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银辉明显加强了内部戒备。他私下与陈默、青霖和艾拉沟通了自己的担忧,要求核心成员保持警惕,注意观察任何细微的异常,同时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讨论关键信息,特别是关于星裔、先驱者核心数据以及最终目的地“终焉遗地”的细节。
陈默加强了对“夜影”号系统的监控,设置了更多反侵入警报。青霖则以观察深渊后遗症为名,扩大了对船员(包括部分观星站接触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范围,试图从生理指标上发现可能的异常。
然而,真正的突破口,却来自银辉自身。
那个先驱者留下的印记,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银辉开始做一些光怪陆离的梦,梦境中不再是回声深渊的哀伤,而是破碎的先驱者城市景象、深奥的几何符号,以及一种强烈的、指向某个遥远星域的呼唤。醒来后,这些梦境细节模糊,但那种呼唤感和一些符号的残影却清晰地留在脑海中。
更奇特的是,他在接触观星站的一些设备,尤其是进行数据解析工作时,偶尔会产生一种直觉般的“理解”,能瞬间把握到某些技术难点的关键,甚至提出连索伦博士都感到惊讶的思路。这种能力时灵时不灵,但每一次出现,都让银辉感到既神奇又不安。这印记似乎在潜移默化地提升他的认知能力,与先驱者知识产生共鸣。
“这很可能是一种共生式信息载体的表现。”青霖在再次为银辉进行深度扫描后,得出了初步结论,“它不像是有独立意识的寄生体,更像是一个……高度压缩的知识库和解锁工具,与你的神经系统建立了某种超链接。那些梦境和直觉,可能是它在尝试与你的意识同步,或者引导你去理解特定的信息。”
“有风险吗?”银辉最关心这个问题。
“目前看,它似乎在滋养你的精神力,而非掠夺。但长期影响未知。”青霖坦诚道,“尤其是,如果它内含某种未被触发的‘指令’或‘条件’,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主导你的行为。你需要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它,而不是被动接受。”
在青霖的指导下,银辉开始尝试进行更精细的精神力冥想,试图主动接触和感知那个印记。这个过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个陌生的器官,艰难而缓慢,但他确实逐渐能感受到印记的存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过于活跃的“溢出”效应。
与此同时,对观星站内部的调查也有了细微进展。青霖发现,有少数几名观星站工作人员(包括一名通讯技师和一名仓库管理员),在近期表现出非常轻微、间歇性的脑波异常,这种异常与深渊精神冲击的普遍症状类似,但模式上有极其细微的差别,更接近于某种外源性信息接收器的残留共振。由于差异极小,且这些人日常工作表现正常,无法作为任何证据,但足以加深银辉的怀疑。
艾拉那边也反馈来一个信息:塔兰指挥官秘密告知她,议会对于他们发送的情报高度重视,但内部出现了争议。一部分成员主张立刻向“虚无边缘”派遣联合调查舰队,而另一部分则认为证据仍不充分,贸然行动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冲突,主张继续观察。这种分歧意味着,短期内可能无法指望议会提供大规模的直接支援。
综合所有情况,银辉做出了决定:是时候离开观星站了。
在一次与塔兰和艾拉的私人会议中,银辉提出了他们的计划。
“塔兰指挥官,艾拉,感谢观星站提供的宝贵帮助。但我们的旅程必须继续停留。”银辉开门见山,“‘剧院’的威胁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将危险引向观星站。而且,先驱者的数据和……我自身的一些变化,都指向下一个目标。我们必须前往那个新发现的坐标,寻找可能的答案。”
塔兰似乎早有预料,他点了点头:“我理解你们的决定。观星站毕竟是前哨,并非绝对安全的堡垒。你们带来的情报我们已经共享,后续的支援需要等待议会的决议。不过,在你们离开前,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一次全面的补给,包括一些基于先驱者蓝图初步优化的备件和武器模块。”
艾拉看着银辉,眼神坚定:“‘林歌号’会继续与你们同行。对抗阴影,不仅是你们的使命,也是‘群星之民’的责任。”
最终的行程确定下来。两艘飞船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检修和物资装载。银辉将那个可疑的坐标信息输入导航系统,与星忆水晶的最终路径叠加,设定为新的航向。
告别的时刻到来。在观星站港口,塔兰与银辉、艾拉郑重道别。
“愿星辰指引你们的航路,愿生命的韧性庇佑你们。”塔兰说道,“无论前路如何,第七观星站会记住你们的名字。保持通讯静默,但如果有需要,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用这个加密频率联系我们。”
银辉与塔兰用力握了握手:“保重,塔兰指挥官。也愿观星站平安。”
两艘飞船缓缓驶出港口闸门,重新投入浩瀚星海。身后,观星站的灯光逐渐缩小,最终消失在小行星带的阴影中。
新的航程开始了,前方是更加未知、更加危险的“虚无边缘”星域。银辉站在舰桥前,感受着意识深处那个印记若有若无的悸动,目光锐利如刀。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而潜藏在队伍内部或观星站的阴影,是否也会随之而动?
“设定航向,目标:先驱者坐标。”银辉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全员二级战备状态,我们出发。”
“夜影”号和“林歌号”引擎喷吐出蓝色的光焰,加速驶向宇宙深处那片连星光都显得黯淡的混沌区域。他们的身影,很快便被无垠的黑暗所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