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少年公益理事会成立大会的余温尚未散去,联盟总部的应急会议室已灯火通明。沈慕言将顾景琛的加密数据投影在主屏幕上,画面中,一片漆黑的深海影像伴随着杂乱的能量波动曲线,下方标注着一串经纬度——南纬82°17′,西经58°57′,正是南极冰原边缘的威德尔海深海区域。
“这是顾景琛隐藏的最后一份加密日志,”沈慕言指尖滑动,调出三维海底地形模型,“‘终极备份’并非实体武器,而是一套‘深海能量枢纽’——混沌之眼当年在南极建立的秘密基地,利用深海地热与量子能量,维系着一套‘善意崩塌触发程序’。”
陆栀念俯身凝视模型中被冰层覆盖的海底建筑:“触发程序是什么意思?”
“顾景琛的日志里提到,这套程序绑定了全球12个核心公益数据节点,”沈慕言的声音凝重,“一旦启动,会通过深海量子信号篡改节点数据,制造‘公益资源分配不公’‘捐赠资金挪用’的虚假证据,同时激活潜伏在各国民众设备中的‘情绪诱导插件’,放大猜忌与冷漠,从根本上瓦解全球公益信任体系——这比认知病毒更隐蔽,也更致命。”
魏然补充道:“顾承泽虽然被擒,但他的核心技术团队当年并未被完全摧毁,大概率潜伏在深海基地中。顾邵峰被抓前,应该已经通过加密信号通知了他们,现在基地很可能已经进入一级戒备。”
苏婉调出各节点的实时监控数据:“目前12个核心节点一切正常,但情绪诱导插件的残留信号被沈慕言的‘善意防火墙’拦截过三次,说明他们正在尝试连接节点,只是还没找到防火墙的破解漏洞。”
“不能等他们破解。”陆栀念起身,目光扫过在座的核心成员,“秦峰,你组建一支极地行动小队,配备抗冰耐压装备和量子干扰设备,三天后出发前往南极;沈慕言,继续深化防火墙,同时破解深海基地的能量屏蔽,定位核心控制室;苏婉,留在总部,协调全球12个节点的防护升级,让青少年理事会的技术小组参与辅助监测——他们熟悉云平台的青少年用户端,或许能发现我们遗漏的漏洞;魏然,你梳理顾承泽的审讯记录,找出基地的内部结构、能源供给弱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内应。”
“青少年理事会的技术小组?”秦峰有些顾虑,“他们大多是16-18岁的孩子,面对混沌之眼的技术团队,会不会太危险?”
“危险也是成长的一部分。”陆栀念调出理事会成员的资料,其中一个名字格外醒目——来自中国的17岁少年江辰,备注是“量子编程天才,曾协助沈慕言优化云平台安全模块”,“江辰和他的团队已经通过了沈慕言的技术考核,他们的思维更灵活,或许能从青少年用户的视角,发现混沌之眼针对年轻群体的攻击破绽。而且,这也是‘善意种子计划’的初衷——让青少年不仅是受益者,更是守护者。”
沈慕言点头附和:“江辰的量子算法天赋很突出,上次升级‘青少年安全防护模块’,他提出的‘情绪波动预警模型’帮我们提前拦截了三次潜在攻击。让他们参与,既能增强防护力量,也能让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会议结束后,各成员立刻行动。沈慕言在云平台开设了专属加密频道,与江辰的技术小组实时对接;秦峰从全球安保团队中筛选出12名有极地作战经验的队员,加急采购抗寒抗压的深海潜水装备和量子干扰枪;魏然翻阅顾承泽的审讯记录,发现一段被忽略的细节——基地的能源核心依赖一台“地热量子转换器”,而这台转换器的设计师,正是当年被混沌之眼胁迫的华裔科学家陈敬之,此人在基地建成后神秘失踪,疑似叛逃。
“陈敬之可能还活着。”魏然将陈敬之的资料传给陆栀念,“他的女儿陈曦,现在是挪威极地研究所的海洋物理学家,专门研究威德尔海的深海地质。顾承泽的记录里提到,陈敬之当年留下了一个‘后门程序’,只有他的直系亲属能激活,或许可以通过陈曦找到这个后门。”
