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解为何主公不同意攻打蓟县,自信凭借朝廷兵马实力三天内必能破城。
公孙恭愤怒之下,亲自到城下叫阵并射箭挑衅。
城上守军虽有反击,却射中了早已离去的公孙恭。
此时城外兵马士气高涨,呼喊着让城上守军投降。
风云变幻之际,公孙恭振臂高呼。
其身后的士卒们纷纷响应,呼喊声如波涛汹涌。
“投降!投降!投降!”
这声音直冲九霄,震撼天地。
在城中的州牧府邸,刘虞听闻城外的动静,愤怒不已。
他口中怒骂:“这公孙小儿,竟敢如此嚣张?”
随即,刘虞火速登上城头。
然而,原本在城头上耀武扬威的公孙恭已经返回营寨。
刘虞大喝一声:“来人!”
一名心腹立刻上前听令。
刘虞吩咐道:“你前往敌军营寨,请刘备到城池前与我对话。”
不久,一个吊篮用绳子垂到城下,士兵跃出吊篮直奔营寨。
营寨中,刘备刚刚到达后营,便听说刘虞派来了传话的人。
夜色渐浓,当太阳完全下山,黑暗笼罩大地。
刘备率领数百骑出现在蓟县城池外,火把照亮了夜空。
刘备向城头喊道:“伯安兄可在城上?”
不久,城头也点亮了火把,刘虞的身影探了出来。
他质问刘备:“玄德,我们都是大汉宗亲,为何如此相逼?”
刘备回应:“我奉天子之命,前来收复幽州。”
听到这话,刘虞更加愤怒。
他认为自己本就是朝廷任命的幽州牧,所谓“收复”
只是强占之辞。
刘备继续说道:“陛下欲请伯安兄入朝担任太尉职务,幽州需重新委派人员管理,不知伯安兄意下如何?”
此时,城头上突然发出一声箭响。
一支冷箭迅速飞袭而来,直取刘备。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人惊愕不已。
背后惊呼声中,冷箭瞄准了刘备。
千钧一发之际,火把映照下,铁戟如闪电般出现,挡下了致命的一击。
典韦守护在刘备身边,如泰山般稳固。
众人松了一口气,铁骑迅速集结,将刘备严密保护在中间。
刘备质问刘虞,为何在城头上试图暗箭伤人。
刘虞对此愤怒并辩解,指出刘备的出现并非轻易可得。
随即严厉训斥了齐周,并命令没有他的允许不得擅自行动。
城外,刘备在刘虞离开城头后也返回营寨。
深夜,幽州从事程绪拜访公孙纪。
公孙纪在考虑程绪的建议时犹豫不决。
程绪进一步劝说,指出公孙瓒的军队已到城外,公孙纪与公孙瓒的交情,以及同姓的优势,使得他面临巨大的压力。
若不出兵,为了稳定军心,刘虞可能不会对公孙纪手下留情。
公孙纪听后心生恐惧,尽管他们同为从事,但没有实权与兵马,起事变得困难重重。
程绪询问公孙纪是否与大将齐周有深厚的交情。
公孙纪回应,齐周忠诚于刘虞,不会轻易背叛。
程绪提出计划,利用齐周的忠诚制造混乱,并试图通过一系列行动夺取控制权。
公孙纪与程绪详细商议后定下了计划。
傍晚时分,随着夜幕的降临,齐周得到消息称城西百姓发生哗变,声称要破开西门迎接刘备兵马进城。
齐周急忙赶往城中,途中遇到程绪,程绪告知情况紧急并催促齐周迅速前往城西处理局势。
在路上,齐周询问程绪关于城西局势的详情,程绪回应称城中百姓被人教唆聚众起事,目前守城将士面临巨大压力。
齐周愤怒,斥道:“市民竟敢如此无理?”
随即,大批兵马冲向城西。
与此同时,一直在暗中准备的公孙纪现身城中校场。
他召集三千将士,宣布:“齐将军有令,随我夜袭刘备营寨!”
此言一出,校场诸多部将震惊。
公孙纪解释:“城西之变,实为幽州牧之计,旨在吸引敌军。
我们应突袭其不备。”
部将们被说服,随即有一部将带领三千将士跟随公孙纪出北门。
城北城门处,校尉见公孙纪持州牧刘虞之令前来,即命开门。
门开后,三千兵马涌出,却突然遭到猛烈攻击。
吕布率骑兵飞驰而至,冲撞后现场一片混乱,幽州军士惊慌奔回城门。
“快关门!”
北门校尉见形势不妙,立即下令关闭城门。
然而,自家的军士为了逃回城中,竟堵塞了城门通道,导致城门无法关闭。
吕布见此机会,单枪匹马杀入城门通道。
他的方天画戟威力巨大,造成一片惨状。
北门校尉急忙调来弩手试图阻止吕布,但吕布早有准备,在人群中灵活突击,使得弩手射杀了大量自家的军士。
在一阵箭雨后,吕布趁机率领军队攻入城中。
在北门后面,吕布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击溃弩手。
他身后的骑兵也加入战斗, ** 敌军。
北门校尉的军队四散而逃,他自己也仓皇逃窜。
吕布紧追不舍,直接攻击北门校尉。
他的方天画戟光芒四射,迅速逼近北门校尉。
此时,吕布大声宣告自己的身份:“大汉皇叔刘备车骑将军麾下大将吕布在此!”
