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林业局第一护林狩猎试点队”正式成立以及麻乐军升任副场长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林场乃至周边的屯落。那盖着鲜红大印的文件,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说服力。原本还有些人私下里嘀咕麻松山这帮人是“瞎折腾”、“不务正业”,如今全都闭上了嘴,眼神里换成了羡慕、敬佩,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巴结。
麻家小院和狩猎队新划拨的驻地(由原来废弃的一处楞场仓库改建),一下子成了林场最热闹的地方。前来道贺的、打听消息的、甚至直接提着山货野味想来攀交情的,络绎不绝。李秋兰和董良红忙着招呼客人,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彩。麻乐军虽然还不太适应副场长的身份,走路时腰杆却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几分,处理起场里安排过来的协调事务,也有条不紊,带着老工人特有的认真和实在。
但麻松山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荣耀和喧嚣冲昏头脑。他清楚地知道,文件和名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去解决的,是多个林场实实在在、性命攸关的兽患。没有一支过硬队伍,一切都是空谈。
在于振军的协助下,一份措辞简洁却分量十足的“招募启事”很快贴在了林场场部和几个主要屯落的公告栏上。启事明确列出了招募条件:年龄十八至三十五岁,身体健康,熟悉山林,服从指挥,有狩猎经验或枪法精准者优先。末尾,盖着林业局和狩猎队两个鲜红的大印。
这纸启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招募当天,天刚蒙蒙亮,狩猎队驻地那片平整出来的雪地上,就已经黑压压地站满了人。粗粗看去,不下七八十号。有林场里和麻松山、牛飞扬一起光屁股玩大的发小,有附近屯子里闻讯赶来的年轻猎户,还有不少是听说待遇好、有前途,想来碰碰运气的林场子弟。人人脸上都带着兴奋、期待,还有一丝面对选拔的紧张。
麻松山、牛飞扬、于振军三人,连同刚刚被麻松山指定为两个小组临时负责人的赵建国和孙志强,在驻地仓库门口摆了一张长条桌,算是考核点。牛晓云也在一旁静静站着,她没有参与具体考核,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和标准。
“都静一静!排队!按先来后到,排成两列!”牛飞扬扯着大嗓门维持秩序,他如今是名正言顺的副队长,气势更足了。
人群稍微骚动了一下,很快排成了两条歪歪扭扭的长龙。眼神都热切地聚焦在桌后的麻松山身上。
考核的第一项,是资格审查和基本问询。于振军负责登记,询问姓名、年龄、住址、家庭情况,以及是否有过狩猎经历或使用枪支的经验。
“俺叫张德贵,黑瞎子屯的,俺爹是老猎户,俺从小就跟俺爹进山,下套子、下夹子都行!枪也会使,老洋炮打过狍子!”一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年轻汉子操着浓重的口音,拍着胸脯说道。
“我叫李卫东,林场三队的,去年民兵打靶,我得了优秀!”一个穿着旧军装、站得笔直的年轻人声音洪亮。
“俺……俺没打过猎,但俺有力气,能扛东西,能跑山路!”一个看起来有些稚嫩的小伙子红着脸说道。
麻松山静静地听着,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观察着他们的眼神、姿态和手掌。常年赶山的人,手上必有老茧,眼神里有山林的影子,站姿也带着一种习惯于复杂地形的稳定。
符合基本条件的,被带到一旁,进行第二项考核——体力与耐力。牛飞扬负责这一块。项目简单粗暴:背负三十斤重的沙袋,在积雪没过脚踝的场地上,折返跑五百米,限时完成。
“开始!”牛飞扬一声令下,第一批五个小伙子咬着牙冲了出去。积雪极大地增加了奔跑的难度,深一脚浅一脚,很快就有人气喘吁吁,脸色发白。但也有身形矫健的,如履平地般冲在前面,比如那个黑瞎子屯的张德贵和民兵李卫东。
麻松山默默记下了那些表现突出和明显跟不上的人。
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技能考核。这部分由麻松山亲自把关。他并没有设置复杂的射击靶位,而是带来了几只前几天捕获的、已经冻硬的野兔和山鸡,将它们不规则地放置在几十米外的雪堆、树杈等模拟自然环境的障碍物后面。
“看到那些东西了吗?”麻松山指着目标,对通过前两轮考核的候选者说道,“我不要求你们打得多准,多花哨。我只要求三点:第一,举枪、瞄准、击发的动作要稳,要快,体现出你摸过枪,不怯场。第二,要懂得利用地形,寻找射击角度,不是傻站着当活靶子。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枪口永远不准对着自己人!听到任何指令,第一时间关保险!”
