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堡垒,如同一颗经历过风暴洗礼后愈发璀璨的钻石,在寂静星海中散发着沉稳而充满活力的光芒。距离“归位”舰队返航,已过去三个标准月。
堡垒内部的气氛与以往截然不同。曾经的悲壮与压抑,被一种带着紧迫感的希望所取代。通道中往来的人员步伐依旧迅速,但眼神中多了几分专注与探索的光芒。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无形的“求知”电流,源自那座新建立的、与远方“守护者核心”相连的“回响圣殿”。
圣殿位于堡垒原核心研究区的中央,取代了原先信息包分析实验室的位置。其主体并非实体建筑,而是一个由复杂能量场维持的、不断变幻着柔和光影的球形空间。中心悬浮着经过修复和强化的“星火号”核心部件——那枚与王超意识深度绑定的秩序晶体,此刻它如同跳动的心脏,规律地散发着微光,既是接收“守护者核心”传来信息的锚点,也是堡垒尝试反向发送信息的放大器。
杨教授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已进驻圣殿周边,日夜不停地处理、分类、解析着从那遥远光球中流淌而来的知识洪流。这并非系统的教材,更像是将一个超级文明的所有图书馆和实验室记录打碎后,随机抛洒过来。里面可能包含着一段关于恒星内部元素合成的精妙公式,旁边紧接着可能就是某种早已灭绝生物的求偶舞蹈记录,或者一段关于高维空间拓扑的猜想。
筛选、理解、应用,成为了科研部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根据‘回响三号’数据包提供的引力子微观操纵模型,我们或许能对现有跃迁引擎进行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效率优化……”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正在虚拟沙盘前向李娜和几位部门主管汇报,他的语气充满兴奋,眼底带着熬夜的血丝,却精神奕奕。
李娜冷静地听着,目光扫过沙盘上复杂的数据流。“安全性验证和稳定性测试必须放在首位。我们不希望因为追求效率而让舰队在跃迁时解体。”
“明白!模拟测试已经通过了前三轮,正在进行极限环境压力测试。”
另一边,军工部门的老周正对着一个新奇的装置啧啧称奇。那是一个基于“织网者材料学残卷七”制造的能量偏转护盾发生器原型机,其结构与传统护盾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主动引导能量流向的“场编织器”。
“这玩意要是能成,以后‘潜行者’那种抹除攻击,说不定就能给它偏转到别处去!”老周摩挲着下巴,眼中闪烁着好战的光芒,“赶紧弄出个能上舰测试的版本!”
民生领域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一种基于“低能耗生态循环模组”技术的新型水培农场开始在一些区域试点,作物生长周期显着缩短,且几乎实现零污染排放。虽然只是初步应用,却让长期依赖合成食物和外部补给的人们看到了自给自足的曙光。
然而,繁荣与希望的背后,阴影依旧存在。
堡垒外围的监测网络保持着最高级别的警戒。深空探测阵列如同警惕的耳朵,时刻捕捉着来自“观察者”可能活动区域的任何异常信号。老周麾下的巡逻舰队扩大了巡查范围,新下线的、搭载了部分“回响”技术的侦察舰,其隐匿性和探测距离都有了质的提升。
“还是没有‘裁决者’的直接信号。”老周在例行军事会议上汇报,“但我们监测到,在‘沉寂回响带’以及另外两处标记有远古遗迹的星域,空间扰动频率有所增加。那帮铁皮罐头肯定没闲着,指不定在捣鼓什么新花样。”
李娜点了点头,对此并不意外。“观察者”的沉默,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暴在酝酿。
“继续加强监控,尤其是对已知遗迹的能量监测。另外,‘星火计划’的进度要加快。”李娜口中的“星火计划”,是一项绝密议案,旨在利用“守护者核心”的知识和“星火号”残骸的核心晶体,尝试建造一艘全新的、能够更深层次与秩序之力共鸣的旗舰。这不仅是军事需求,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对王超承诺的延续。
会议结束后,李娜独自来到“回响圣殿”的观察廊。她看着那悬浮在光场中央、微微脉动的秩序晶体,仿佛能透过它,感受到遥远彼岸那股温和而庞大的意志。
三个月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如何驾驭这突如其来的知识洪流,而不被其淹没或引入歧途?如何在“观察者”下一次必然到来的攻击前,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守护家园的力量?
她轻轻将手放在观测廊的透明壁上,冰凉的触感让她思绪稍定。
“我们正在努力,”她低声自语,如同汇报,又如同誓言,“你会看到的。”
晶体似乎微弱地闪烁了一下,如同星辰的眨眼,转瞬即逝。
启迪纪元已至,星火正在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注定无法避免的、更广阔舞台上的风雨。
(第8卷 第460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