他的名声响亮,令北门校尉放弃抵抗,遁入黑夜。
没有校尉指挥的守城军士很快被击溃。
吕布轻松占据北门后,立即命令请寨中兵马前来控制城门。
与此同时,在城中的城西位置,齐周才刚刚平定了一场百姓哗变。
北城传来喊杀之声,齐周震惊询问城北发生了什么。
军士逃回报告,称北门已破。
齐周惊愕,认为蓟县城墙坚固,不可能轻易失守。
然而,现实迫使他不得不亲自前往城北查看。
到达城北,齐周发现敌军已占据北门周围,公孙纪站在敌军阵营中。
公孙纪劝说齐周投降,但被齐周痛斥为叛徒。
公孙纪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的话语反问齐周,使齐周哑口无言。
此时,斜刺里突然杀出一将,正是赵云,他策马冲向齐周。
齐周措手不及,被赵云一枪挑到在地。
公孙纪惊呼,赵云并未 ** 齐周,而是命人将他绑起来。
此时,幽州从事程绪赶到,告知赵云,鲜于银护着刘虞企图从南门逃离。
他建议赵云立即带骑兵沿长街南下追击刘虞。
“无需再议,城外已有敌人在等待他们。”
赵云挥手下令。
此时的刘虞,头发散乱,一路狼狈逃窜。
之前刚刚休息的他,被鲜于银紧急叫醒,告知蓟县北门失守,需立即逃命。
刘虞无暇收拾,跟随鲜于银从南门逃出,打算撤往涿郡。
夜幕降临时,月光洒满大地。
刘虞一行人急匆匆赶路,却突然前方杀出一支兵马,领头的是一名身高八尺、形象威猛的壮汉。
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音如巨雷,气势如奔马。
“刘虞,往哪里逃!”
张飞纵马而来,率军破阵。
刘虞叫苦连天,感叹自己刚刚逃离一个困境,又陷入另一个危机之中。
鲜于银急忙保护刘虞,撤到一处矮山上。
然而,刘虞成功上山,鲜于银却被张飞拦住。
张飞劝降鲜于银,“投降吧,饶你一命!”
但鲜于银坚决抵抗,不为所动。
张飞大怒,不到十个回合,就一矛将鲜于银刺死。
随后,张飞率兵将矮山团团围住。
他命令一名快骑传递消息给刘备,“大哥,我把刘虞堵在城南五十里地的矮山上了。”
天亮时分,刘备率领军队抵达现场。
张飞多次忍不住想要攻上矮山 ** 刘虞。
刘备却顾及到刘虞是大汉宗亲,与他是同族贵胄的身份而有所顾忌。
他环顾四周,询问谁敢上山劝降刘虞。
这时,幽州从事程绪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上山劝降刘虞。
刘备大喜过望。
当下之际,刘备派遣程绪上山游说刘虞投降。
同时,赵云带来齐周至此。
齐周已归顺刘备,并向其恳请保全刘虞一命。
刘备应允。
时光荏苒,程绪上山已过半日,尚未归来。
张飞心生疑虑,难道程绪背叛归降刘虞?正当此时,程绪携刘虞的印绶与官玺归来,透露刘虞已在矮山自刎身亡。
众人惊愕。
刘备接过印绶与官玺,深感惋惜。
随即命令传刘虞之子刘和前来收敛其父 ** 。
不久,士兵回报,刘和闻讯后夺剑自刎。
众人惊愕不已。
刘备无奈准许齐周将刘虞父子安葬。
随后,刘备命令赵云与吕布领兵,收复涿郡、上谷郡、代郡等地。
随着刘虞父子下葬,幽州局势逐渐稳定。
诸多以蓟县为核心的广阳郡城市,纷纷敬仰刘备的仁义并选择归降。
县令、县尉们接连递交降表以示归顺,刘备欣然接纳。
此时,一名士兵来报,声称有人正在为刘虞父子扫墓并举行祭奠仪式。
问及来者何人,士兵答:“阎柔。”
刘备这才想起这位人物。
当初蓟县失守后,阎柔便在家中避世。
张飞欲为其大哥揪出阎柔,但还未行动,又有士兵飞报而来,言阎柔已在墓碑前撞死,以身殉主。
张飞及众人对其行为深感敬佩,称赞其为好汉,并下令用上等棺木将其安葬,陪于刘虞父子之墓旁。
三天后,幽州东部传来喜讯。
公孙瓒与田豫二人,仅以十五万兵马便所向披靡,已成功收复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
田豫负责镇守乐浪、辽东一带,而公孙瓒则率兵归来,自信满满地表示他们已不辱使命。
在蓟县的城门处,公孙瓒翻身下马,与刘备携手入城,庆祝胜利。
随后,赵云与吕布亦返回蓟县,标志着整个幽州已重新归于朝廷的统治。
刘备召集众将商议留守幽州的事宜。
经过一天的讨论,决定由公孙瓒、严纲、田豫、田畴四人驻守北疆,另派公孙康、公孙恭、程绪、齐周、公孙纪等人协助守边。
而太史慈则被调回青州。
刘备对来回奔波的太史慈表示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