多的医疗站,让更多老乡享受到便利;还要把芯片卖到更多国家,让世界看到咱们中国的技术实力。”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映着院子里的玉米架,映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林凡知道,不管是医疗站的便民日常,还是芯片订单的物流协调,每一件小事,都是“家和业兴”的基石,都是为了让家乡更好,让国家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