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江东军后方大乱,一支兵马从后方突袭,迅速冲破江东军的阵型。
孙策得知韩当将军麾下的溃军叛变后大惊失色。
他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支兵马一直忠诚于他的父亲孙坚。
然而现实告诉他,这支兵马并非韩当的人,而是另有他人。
此刻,孙策脸色骤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大喊道:“纳命来!”
人群中爆发出高喊之声。
蓝玉冲破江东军阵型,直逼孙策背后。
与张辽一同夹击孙策。
蓝玉高喊:“皇叔麾下蓝玉,领教孙策高招!”
随即策马直取孙策。
孙策大怒,意识到这是刘备的兵马,利用韩当的尸首骗过他。
战斗激烈,孙策独自对抗张辽和蓝玉,但江东军已节节败退。
部将建议孙策撤退,但孙策倔强不退,四周江东兵已溃不成军。
局势危急,部将再次劝孙策撤退。
孙策无奈下令撤退,江东军向南溃逃。
张辽和蓝玉抓住机会,急忙下令不追击。
随后,一名亲卫兵得到刘备的双股剑,伪装成江东军士兵,奉命去寻找孙坚。
张辽嘱咐亲卫兵务必按照计划行事。
孙坚接到命令后率领军队迅速行动。
消息传来,其长子已经战胜刘备,并缴获了他的随身兵器。
士兵们高兴地带着好消息与孙坚汇报。
同时,他的长子还有命令要传达给孙坚,刘备已经败退,正在向东海和琅琊方向撤离。
孙坚需要率领军队向东追赶刘备,他的儿子将用双股剑去彭城传递信息给周瑜和黄盖,散播刘备已死的消息,扰乱吕布军方的军心。
孙坚在听到这些消息后十分兴奋,立即下令全军东进拦截刘备。
军队迅速改变路线前往目的地。
到达彭城后,由于近期战事频繁,城头上守城的将士十分疲惫,且目前处于交替防备阶段。
夜色中,袁军将士正在巡逻,负责值守的校尉在确认一切正常后稍作休息。
他感叹这场大战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城中士兵面对刘备与孙坚的兵马,信心丧失殆尽。
军中将士人心惶惶,若非袁术僭越称帝,册封官职,提振士气,恐怕早已无心守城。
东门校尉长叹不已,期盼这场混战能早日结束。
彭城已被敌军四面合围,即便东门敌军撤兵,整个彭城也难支撑长久。
身为守城校尉,他忧心忡忡,思索着若彭城失守,刘备和孙坚的态度未知。
他身为土生土长的徐州人,原属陶谦麾下,后投降袁术以保性命。
如今眼见袁术大势已去,他并不想为袁术牺牲,更倾向保全自身。
夜色中,他的思绪纷繁复杂。
军侯的提问引发众人讨论,他们均对守城前景感到悲观。
东门校尉等人谈论冀州等地的富饶与刘备兵强马壮的实情,心生羡慕。
众人心神不宁,均认为与刘备交战并非明智之举。
校尉巡视时,发现周围巡逻的士兵越来越少,脚步声也越发稀疏。
陶商与陶应兄弟二人重获自由,被简雍秘密放出。
二人重返城头,面对东门校尉及其一众军侯时,陶商用刀架在其颈侧逼其投降。
东门校尉震惊之余,意识到这是陶家军的反击,而他自己率领的兵马,本质上仍是陶使君的军队。
因此他迅速作出决定,选择跟随陶商,共同对抗袁术。
陶商吩咐陶应去启动城门机制,准备迎接卫将军的军队进城。
随着城门的缓缓打开,陶商命令举火以 ** 。
彭城烽火,吕布挥军破城之际。
城门楼上,火光闪烁,三柄巨大的火把照亮夜空。
城外,吕布遥遥望见火光,心中大喜,命令高顺率领陷阵营冲锋。
骑兵如箭疾驰,冲向城门。
后方陷阵营将士步伐整齐,声势震天。
城门轰然洞开,吕布挥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他如猛虎下山,一骑当千,所向披靡。
其势如虹,直接占据东门。
袁术的守军尚未反应过来,便已溃不成军。
吕布与内应陶商、陶应合作无间,轻易攻破彭城。
皇宫之中,沉睡中的袁术被喊杀声惊醒。
震惊于眼前的火光与局势,他急忙派人前往东门探明情况。
虽然心有预感,但他仍然抱有一丝希望。
一名心腹士兵赶到袁术面前报告,袁术急忙命令其前往东门探查真实情况。
此刻的他脸色苍白无比,内心慌乱不安。
袁术内心震惊之际,命令士兵紧急集合。
他亲自率领一批心腹将士,迅速向东门进发。
与此同时,孙坚在追击刘备的途中突然接到消息:彭城已被攻破。
他本以为是周瑜和黄盖取得胜利,不料竟是陶商和陶应兄弟为内应,放吕布和高顺的兵马进城。
面对突 ** 况,孙坚犹豫不决,究竟应该继续追击刘备还是立刻返回彭城。
孙坚面对艰难选择,毅然决定杀回彭城。
对他来说,彭城和徐州的重要性远超刘备。
因为这关乎江东军日后能否问鼎中原。
然而,消息传来,韩当将军战死,刘备利用韩当赚取了大公子的信任并对其两面夹击,大破公子兵马。
