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贵妃寝宫内,金碧辉煌,珠帘低垂,香烟袅袅。大殿中央坐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他就是小皇帝最忌惮的对手,当朝摄政王。
自从数年前老皇帝驾崩,小皇帝继位后。因为当时的小皇帝只有六岁,根本无法理政,便由老皇帝的亲弟弟担任摄政王,名正言顺的掌控了朝堂。如今的摄政王除了名份上不是皇帝外,已经俨然是一国之主,权倾朝野。
就在这时,元妃走进了寝宫,当她看到坐在上首的摄政王时,连忙恭敬的福身一礼:“元妃参见摄政王。”
摄政王扫了她一眼:“免礼吧。”
元妃恭敬的说道:“谢王爷,不知王爷找本妃所为何事?”
摄政王提醒道:“元妃,你还记得你进入皇宫,成为贵妃的目的是什么吗?”
元妃支支吾吾的说:“王爷是要本妃……要本妃监视小皇帝。”
摄政王警告道:“你知道就好。如今省亲别院已经建好,你若日后有什么向本王汇报的,就以探亲为名,将消息送往省亲别院,知道了吗?”
元妃恭敬的回答:“属下明白。”
摄政王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元妃这才松了口气。
数日后,元妃娘娘传来懿旨,恩准贾府众姐妹搬到省亲别院居住,并正式将省亲别院赐名为“大观园”。
按照与贾母商议好的,冯渊也搬到了怡红院。但因为冯渊身为男子,需要避嫌,所以特意在怡红院建了一道院墙,与大观园隔开。这样白天可以自由通过进入大观园,晚上会锁住院门。
冯渊望着自己的院落被贾母单独加了把锁,有些郁闷。但为了府中众姐妹们的名声,他也无可奈何。
因为冯府是办公重地,倪二和贾芸要留在那里办公。晴雯需要管理冯府,平儿需要管理商铺,都不方便住进大观园,所以依然留在冯府。
冯渊便只能带袭人去怡红院。但一个丫鬟实在太少,照顾不开。冯渊决定再挑个丫鬟。
而茜雪需要管理书房重地,小红又要接待宾客。最后只能又选了金钏前去怡红院。
当天吃罢午饭,冯渊带着袭人和金钏来到大观园,走进怡红院。只见院落正中是五间富丽堂皇的正房,居中悬挂着“怡红快绿”的四字匾额。两边还修建了三间抱厦。
此时刚过完年,冬去春来,院里种着几株芭蕉和西府海棠,已经开始萌芽。
正所谓: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怡红院共有五间正房,每间装饰的都十分精致典雅,冯渊安排金钏住在隔壁的一间小屋。然后便带着袭人走进了最大的主屋。
主屋的外间摆放着一张书桌和一张餐桌,供冯渊日常办公和用餐使用,此外还有两张小床,那是专门给就近服侍的丫鬟准备的,也就是二等丫鬟的住处,例如曾经的晴雯和麝月。
穿过外间,便来到了主屋的内室,在靠近门口处摆放着一张床榻,这就是专门为一等通房丫鬟准备的住所,冯渊指着这张床,对袭人说:“袭人,你以后就睡在这里了。”
袭人以前身为宝玉的大丫鬟,自然知道这张床是给一等通房丫鬟准备的,当即说道:“是,公子。”
说着将背上的包袱放在床上。
再往里走,最里间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拔步床,这是专门为主子准备的,床上还铺着松软的被褥。
冯渊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望着袭人在忙碌的整理着房间,便说了声:“你在这里收拾吧,我去林妹妹那里看看。”说罢走出了房间。
冯渊走出怡红院,来到了一处翠竹掩映的院落,院中有三间正房,正房居中悬挂着“潇湘馆”三字匾额。
走进简洁雅致的潇湘馆,竟然发现黛玉已经领着紫鹃和雪雁搬了过来。她们两个正在忙碌的整理着房间。而黛玉则站在一片翠竹旁,静静的欣赏着竹子在微风中摇曳。
冯渊快步来到黛玉面前:“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搬来了。”
