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芽款款施礼:“皇帝陛下隆恩体恤,春芽定不负皇恩浩荡,一心把御麦新粮侍弄好。”
曹公公对春芽的机灵懂事很是满意。
他尖着嗓子对一旁侍立的奴仆们道:
“都听真了!
这位便是陛下亲封的‘嘉禾乡君’,从今儿起,就是你们的主子!
一切皆需听从乡君吩咐。
乡君是奉了皇命来此种御麦的,你们好生当差,便是给皇上办差,自有你们的好处!
若有怠慢,仔细你们的皮!”
那几个仆役闻言,更是诚惶诚恐,立刻跪倒在地,连声道:
“小的(奴婢)们一定尽心尽力,听从乡君吩咐!”
春芽向曹公公点头邀请:“这一路有劳公公照应,春芽感激不尽。
公公请入府,春芽为公公备热茶。”
曹公公脸上露出些真切笑意,摆摆手:“乡君客气了,这茶,以后有机会少不了讨来喝。
咱家还要赶着回宫复命。
您有何难处,日后也可使人递话到内务府。”
说罢,便带着随从离去。
春芽吩咐李忠带人将车上那三百斤珍贵的御麦种子小心搬入库房,妥善存放。
随后,她带着兰香红杏她们一起进入府中,在正厅上首端坐下来。
府里的管事李全很快将府中所有仆役都召集到正厅,整整齐齐站好,再次正式拜见新主人。
春芽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温声问他们的姓氏、年龄。
几人皆恭敬回答,是随了前头主家的姓,如今正好不用改姓,依然姓李。
春芽听了,心里明白这是常见的规矩,便不再多问。
很快,春芽知道这些仆役的实况了。
李全一家三口,李全四十二,李嬷嬷四十,他们十八岁的女儿青儿。
还有一对名叫李才、李勇的家丁兄弟,约莫二十多岁年纪。
青儿和李才是一对刚结婚半年的小夫妻。
青儿身旁站着两个小丫鬟,稍大的叫杏花,十五六岁,最小的叫桃花,看着才十二三岁。
春芽对众人说道:
“既然我如今是这府里的主人,有些安排今日便定下来,日后大家也好依循。”
“府里的大管家,由李得福李大叔担任。
李大叔,往后府中大小事务,大叔多费心统筹照应了。”
李得福闻言,憨厚应下。
春芽看向身侧的兰香和红杏:
“这两位是我的义妹,兰香,红杏。
以后钱款账目,全由兰香和红杏共同管理。
一应进项支出,都需经过她二人之手,登记造册,笔笔清楚。
日后你们有事要用银钱物料,直接找她们两个支取登记。”
兰香和红杏一听,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齐声应下。
她们互看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紧张与兴奋。
妈呀,春芽姐竟然直接说她们是义妹,这是给了多大的地位和面子!
从前在林府,她们只是做些打扫杂活的小丫头,何曾想过能有掌事管账的一天?
还成为了春芽姐的义妹!
果然跟着春芽姐,前程就是不一样!
“李忠,”春芽继续安排道:
“你年轻腿脚勤快,心思也活络,往后就跟在我身边,主要帮着打理皇庄那边的具体事务。
李才和李德你们两兄弟跟着李忠,听他安排。”
李忠立刻应下,他喜欢在外头跑动办事,不想困在宅子里。
李才和李勇也连忙点头应下。
“李大婶,”春芽又看向李得福的妻子。
“您做事细致稳妥,府里的厨房和一日三餐吃食,就劳您多费心管起来。
杏花和桃花两个小丫头,也先跟着您,在厨房帮把手。
李嬷嬷和青儿你们母女两个,操心日常洗涮缝补衣物,你们都听李大婶吩咐。”
李大婶慌忙点头应下。
春芽最后看向原管事李全,语气依旧很客气:
“李管事,你对府中情况熟悉,往后府里的修缮、庭院花草树木的维护打理,一应杂事,还由你来管着。
李才、李勇两兄弟也依旧归你调配。
有什么难处,可随时寻李大叔或我拿主意。”
李全原本心里还有些忐忑,不知新主人会如何安置自己。
听闻仍让他管着一摊事,心下稍安,忙躬身道:“谢乡君信任,小的定当恪尽职守,管好分内之事。”
一番安排下来,条理清晰,各司其职。
众人皆无异议,府中上下,算是初步有了章法。
在李全的引领下,春芽细细打量这座新赐的府邸。
宅子是标准的三进院落,规制严谨。
入门是宽敞的前院,青石板铺地,开阔整齐,足够车马回转停歇。
迎面是一面粉刷得雪白的影壁,转过影壁,便是待客的正厅。
厅堂高大轩敞,地面铺着平整的方砖,空间阔朗,气派不凡。
穿过正厅旁的抄手游廊,便进入二进院。
这里是主人家日常起居的内宅正院。
正房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后带厦,东西两侧是带着耳房的厢房。
窗棂明亮,都糊着崭新的高丽纸,采光极好。
院中栽种着几株有些年头的石榴树和海棠,时值夏季,枝叶繁茂,绿意盎然,投下片片清凉的树荫。
第三进是后罩房,可作为家中女眷或晚辈的住所,也可用来存放杂物。
东侧有一个独立的跨院。院中有小巧的厅堂、书房和几间极为幽静的卧房,自成一体。
穿过一道月洞门后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处面积不小的后花园!
花园中有小巧的假山点缀,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其间。
溪上架着一座小巧的木制拱桥,溪流最终汇入一角碧波荡漾的小小荷塘。
塘边水榭亭台临水而建,精致小巧,颇有几分江南园林的雅致意趣,是个歇息赏景的绝佳去处。
春芽站在小桥上,望着这片意料之外的天地,满心欢喜。
她的目光掠过那片紧邻水源、光照充足的花草园圃。
这简直是天赐的实验良田!
心头惊喜的她,当即做出安排:
自己就住在二进院的正房,让兰香、红杏以及李得福一家住在东西厢房,方便照应。
前院由李全等原府仆役居住。
后罩房先空着,用三间房放杂物即可。
那个独立的东跨院,空着留给父亲李安,想着他若来京,必定喜欢那清静雅致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