陆栀念立刻联系挪威极地研究所,以全球公益联盟的名义,邀请陈曦参与“南极公益生态监测项目”。两天后,陈曦抵达联盟总部,当她看到父亲陈敬之的照片和基地资料时,眼眶瞬间泛红:“我父亲当年是被胁迫的,他临走前给我留了一个加密U盘,说如果有一天有人找他关于‘地热量子’的研究,就把这个交出去。”
陈曦拿出一个银色U盘,沈慕言立刻接入系统破解。U盘内果然存有基地的详细结构图和后门程序——“量子休眠指令”,只需将指令注入能源核心,就能暂时冻结转换器的运转,为潜入基地争取时间。
“我和你们一起去南极。”陈曦眼神坚定,“我父亲为这个基地付出了太多,我要亲手关闭它,完成他的遗愿。”
三天后,秦峰的行动小队、沈慕言、陈曦乘坐改装后的极地科考船,从阿根廷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威德尔海。陆栀念、苏婉、魏然留守总部,协调全球节点防护和青少年技术小组的支援。
科考船在茫茫冰海中航行五天后,抵达目标海域。此时的威德尔海正值极夜,海面覆盖着厚厚的浮冰,零下50c的低温伴随着狂风,给潜入行动带来极大挑战。
“沈哥,检测到海底1200米处有强烈的能量屏蔽场,”队员操控的深海探测器传回数据,“屏蔽场范围内有不规则的金属信号,应该就是基地的外壳。”
沈慕言连接陈曦提供的后门程序,将指令输入探测器:“我尝试用量子信号穿透屏蔽场,激活休眠指令。陈博士,麻烦你根据地质数据,标注出能源核心的大致位置。”
陈曦盯着屏幕上的深海地质图,指尖轻点:“能源核心应该在基地中央,靠近地热喷口的位置,那里的地质活动最剧烈,也最适合获取能量。”
半小时后,探测器成功穿透屏蔽场,后门程序被激活。屏幕上的能量波动曲线突然下降,屏蔽场的强度减弱了70%。“成功了!休眠指令生效,能源核心暂时停转,屏蔽场还能维持两小时。”沈慕言大喊。
“行动!”秦峰一声令下,四名队员穿戴好深海潜水服,携带量子干扰枪和爆破装置,从科考船的潜水舱潜入海中。沈慕言留在船上,通过队员的头盔摄像头实时监控,提供导航支持。
潜入海底1200米后,一座巨大的金属建筑出现在视野中——基地外壳由特种合金打造,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海洋生物沉积物,伪装成海底礁石。队员按照陈曦标注的位置,找到一处隐蔽的维修通道,用爆破装置炸开入口,进入基地内部。
基地内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通道两侧的应急灯闪烁着红光,冰冷的金属地面上布满了杂乱的脚印。“沈哥,检测到前方50米有生命信号,数量约8人,携带能量武器。”队员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
沈慕言立刻调出通道结构图:“左侧有一条备用通风管道,能绕到他们身后。小心,他们应该是顾承泽的旧部,警惕性很高。”
队员们顺着通风管道潜行,绕过守卫,抵达能源核心控制室。控制室的大门紧闭,门上的电子锁还在运转。“用量子干扰枪破坏锁的电路。”秦峰下令。
队员扣动扳机,一道微弱的蓝色光束射中电子锁,锁体瞬间短路,大门缓缓打开。控制室内部,几名穿着黑色作战服的守卫正围着控制台慌乱操作,试图重启能源核心。
“不许动!”秦峰带领队员冲进去,量子干扰枪对准守卫。
守卫们猝不及防,纷纷举手投降。一名领头的中年男人冷笑一声:“你们以为激活休眠指令就能阻止我们?顾先生早就料到会有今天,基地的备用能源已经启动,再过半小时,‘善意崩塌程序’就会自动触发!”
沈慕言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他在撒谎!备用能源的功率不足以启动程序,但他们正在试图破解核心数据库,窃取全球公益节点的访问权限!”
秦峰立刻下令:“控制住他们,沈哥,快下载核心数据库的内容,彻底删除程序!”