黛玉充满向往的说:“这里宽敞,也很自由,搬到这里我感觉身心一下子清爽多了。”
冯渊赞同的说:“这里好歹是一处独立的院落,自然比碧纱厨的隔间要好。”
黛玉微微一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祖母已经同意宝姐姐搬到蘅芜院了,你让宝姐姐快点搬吧,这样咱们聚会也方便许多。”
冯渊欣喜的说:“那太好了。我明天就让宝钗过去。”
从潇湘馆出来的时候,冯渊心情格外舒畅。他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了怡红院。发现袭人已经将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让人看起来甚是舒心。
冯渊满意的赞赏了几句,然后吩咐袭人准备笔墨。他给薛宝钗写一封书信,要她尽快搬迁到蘅芜院。信写好后叫来了隔壁的金钏,让她将信交给晴雯。
金钏走后,整个怡红院就只剩下了冯渊和袭人两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主屋的内室里,冯渊望着袭人娇好的身姿,想到她已经待在自己身边三个多月了,也是时候该得到她了,于是轻轻的将袭人搂在怀中。
袭人娇羞的问:“公子,您要做什么?”
冯渊坏笑道:“你说呢?”
袭人自然明白冯渊要做什么,但她却并没有反抗,而是任凭冯渊解开她身上的衣衫,一件件的滑落,很快便露出了她白皙如玉的肌肤。
袭人微闭着双目,等待着主人的采摘。
冯渊俯身将她压在身下,恩爱缠绵,娇吟阵阵……
两刻钟后,冯渊心满意足的躺在柔软大床上。他轻轻的掀开床上的棉被,果然发现洁白的床单上那点点落红,冯渊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终于相信,袭人的确没有和贾宝玉发生过什么。
第二天清晨,早上起来,冯渊发现整个怡红院偌大的地方,只住了他和袭人两人,实在是有些冷清。冯渊打算着再买一些丫鬟过来,增添一些生气和活力。
他拉着袭人的手在大观园里悠闲的观赏着四周的景色。袭人初为人妇,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喜悦。当两人经过梨香院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龄官,那个长相酷似黛玉的少女。
冯渊看到龄官脸上挂着泪痕,神情忧郁,不由走上前,怜惜的问:“小姑娘,你怎么了?为什么要哭啊?”
龄官哽咽着说:“我们班头说了,贵妃娘娘已经省完了亲,不再需要我们了,戏班就要解散了,所以心中难过……”
冯渊望着那张酷似黛玉的脸,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忍不住想要保护她,于是说道:“本公子这里倒是正缺几个使唤丫鬟,如果你愿意话,可以到我这里来,你觉得怎样?”
龄官无奈的摇了摇头:“公子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我们的身契都在府里,根本做不了自己的主。”
看着她那无助的样子,冯渊心中不忍,决定将这十二个芳官都买下来,让她们摆脱悲惨的命运。
他当即吩咐袭人先回怡红院,自己则带着龄官,前往王熙凤的住处,打探一下购买她们的可行性。
不久之后,他来到了王熙凤的办公大殿,开门见山的问:“琏二嫂子,我听说府里要解散戏班,这是为何啊?”
王熙凤叹了口气:“唉,冯公子有所不知,为迎接贵妃娘娘,府里又花了一万多两银子,现在咱们府里的账上只剩下六千多两银子了,恐怕连下个月的月钱都难以按时发放,解散戏班也是为了省钱。”
冯渊听着王熙凤的抱怨,心中暗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的说:“既然如此,琏二嫂子不如就把那十二芳官都卖给我吧。也能增加府里的一部分收入。”
王熙凤好奇的问:“难道冯公子对那些戏子也有兴趣?”
