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姝柔竖着耳朵仔细听李氏屋子里的动静,小喜子笑嘻嘻的对年姝柔说:“格格无须这样,奴才去打扫院子。”年姝柔给了他一锭碎银子,说:“还是你机灵。”小喜子笑嘻嘻的接过银子,道谢后,去了李氏院子扫地去了。
李氏回了屋子,显然她没有那么好运,不仅赶上了大雨,估计还没有地方躲雨,被淋透了不说,估计还摔了一跤,满身的泥泞。她一边换衣服,一边把怒气撒到宫女身上:“你个蠢东西,还愣在这干嘛,赶快备水让本小主沐浴。”
宫女忙着给她拿了干净的衣服,又准备好浴桶,然后去取热水,每天有专门给储秀宫送热水的车,要不然如果宫女自己去要热水,估计这些秀女们都洗不上澡。
洗好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后的李氏才心情好一些,跟自己的宫女抱怨:“四阿哥真是的,明明在永和宫碰见了,躲她就像躲瘟疫似的。”说着气的又开始搅帕子。
小喜子便将听到的跟年姝柔禀报了,年姝柔将新做的糕点打赏给他,小喜子高兴的拿着糕点离开了。
年姝柔明白了,这李氏巴巴的去永和宫讨好德妃去了,谁曾想偶遇胤禛,可是人家皇子对她一点情分都没有。年姝柔明白,胤禛那头给李氏闭门羹,估计李氏知道她能与胤禛能说上话,这一点就足够让她嫉妒的,女人一旦嫉妒,是什么疯狂的事情都会做出来的。所以以后得多提防她,年姝柔将想法也跟冷竹说了,冷竹也会多加留意。
主仆不知道的是有功夫在身的小喜子就在年姝柔屋子不远处,也听到了这些,所以小喜子也格外留意,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没法跟主子交代。
天气渐暖,总是晴天,让人心情格外好,坐在宁寿宫的皇帝对太后说:“朕这两日又想吃那年丫头做的糕点了。”
太后看着像小孩子一样的皇帝,不禁无奈的摇头:“哀家有一个法子,倒不如让所有秀女为哀家准备糕点和饮品,既考验她们这一段时间学习的成果,也可以侧面看出她们的为人,糕点味道且不说,就看样子,就能知道她们为人怎样了,皇帝觉得如何?”皇帝觉着这样甚好。
于是太后传懿旨给储秀宫:命所有秀女可以准备一、两样或糕点,或饮品,或者糕点和饮品搭配着来。为了不耽误时间,大家可以穿插着时间送来糕点,就命宫女送来即可。
秀女们听说了,跃跃欲试,势必要在太后面前博得一个好名声,大家开始思索起做什么糕点讨得太后欢心,但是又不知道太后的口味,所以最后只能按照自己拿手的糕点来。
但是秀女们只能做出一些平常看到过或者吃到过的糕点,也没有什么创新意识,哪怕在造型方面多下下功夫,她们都不会,至于饮品就只会泡茶,尽管有的人茶艺精湛,但是在太后眼里也没有什么新奇,毕竟很多有名的茶艺大师都为太后泡过茶。
而年姝柔非常懂得,不仅从太后喜欢的牛乳下手,还会加上风干牛肉切碎包成馅料,她准备了一种点心六种馅料,六个造型,有如意形状的、元宝形状的、玫瑰花形状、竹子形状、金币形状,还有祥云形状的,六种外皮用菠菜汁,胡萝卜汁等六种果蔬汁和面,这样颜色也丰富起来。开酥就用现代的开酥方法,比古代的酥皮更丰富,而且口感更酥脆。
至于饮品,正好前一段时间年姝柔用采集的梨花酿成酒,现在也可以饮用了。她用梨花,桂圆,大枣,冰糖和白酒一起泡,就像现代自己泡果子酒一样的方法。
年姝柔命冷竹从地里挖出来酒坛,然后自己倒了一点,还没喝,就闻到了阵阵梨花扑鼻而来,小口抿上一点,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没想到意外的好喝。
年姝柔还特别心机的找来漂亮的器皿将点心摆盘放好,酒倒了一壶,这是个细长口的透明玻璃瓶,在清朝,玻璃的价值可不比陶瓷的便宜。
如此好看,好吃,就不怕太后不喜欢。年姝柔命冷竹送给太后。
此时太后正在跟皇帝抱怨:“这些秀女循规蹈矩,就没有一点新颖的东西,这些糕点御膳房天天做,哀家都吃腻了。”
当宫女说有秀女送来点心的时候,太后摆摆手说:“先放着吧!”皇帝却被一些造型别致,颜色好看的点心吸引,问宫女这是谁送过来的?宫女回答,是年格格,皇帝立刻拿了一块放在嘴里,酥脆的外皮还没回味够,就尝到了炸酸奶的馅料,皇帝的表情就说明非常好吃。
太后一听是年姝柔送来的,立刻走过来也要吃,这些都是在冷竹送过来的时候试过毒了,所以皇帝和太后直接吃是没问题的。
太后又看见皇帝喝着梨花酒,也忙让宫女给自己斟上。尝了一口梨花酒,好喝,但是不知道怎么酿出来的?就问送过来的宫女,“她们有没有告诉你这酒是什么酿的?”
宫女回答:“年格格的宫女说,这个叫梨花酿,是用梨花,桂圆,大枣,冰糖和白酒一起酿制的。”
太后不禁感叹:“这年丫头心思巧妙,鼓捣出来东西不仅好吃,还好看,名字也别致,应当重赏。”
皇帝说:“母后如此大张旗鼓的赏赐恐怕会给那丫头招来嫉妒,不如暗自赏赐,比如您的庇护也是一种很好的赏赐。”太后点头,认可皇帝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