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钰脚步轻快的回到景园时,孟氏他们还没回来。
串串儿店太忙,直等到月上枝头一家人才凑齐了。
因着十六要出门,这十五的月亮也就没必要赏了。
一起拜了月神,吃了月团便匆匆睡下。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兵分两路。
宋钰孟氏带着小石头和刘嬷嬷老杨头以及休沐在家的宋晖先去慈恩寺,等过了午后,杨柳回城,再接上柳柳和秦秧。
原本宋钰是让他们十六夜里直接关门的。
金钏儿却提议,等柳柳他们走了,她留下经营夜场。
今儿出门的除了宋家人,便是刘嬷嬷他们一家。
金钏儿不愿意跟着,也能理解。
宋钰给景园里的所有人都发了节日银,又嘱咐她夜里早些关门也好去逛逛灯会什么的,便上了马车,出了城。
……
许是因为距离近,城南慈恩寺,比寿山的三清关更为热闹。
宋钰他们特意先去寺中上了香,这才一路转向半山处的观星台。
观星台很大,是一片人工开凿的很大一处平台。
一半靠近山林一半悬在半山,能看到绵延的远山,确实是一处赏月观星的好地方。
小和尚带着几人到时,上面已经有人在忙着设祭台,搭帐篷了。
只是来来往往的都是下人,主家并不在。
“晖哥,咱们两个帮杨柳搬东西。”
两家人出行,宋钰也没有将刘嬷嬷他们当做下人使的意思。
她和宋晖年轻,也有的是力气,自然这搬搬抬抬的事情便是他们来做。
他们这次准备的充分,帷帐、桌子凳子,煮饭用的锅,烧烤用的架子。
杨柳负责卸货,两人便负责搬运。
宋晖颇为感慨,
“倒是让我想起了咱们刚进山那会儿。
别说这铁炉子,就背家中的铺盖,我背着都走不了几步路。”
“你的体力确实比以往强多了。”
宋钰看着他点头,“要坚持健身,不然用不了一年,你又得变回原来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宋晖。”
“不敢怠慢。”宋晖点头,“我还想着要在官场上有所建树,这没有体能确实不可。”
宋钰趁机将自己与袁有畏所言和宋晖说了。
“咱们俩可要对好口供,别到你那边再漏了馅儿。”
宋晖没想到宋钰这般雷厉风行的,十分郑重的点了点头。
他想要帮宋钰。
所以,若是有捷径他攀爬,他必会紧紧抓住。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机会,真正帮上她。
……
三个年轻人搭帷帐,刘嬷嬷和孟氏两人也没闲着。
已经将她们带来的吃食一样样的摆在了桌子上。
老杨头也四处溜达着,一边熟悉周遭的情况,顺便捡了些木柴回来。
“郡君,你可知道那边是什么人?”
老杨头走到宋钰身边,向着观星台的另一侧抬了抬下巴。
“谁?”
人家的阵仗比他们这边可大的很,想来非富即贵,而且必是在盛京根基颇深的人家。
是宋钰他们这种初来乍到的“暴发户”比不得的。
“是崇安王府的。”
老杨头尽量压低了声音,“就是皇长孙。”
宋钰当真没想到,竟然会是清欢。
她再次看向那边的人群,并不见关州军来的那些熟面孔。
老杨头:“当初郡君来京,不正是同崇安王一路?咱们要不要去见个礼?”
宋钰嘴角上扬,摇了摇头,“不急,等正主来了,我亲自去见礼便是。”
老杨头赶忙点头,“是,眼下那边都是府中仆从。”
刘嬷嬷距离两人不远,听到两人提及崇安王心中便有了猜测。笑着提醒了一句,“这十五宫里有宫宴,十六也有祈福,崇安王要过来,也到晚上了。”
宋钰他们一直忙碌到午时,这才将赏月的小营地布置妥当。
杨柳回城接人。
宋钰便招呼着大家坐下喝茶。
这夜里赏月,白日风景也是怡人。
倒是崇安王府那边,在收拾妥当之后,人便渐渐地走光了。
只留下两个年纪不大的小子,在地上铺了卷草席打瞌睡。
想来是要等晚上主子过来了。
直至天色擦黑,柳柳和秦秧才被接了来。
眼看柳柳面带忧色,宋钰伸手拉着她在刚摆好的桌案后坐下,
“铺子你就放心吧,有金钏儿在没问题的。
这样,你们两个忙了一日,晚上尝尝我的手艺。”
宋钰这话不说还说,一说,柳柳当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不,不用。
我这坐了一路车,都僵了。
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说着,直接招呼秦秧,“嫂子,来,咱们两个动手。”
“行行,小钰动手,别在把炉子给炸了。”
秦秧说罢,也不坐着了,赶紧去拿提前腌制好的肉,串串儿。
宋钰又忙着过去,“哎,哎哎,这打下手我可是个好手。
我来也来串儿。”
一边说着一边招呼不知跑哪儿玩去了的小石头,“小石头,你小子也别只等着吃白食,快过来干活!”
小石头应了一声,这跑近了宋钰才看到他手中还抱着一个油纸包。
“里面是什么?”宋钰问。
小石头十分乖觉的将纸包递到宋钰面前,“栗子仁,小姑姑你吃。”
宋钰拿了一个,塞进嘴里。
糯叽叽,甜兮兮。
好吃。
“哪儿来的?”她们好像没带栗子来才是。
小石头凑近了宋钰两步,低声道:“秦晏叔叔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