就在这时,基地突然剧烈震颤,通道内传来刺耳的警报声。“不好!海底地壳异动,地热喷口爆发了!”陈曦的声音带着焦急,“基地的结构受到冲击,正在坍塌!”
控制室的天花板开始脱落,碎石砸向地面。秦峰大喊:“撤!立刻撤离!”
队员们押着俘虏,快速朝着维修通道撤退。沈慕言已经下载完核心数据库,正在远程启动基地的自毁程序:“自毁程序启动,倒计时十分钟!你们必须在十分钟内回到船上!”
沿途的通道不断坍塌,队员们艰难前行。就在即将抵达潜水舱时,领头的守卫突然挣脱束缚,冲向旁边的控制台,按下了一个红色按钮:“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
控制台的屏幕瞬间变黑,潜水舱的舱门被锁死。“舱门被远程锁定了!”队员急声道。
沈慕言尝试破解,但基地的系统正在崩溃,信号越来越弱:“没时间了!陈博士,有没有其他出口?”
陈曦盯着地质图,快速分析:“基地东侧有一个紧急逃生舱,能直接弹射到海面,但需要手动启动!”
秦峰立刻带领队员改变方向,朝着东侧逃生舱跑去。此时,基地的坍塌速度越来越快,通道被碎石堵塞,几名队员被砸伤。“快!还有三分钟!”沈慕言的声音带着急促。
终于,队员们抵达逃生舱所在地。秦峰让队员们先进入逃生舱,自己则留下来启动装置。就在他按下启动按钮的瞬间,一块巨大的碎石砸向他的后背,秦峰闷哼一声,摔倒在地。
“秦队!”队员们想要回头救援,却被秦峰挥手阻止:“快走!我来掩护!”
秦峰挣扎着爬起来,用身体挡住不断坠落的碎石,看着逃生舱弹射出去,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沈慕言通过摄像头看到这一幕,眼眶泛红:“秦峰!”
“沈哥,照顾好陆总他们……”秦峰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终被坍塌的轰鸣声淹没。
逃生舱在海面弹出,被科考船成功打捞。队员们看着漆黑的海面,眼中满是悲痛。陈曦握紧拳头,泪水滑落:“是我父亲的研究害了他……”
沈慕言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沙哑:“不,秦峰是为了守护善意而牺牲,他的牺牲不会白费。”
科考船快速驶离威德尔海,沈慕言开始解析下载的核心数据库。几个小时后,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善意崩塌程序”只是幌子,混沌之眼真正的“终极备份”,是一枚藏在基地深处的“深海基因胶囊”,里面储存着顾承泽研发的“生态逆转病毒”,这种病毒能破坏海洋生态链,导致全球渔业减产、沿海地区饥荒,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公益信任危机。
“病毒胶囊没有被自毁程序摧毁,”沈慕言将胶囊的影像传给陆栀念,“它被特殊合金包裹,能抵御高温和爆炸,现在应该还在坍塌的基地残骸中。如果被海水腐蚀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陆栀念坐在总部的会议室里,看着屏幕上的基因胶囊,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秦峰的牺牲让她悲痛,但也让她更加清楚,守护善意的道路从来都布满荆棘。“沈慕言,立刻返航,重新制定潜入计划。”她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必须找到病毒胶囊,彻底摧毁它。”
远在总部的青少年技术小组得知秦峰牺牲的消息后,江辰带领队员们提交了一份“深海探测优化方案”,利用他们研发的微型量子探测器,能穿透海底残骸,精准定位胶囊位置。“陆主席,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去南极,但我们想用自己的技术,为秦队报仇,为守护公益出一份力。”江辰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少年人的坚定。
陆栀念看着屏幕上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秦峰的牺牲不是结束,林薇的救赎不是孤例,无数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善意——无论是奔赴前线的战士,还是坚守后方的技术者,无论是成年人的担当,还是青少年的热血。
南极的冰海依旧寒冷,但善意的火焰从未熄灭。一场围绕“深海基因胶囊”的终极博弈,即将在这片冰封的海域拉开序幕。而陆栀念和她的团队,带着牺牲者的遗愿、青少年的热血、全球数十亿人的期盼,正朝着未知的危险,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