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风,到了立春这天,依旧带着料峭的寒意,刀子似的刮过胡同的青砖灰瓦。屋檐下垂挂的冰溜子,在稀薄的阳光下闪着冷光,滴滴答答地化着水,敲打着地面残留的积雪,声音单调又固执。年味还没散尽,空气里还残留着爆竹的硝烟味儿和炖肉的荤香,混杂着胡同深处飘来的煤烟气息。
“平安里饺子馆”的门脸不大,红漆木门有些斑驳,玻璃窗蒙着厚厚一层水汽,把外面灰扑扑的世界晕染得模糊不清。李念墨推开门,一股混合着韭菜猪肉馅儿、滚烫面汤和淡淡醋香的温暖气流立刻包裹了她,驱散了门外的寒意。店里人声鼎沸,几张老旧的八仙桌挤满了街坊邻居,呼噜呼噜的喝汤声、筷子磕碰碗沿的脆响、高谈阔论的京片子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
“墨丫头!这儿!”靠窗的位置,饺子馆的老板老马扬手招呼。他五十出头,围裙系在微凸的肚腩上,脸膛红润,一双大手粗糙有力,此刻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沉甸甸、黑黢黢的物件放在桌子中央。
那是一个奇特的锅。青铜铸造,古朴厚重,形制非鼎非釜,更像一个被分割成九宫格的大方盘。每一格的边缘,都清晰地铸着阳刻的八卦爻纹——乾、坤、震、巽、坎、离、艮、兑。锅底被炭火舔舐得黝黑发亮,九个格子里翻滚着不同火候的面汤,蒸汽汹涌升腾,像九条躁动的小白龙。
“马叔,这就是您家祖传的‘九宫煮锅’?”李念墨在对面坐下,脱下羽绒服,露出里面简洁的米白色高领毛衣。她扶了扶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科学家对未知事物的纯粹好奇,暂时忘却了西疆洪水的阴霾和父亲肩上那无形的重担。她刚从超算中心出来,满脑子还是纠缠态粒子和多维模型,此刻却被这充满古老智慧的器物吸引。
“可不!”老马声音洪亮,带着自豪,用一块厚棉布垫着手,稳稳端起锅,“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瞧见没?火候,全在这九宫格子里!”他指着中心那格,里面的汤水翻滚得最为剧烈,气泡密集如珠,“这中心格,离火位!甭管啥时候,火力最旺,汤水滚沸,但邪门儿的是,水温顶到头也就99度8,差那么一丝儿到沸点!老祖宗说这叫‘亢龙有悔’,满则溢,过犹不及!”
滚烫的蒸汽扑在冰冷的玻璃窗上,瞬间凝结成更厚的水雾。老马一边说着,一边用长柄勺在几个格子里搅动着不同火候的饺子,动作娴熟得像在演奏某种古老的乐器。“边上这几格,火候依次递减,文火慢煨,让馅儿里的汁水慢慢浸到皮儿里……”他讲得兴起,唾沫星子差点飞进锅里。
李念墨微笑着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扇蒙满水汽的玻璃窗吸引。就在老马搅动离火位汤水的瞬间,汹涌的蒸汽在玻璃上凝结、流淌、交织……那些杂乱无章的水痕,竟在模糊的玻璃上,开始诡异地汇聚、延展!
起先只是几道粗重的、代表主要大陆轮廓的水痕,接着是更纤细的、代表洋流和季风的脉络。山脉的隆起,平原的舒展,海洋的深邃……一幅巨大而动态的全球热力分布图,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潮湿冰冷的玻璃上生成!色彩由浅蓝(低温)向深红(高温)渐变,如同活物般微微波动。
李念墨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她的目光死死锁定了地图上那片广袤的内陆区域——西疆!就在那个她无比熟悉的坐标点附近,北纬41.2°,东经84.5°,一个刺目的、如同新鲜伤口般的深红色区域正在玻璃上疯狂地晕染、扩张!那红色如此粘稠、灼热,仿佛能透过冰冷的玻璃,烫伤她的视线。这景象……与父亲大寒那天在腊八粥里看到的洪水模型核心,何其相似!甚至那红色的扩张模式都如出一辙!