他拿起一支保养良好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亲自示范了一遍标准的持枪、行进、依托掩据射击的动作,流畅而精准,带着一种教科书般的美感,看得一众年轻人眼花缭乱,心生敬佩。
考核开始。有人紧张得手发抖,子弹不知飞到了哪里;有人只顾瞄准,忘了利用地形,动作僵硬;还有人差点在转身时把枪口扫到旁人,被麻松山厉声喝止。
那个民兵李卫东表现不错,动作标准,枪法也准,一枪就打中了树杈上的野鸡。黑瞎子屯的张德贵则展现了猎户的灵性,他没有立刻射击,而是猫着腰,借助雪堆迂回,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角度,才沉稳击发,命中了藏在雪堆后的野兔。
也有意外之喜。一个来自鄂伦春族聚居屯子、名叫阿木尔的瘦高个小伙子,沉默寡言,但眼神像鹰隼一样锐利。他使用的是一支老旧的莫辛纳甘步枪,动作并不完全符合军事规范,却带着一种与山林融为一体的野性直觉。他几乎不需要刻意瞄准,举枪便射,枪响靶落,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而且他移动时悄无声息,对风向和光线有着本能的敏感。
麻松山特别注意到了他。
整整一天的考核下来,原本七八十人的队伍,最终符合要求、被麻松山点头录用的,只有二十八人。这其中包括了表现稳健的李卫东,灵活悍勇的张德贵,以及那个枪法如神的阿木尔。赵建国和孙志强因为之前的良好表现和连襟身份,被正式任命为第一、第二狩猎小组的组长。
第二天,新招募的队员和原有的几名核心队员,全部集合在驻地仓库前的空地上。麻松山站在一个木箱上,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兴安岭林业局第一护林狩猎试点队的正式队员了!”麻松山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们这支队伍,不是用来逞凶斗狠的,也不是为了发横财的!我们的职责,是守护!守护各个林场的生产安全,守护工人兄弟的人身安全,也守护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山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入了队,就要守队的规矩!第一,绝对服从命令!第二,严禁私自行动,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爱护武器装备,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第四,不准欺凌百姓,不准偷奸耍滑!第五,也是铁律,任何时候,不准对群众、对队友亮枪口!违者,严惩不贷!”
“听明白了没有?!”牛飞扬在一旁大吼一声。
“明白!”二十八人,加上原有的队员,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松涛,在雪野上空回荡。
“好!”麻松山满意地点点头,“现在,分发装备!”
在于振军的登记和赵建国、孙志强的组织下,队员们依次上前,领取属于他们的装备。每人一套厚实的棉军装(林业局库存物资),一顶狗皮帽子,一双翻毛大头鞋。最重要的,是武器。
局里拨付和场里支援的十支保养良好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被优先分配给了两个小组的骨干和表现最优异的队员,包括李卫东、阿木尔等人。其余队员,则配备了各种型号的猎枪,从双管猎枪到老式步枪,虽然制式不一,但都确保性能可靠,弹药充足。
摸着冰冷却沉甸甸的钢枪,看着身上统一的服装,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这些年轻猎户和林场子弟心中油然而生。他们不再是散兵游勇,他们是一支真正的队伍了!
最后,牛飞扬牵着他精心挑选和训练的六条猎犬走了出来。领头的是那条威风凛凛的“黑豹”,后面跟着“闪电”、“追风”、“山吼”等,条条精神抖擞,目光炯炯。
“这几个,是咱们的无言战友!”牛飞扬拍着“黑豹”的脑袋,自豪地介绍,“往后进山,它们就是咱们的眼睛、鼻子和耳朵!都给俺照顾好了!”
猎犬们的引入,更是让队伍平添了几分肃杀和专业的气息。
队伍编成,装备到位,猎犬就位。一支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护林狩猎队,已然成型。雪光映照着他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统一的服装和锃亮的枪械,勾勒出一支准军事化队伍的雏形。
麻松山看着眼前这支初具规模的队伍,心中豪情涌动。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但他相信,有这样一群嗷嗷叫的小伙子和忠诚的猎犬,再凶险的征途,他们也敢闯上一闯!
“全体都有!”麻松山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发出了成立后的第一道命令,“检查装备,熟悉枪械,明日拂晓,兵发红旗林场!”
“是!”吼声震天,惊起了林梢的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