冯渊直爽的说:“实不相瞒,小弟我昨日刚搬到怡红院,却没有丫鬟伺候,冷冷清清的。就想把那些戏子全买下来,放到院子里也能热闹些。”
说着冯渊从怀中取出一叠银票放在桌上:“最近为了修园子,小弟已经陆续花费了五十多万两银子了,手里也没多少钱了。您看这三千两银票,买下那十二芳官,成吗?”
王熙凤有些为难的说:“冯公子,您可知那十二芳官,当初可是贾蔷侄儿花了三万两银子从江南买回来的。”
冯渊笑了笑道:“三万两银子?琏二嫂子,您现在再去人贩子那里卖卖试试,除非卖去青楼那种地方,否则一个人能卖出一百两银子就算不错了。您不会真想把她们卖入青楼吧?咱们还是积点阴德吧。”
王熙凤无奈的说:“那好吧,三千两银子就三千两。”
说罢拿起桌上的银票,吩咐一位名叫静儿的贴身丫鬟,将十二芳官的身契拿来交给冯渊。
交易完毕,王熙凤忽然又试探的问:“对了,冯公子,不知道现在平儿在你那里过的怎么样啊?可还习惯?”
冯渊微微一笑:“她现在是我的通房,帮我打理一些家中产业,应该还算不错,二奶奶不必担心。”
王熙凤叹了口气:“我身边的人,就数平儿用的最合心了,没想到却被你要了去,现在连找个贴身丫鬟都找不到。”
冯渊安慰道:“琏二嫂子不必着急,慢慢总能找到的。”说罢带着芳官告辞离去。
回到怡红院,冯渊对跟在后面的龄官说:“刚才你也看到了,你们十二芳官都已经被本公子买下了,现在你们的身契都在我的手中,以后你们就都跟着我吧。”
龄官连忙跪下磕头:“奴婢龄官,谢过主子。”
冯渊当即吩咐龄官:“你先去把其它的姐妹都叫到怡红院来吧,若是以后有了合适的地方,再重新安置你们。”
龄官应了一声“是”,便兴冲冲的跑去叫其它姐妹了。
不久之后,十二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各自拿着行李,陆陆续续的走了进来。她们的到来,立刻给这座清冷的院子注入了活力。
冯渊让十二芳官站成一排,挑选出最为美貌的龄官,命令道:“从今天起,本公子任命龄官为二等官事丫鬟,你们其余的十一名丫鬟,都要听从她的安排。”
接着,冯渊又对龄官吩咐道:“你跟我来吧。”
冯渊带着龄官来到正房的外间,指着摆放在墙边的两张小床:“你以后就住在这里吧,平日里负责伺候本公子的饮食起居。”
龄官连忙答道:“奴婢一定尽力伺候好主子。”
当天下午,袭人到市场买了一些米粮,又顺便到酒楼订购了一些酒菜。回来后,袭人将米粮交给了龄官,叮嘱她们自行到厨房做饭。
冯渊与袭人一同享用着从酒楼打包回来的美味佳肴,气氛融洽。
冯渊无意中看到龄官的饭菜过于简单,便好心的送了她一盘菜肴,龄官连连称谢。
不知怎的,正是因为龄官长的酷似黛玉,所以冯渊对她格外的怜爱。
次日一早,冯渊想起昨日他没顾得上,前去探望薛宝钗。于是去了蘅芜院,果然见到薛宝钗和她的贴身丫鬟莺儿,原来她们昨天就搬了进来。
冯渊将薛宝钗搂在怀里,说道:“这下,咱们与林妹妹都住在同一个园子里了。”
薛宝钗依偎在冯渊的怀中,说道:“夫君说的是,不过咱们的关系仍需保密,你来我这里可不方便。”
冯渊毫不在意的说:“既然林妹妹已经知道了咱们的关系,那也就没什么了。何况我与林妹妹很快就会成亲,到时候咱们的关系也能公之于众了。”
薛宝钗欣喜的说:“那太好了,妾身终于能和夫君光明正大的生活在一起了。”
冯渊不便在薛宝钗的蘅芜院久留,只待了一会儿,便赶回了怡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