“马叔!快看!”李念墨失声低呼,手指下意识地指向那片刺目的红。
老马顺着她的手指看去,愣了一下,随即乐了:“嚯!这蒸汽画儿还挺像那么回事!这红乎乎的地界儿……瞅着像西边的大沙漠?老天爷这是用咱家锅给世界量体温呢?”他憨厚的笑声在嘈杂的店里并不突兀,只当是个有趣的巧合。
就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尖锐的啸叫声穿透了饺子馆的喧闹,如同无形的钢针扎进李念墨的耳膜!她猛地按住太阳穴,脸色瞬间发白。不是声音!是她随身携带的特制通讯器发出的高频警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中心的地磁暴红色预警!强度Kp-9,超强等级!
几乎在同一时刻,“嗡——!”一声低沉而雄浑的鸣响,如同沉睡的巨钟被骤然敲醒,从她随身的公文包里震荡而出!那声音带着金属的质感,穿透皮包,在小小的饺子馆里激起一圈无形的涟漪。邻桌几个正吹牛的大爷瞬间收了声,茫然地四处张望,寻找这奇怪声音的来源。
是王铁柱寄来的那块淬火钢坯!
李念墨顾不上解释,一把拉开公文包拉链。那块巴掌大小、表面布满了《考工记》所载古云纹的黝黑钢坯,此刻正静静躺在包内。但它的表面,那些原本古朴流畅的云纹线条,正在高频地、极其微弱地震颤着,发出持续不断的低沉嗡鸣。鸣响的节奏,竟与窗外呼啸而过的寒风隐隐合拍,形成一种奇异的共振。
老马也听到了这不同寻常的“金声”,他凑过来,看着那块震颤的钢坯,啧啧称奇:“嘿!这铁疙瘩……唱上曲儿了?动静还挺浑厚,跟咱故宫编钟似的!老王头(王铁柱)这手艺,神了!”
李念墨的心却沉了下去。她顾不上老马的惊奇,立刻掏出特制的加密平板,打开远程连接国家超算中心的界面。超算中心那边,她的助手显然也同步接收到了钢坯的异常信号,已将高精度扫描成像传输过来。
平板屏幕上,黝黑钢坯的微观结构被层层放大。在原子力显微镜的极致视野下,那些古老的、象征着风雷云气的《考工记》云纹,其微观构成赫然呈现出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精密几何结构!一个个完美的量子点有序排列,形成稳定的拓扑绝缘体构型,其电子能带结构清晰显示出量子霍尔效应特征——这正是当前全球顶尖实验室梦寐以求的、用于构建稳定量子比特的核心结构!
钢坯的嗡鸣声在小小的饺子馆里回荡,低沉而悠远,仿佛远古工匠的魂灵在回应着宇宙星辰的呼唤。窗玻璃上,那片代表西疆的深红仍在蒸汽中无声地蔓延、搏动,如同大地不安的心跳。
李念墨的目光,在玻璃上那片灼热的深红、平板上那精妙的量子云纹、以及手中这块震颤嗡鸣的古老钢坯之间快速移动。科学前沿的量子比特,竟深藏在千年《考工记》的纹样里?父亲在长白山看到的未来幻影,牧童在沙地划出的河图,西疆那悬而未决的洪灾……还有这块此刻与地磁暴共鸣、低吟着金石之音的钢坯……过去、现在、未来;科学、玄学、匠艺;家国、地球、宇宙……无数的线条,在这一方小小的、蒸汽弥漫的饺子馆里,在立春料峭的寒风中,被这块嗡鸣的钢坯,以一种震撼而诗意的方式,猝然连接在了一起。
窗棂上,一道细微的冰裂痕悄然延伸,在厚厚的冰霜层里,竟隐约拼凑出一个古拙的篆体字痕——“癸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