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这么快!”
“陛下仅靠八百人就平息了叛乱?”
刘泽清,两名将领被杀, 他们带来的两万大军造反。
谁都没想到, 朱棣不过是带了八百亲兵, 不消片刻就平定了叛乱。
让这些兵马向大明的兵马尽数投降!
“我等愿意誓死效忠陛下, 誓死效忠大明!”
两部两万人马士卒尽是俯首行礼高呼。
看着那位一马当先,骑在马上, 勇不可挡,锐气逼人的马上天子。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谁说的大明皇帝无能,远不如闯王来着?
如此皇帝, 无论怎么看都是圣明之君!能力出众,战场率先杀敌, 勇武非常,宛如天降上将军!铁骨铮铮的汉子。
并且心系百姓,心系兵卒.....
原来刚才朱棣能快速平叛不仅仅是靠武力!
先是带着八百兵马, 几个冲杀,在数万人军阵中左突右突, 犹入无人之境!
率领麾下士卒个个都能以一当十!让这些反叛的兵卒震撼之余, 被狠狠震撼到!
加上外面还有其他部数万大军虽未出动, 虎视眈眈, 也让叛军信心动摇了!
这时武力展示完毕, 朱棣不过是对大军做出承诺,投降之后只诛贼首,普通士卒既往不咎!且粮饷管够!
之后更是许诺攻陷后两镇后,优待士卒家属,轻徭薄赋, 且穷苦人家可分得田地!
当即士卒就哗变了, 将刘良左,刘泽清手下,带头造反得亲信将领绑了, 全军投诚!
古代有大义之说,与天子作战, 本就有心理负担,士气不高!如今更是听闻投靠天子就有如此天恩!
广大普通士卒也不是没头脑,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尔等能弃暗投明,效忠我大明, 便仍是我大明得好儿郎!”
“况且此前种种, 乃至大明如今危机, 也不是将士之罪, 若论罪过, 当算在大明天子头上!”
“猜忌诸将, 苛待官兵,不能明察朝中贪官污吏,让他们肆意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
“以致百姓活不下去, 以致士卒粮饷都发不上, 饿着肚子打仗!是大明对不起你们, 是朝廷, 是朕亏待了你们啊!”
朱棣缓缓开口,声音恳切, 发自肺腑。
这番话,几乎等同于罪己昭了。
莫说一直以来对帝王只有个模糊概念,如今第一次见到天子普通士卒, 就是一众官吏此刻也不由动容。
原来这些陛下都知道, 原来陛下心里不只想着大明得九州万方, 更是心中念着普通百姓, 念着征战沙场的将士。
“不过, 如今朕向你们保证!”
“这种情况不会再有了!此后朕绝对不会让士卒粮饷拖欠,也不会让百姓被苛捐杂税逼的活不下去。”
“而那些,压榨百姓, 苛责官兵贪官污吏朕也会一个个都杀掉, 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此前在京师,朕就已经杀过一批了,内阁首辅魏藻德,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屡次克扣各地军饷的兵部尚书张缙彦......”
“这只是个开始, 绝不是结束,如果大明官场大半都是这种国之蛀虫,朕不介意当个刽子手,杀空大半个朝廷!”
“直到日后大明山河复现,百姓安居乐业, 民皆有田耕, 家家有余财, 余粮。军中赏罚分明,杀敌报国便能封爵受赏”
朱棣杀气腾腾道,说出的话更是让人心惊肉跳。
那些传说中的大人竟然都已经死了!因为他们祸害百姓,克扣军饷, 都被陛下处死了?
陛下还说为了百姓, 为了咱这些大头兵甚至可以杀光大半个朝廷重臣!
若君王如此,此生自然愿为其赴死, 万死不辞!
这一刻, 无需朱棣再说什么。
两万降兵,皆泪流满面, 颤抖着深深向那位向他们许诺了美好未来的帝王下跪。
不只是这两万人, 其他前来勤王的数万兵马这一刻,不需要任何人命令, 尽数齐刷刷的跪下。
山呼声响彻天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描述的一切太美好了!好的让这些很少受到优待的士卒们生出愿为这个目标去征战至死的冲动!
如今天下,如果可以, 谁愿意造反成为闯贼那样的乱臣贼子, 更别说归顺建奴, 被塞外鞑子奴役!
只是以前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底层百姓, 底层士卒很多时候都没得选!
而现在他们有了新的更好的选择!
纵使帝王也有可能是骗人的,但君无戏言不是?况且面前的大明天子, 怎么看都是英明神武的明君不是, 此前沙场征战的英姿更是佐证这一点。
兵卒人心被笼络归心,而一众臣子,此刻则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怪不得我大明朝突然有了这么多的财富粮草,原来······”
很多人刹那间想到了被运到南京的几十艘船只,骤然瞳孔一缩。
看向朱棣的眼神都多了几分畏惧。
“有此君主, 何愁大明山河不复,大明不兴!”
“天下有救了!”
史可法等一众忠良之臣眸光爆发出璀璨精光。
他们虽是忠臣, 但此前崇祯不信忠诚, 偏信奸逆,刚愎自用,乃至于导致许多大明栋梁纷纷折断。
他们又何曾没有怨言。
如今却骤然发现辅佐的帝王, 仿佛从个孩子瞬间长大了, 让人内心欣慰。
当然, 除了这些外, 不少臣子看着英姿勃发的朱棣,心中竟也涌现了一股陌生感。
一丝荒谬的疑问,从心中生起。、
“这位帝王, 真的还是曾经的陛下吗?”
“与从前相比, 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倘若陛下一开始就是这般英明神武,或许袁崇焕,孙传庭等人就不会死。
建奴就不会那么快占据辽东,李自成压根没机会起势。
天下不会这么快成为这个样子。
好在, 还有半壁江山,还有天下最为富庶的江南之地,亡羊补牢, 一切还不晚。
此外, 人群中, 一位穿着文士服的少年人直感热血沸腾, 眸光清亮如天上星辰。
当即出声:“启禀陛下!臣郑森不愿继续在国子监读书了。”
“臣愿随陛下征战沙场, 挽救社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