孙坚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当即决定先回彭城夺取城池再整顿兵马击毙刘备。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彭城正有一个圈套在等他。
在彭城的清晨阳光下,吕布站在城门楼上,准备迎战袁军兵马。
双方以东门为中心展开对峙。
夜里,吕布和高顺成功拿下东门后,袁术亲自率军前来抵挡,并调集其他城门将士前来合击东门。
吕布认为袁氏四世三公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
吕布羡慕袁术的家世背景,袁术凭借家族影响力迅速召集兵马。
吕布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袁术只是垂死挣扎。
高顺提醒吕布,更需要注意江东军的动向。
彭城不仅是城池,更是刘备与孙坚争夺徐州归属的关键。
孙坚不会放弃徐州,袁术死后,刘、孙两军必将再次开战。
吕布无所畏惧,决心迎战。
刘备在孙坚中计之际北上,途中取回双股剑,计划再次埋伏孙坚。
然而,刘备在休息时做了一个梦,梦中得到老祖靖王的建议,认为只需拖延时间,无需再次伏击孙坚。
因为孙坚急于赶回彭城的心态会被利用。
刘备预料对方会降低警惕。
周瑜派遣黄盖前去接应孙坚。
若刘备选择埋伏,他将面临孙坚和黄盖的军队的挑战。
刘胜向刘备传达了这一信息并表达了对周瑜的遗憾,他认为周瑜应该跟随刘备而非孙策。
在军事策略方面,周瑜的能力出类拔萃,甚至能与曹操相提并论。
而且,周瑜同样是一个优秀的谋士。
刘备对此深有同感并感叹孙坚命大。
刘胜提醒刘备需要回彭城以避免周瑜与袁术联合起来攻打吕布。
之后刘备意识模糊并退出梦境。
醒后立刻赶往彭城并命令张辽和蓝玉牵制孙坚和黄盖。
当刘备军队抵达彭城东门与吕布汇合时得知周瑜已经攻破了南门,他选择先擒袁术再与周瑜交战。
高顺提议强攻宫城但刘备派高顺去牵制周瑜并派人给袁术送信表示最后的尊重。
宫城内袁术已经退守并陷入了绝望状态。
彭城被攻陷,袁术大势已去。
昔日辉煌已成泡影,只因信任错置,留下陶商、陶应兄弟及简雍,导致局面失控。
袁术愤怒不已,心中尽是悔恨:“千算万算,却未料人心难测!”
陶氏兄弟凭借旧日威望,拉拢城中人心,并引吕布入城。
如今袁术大军人心涣散,只能退守宫城。
面对现实,袁术无奈感叹:“天亡我也!”
此时,刘备的信件送到袁术面前,他连看都不看,直接在火焰中化为灰烬。
身边大臣阎象提出撤离建议,袁术却已心如死灰:“屡战屡败,就算重生,结局依旧。”
他对征战已无任何斗志。
袁术委托阎象带走其子袁耀:“你带着耀儿从秘密通道逃离彭城,隐姓埋名,保存袁家血脉。”
目送阎象和袁耀离去后,袁术静静等待自己的命运。
两时辰后,他率众投降,彭城正式易主。
大火从深宫之中燃起,火光直冲云霄,吞噬了大殿和袁术的躯体,也摧毁了袁氏在汉末的所有希望。
周瑜长叹无法劝降纪灵,随即下令撤军。
江东军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后,意识到继续逗留彭城将会腹背受敌,因此决定退回江东。
刘备势力占领彭城郡,加上之前夺下的东海郡,两地连成一片。
接着,喜讯传来,琅琊郡的官吏百姓纷纷投降,请求回归朝廷并颁布新政。
刘备欣然同意,至此徐州北部三郡皆归其所有,标志着徐州一半的地盘已落入刘备手中,只差下邳和广陵二郡。
刘备刚刚安定彭城,下邳却陷入混乱之中。
广陵亦有陈登驻守。
在清理内外混乱之后,刘备召集文武百官,询问谁敢前往攻取二郡。
众武将纷纷请战,吕布负责攻打下邳,高顺则负责攻取广陵。
同时,刘备担忧江东军仍在附近徘徊,因此命令张辽和蓝玉搜寻江东军的踪迹,一旦发现孙坚、孙策父子仍在徐州,即刻上报。
在徐州南部,广陵郡的定远县,周瑜率领的江南军与孙坚、孙策汇合后,计划跨江北上攻取徐州。
然而,由于刘备的阻拦,江东军无法顺利前进。
加上战线过长导致粮道困难,周瑜不得不劝说孙坚、孙策退兵。
此时的孙坚父子对刘备充满了愤怒和挫败感。
他们曾被诱去东海截取刘备的归路,而后又被刘备的军队牵制,无法及时赶到彭城。
尽管后来摆脱了牵制,但仍未能挽回局势。
孙坚军在广陵与孙策、程普汇合后,又遭遇新的困境。
陈登得知孙坚粮草短缺的消息后,立即出兵四面围攻江东军。
江东军难以抵挡,只能向南撤退。
孙坚因此愤怒至极,每当想起这些,都让他气得几乎吐血。
他对周瑜说:“前面就是长江了,我们回到江东,不知将来是否还有机会进军中原。”
孙策紧握双拳,满腔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