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御风的指尖仍停留在主控台读取区,金属卡状物的边缘微微陷入掌心。全息界面上,“元宇宙控制度:100%”的绿色标识尚未消散,数据流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一片静默的胜利残响。他没有收回手,而是将视线缓缓下移,落在下方实时跳动的材料数据库窗口——碳纤维、钛合金、复合树脂……每一项参数背后,都是战机真正的骨骼与血脉。
他的左手抬起,轻轻抚过腕间上海牌机械表的表盘。秒针走动的声音微不可察,却像某种倒计时,在思维深处响起。
“该轮到实体了。”
意识沉入系统,无声指令发出——【签到地点:航空小镇生物材料实验室(b区)】。
【签到成功】
【解锁“基因重组蜘蛛丝蛋白合成技术”蓝图】
【附带自适应纺丝工艺包】
【飞行贡献值+300】
数据洪流瞬间涌入脑海。中央显微三维模型屏自动激活,数千条优化后的丝蛋白链在虚拟空间中自组装成螺旋梯度结构,抗拉强度预测值锁定在9.6Gpa,断裂伸长率超12%,热稳定性突破2300c。这不是理论推演,而是未来科技的直接投射。
他调出参数对比图。日本东丽公司昨日发布的“Neo-carbon x”,抗拉强度8.2Gpa,耐高温提升40%,已被波音、空客列为下一代机型指定材料。新闻通稿里写着:“华夏航空产业再次面临核心材料断供风险。”
陈御风冷笑一声,手指一划,将系统生成的技术包推送到p3级洁净舱权限终端。
通讯接通,周子豪的声音带着疲惫:“陈工,mIt那边又发来质询邮件,说我们上次提交的‘龙鳞’合金延展性数据存在统计偏差……”
“先放下合金。”陈御风打断,“启用b区洁净舱,启动活体纺丝实验。A组用基因编辑蛛群量产原丝,b组上纳米电场引导蛋白自组装。我要两种路径同步出数据。”
“你是说……真要用蜘蛛?那种转基因的?”
“都用。”他的声音没有起伏,“这不是科研验证,是战争。他们用标准封锁我们,我们就用材料碾碎他们的标准。”
信号切断。三分钟后,实验室警报灯亮起,恒温系统提示异常波动。A组培养舱内,数十只基因编辑蜘蛛出现应激反应,吐丝中断,部分个体开始脱丝自毁。b组电纺设备因电压不稳,纤维粗细偏差达15%,远超可接受范围。
陈御风起身,穿过主控室走廊,进入生物材料实验室。防护服未穿严实,袖口沾上微量蛋白溶液也未察觉。他直奔主控面板,调出系统辅助模块——【启动“微观应力分布实时矫正”功能】。
屏幕瞬间生成千组动态补偿参数,自动注入b组电纺控制系统。电压波动被压制,电场重新稳定,蛋白分子在纳米级电场中有序排列,形成均匀纤丝。
“A组转移至负压隔离舱。”他下令,“开启备用恒温系统,光照节律调整为模拟赤道雨林昼夜周期,每两小时递增0.3勒克斯。”
技术人员迅速执行。六小时后,首根完整生物纤维从电纺喷嘴中缓缓抽出,直径仅0.08毫米,近乎透明,在紫外灯下泛着淡青色荧光。
周子豪守在万能材料机前,双手微微发抖。他将纤维两端固定,启动拉伸测试。
第一轮:9.57Gpa
第二轮:9.59Gpa
第三轮:9.58Gpa
他又测延展性,三次平均值为11.7%。热分解测试显示,纤维在2350c下才开始碳化。
“成了。”他的声音沙哑,“比预测低0.02,但……足够了。”
陈御风站在测试台旁,盯着屏幕上稳定的数据曲线。没有欢呼,没有表情变化,只有瞳孔深处那一抹琥珀色光泽微微闪动。
“准备发布。”
沈昭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走进来,肩线笔直,目光扫过测试报告:“直接公开?国际检测机构还没介入。”
“他们不会介入。”陈御风走向主控台,“东丽的数据也没经过第三方复现,照样全球采购。我们要等什么?等他们再设一道门槛?”
“可一旦被质疑造假,舆论会反噬。”她站到他身侧,“尤其是现在,你刚掌控元宇宙飞控标准,太多人等着抓你的漏洞。”
“那就让他们查。”他调出全球合作院校名单,“把原始数据包加密发送给mIt、代尔夫特理工、斯图加特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剑桥材料系、苏黎世联邦理工、韩国科学技术院——七所,全部。”
沈昭华皱眉:“你信他们?”
“不信。”他敲下回车键,“但我信学术尊严。只要有一家愿意独立复现,结果出来,就是铁证。”
数据包发送成功。时间标记为凌晨三点十七分。
四十八小时后,代尔夫特理工教授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一根发丝粗细的生物纤维横跨两个支架,下方悬挂一辆小型轿车。镜头推进,纤维无明显形变。配文写道:“我们曾以为这是科幻。但我们复现了它。”
同日,斯图加特大学材料实验室公布热冲击测试结果:该纤维在2300c高温下持续工作两小时,性能衰减不足3%。东京工业大学则确认其抗疲劳寿命为传统碳纤维的4.7倍。
全球材料界陷入短暂沉默。日本东丽股价单日下跌12%。波音内部会议纪要泄露,提及“Neo-carbon x项目需重新评估市场定位”。
沈昭华站在主控室大屏前,看着全球学术机构陆续发布的验证报告,低声说:“他们开始转发了。”
陈御风没有回应。他的目光锁定在最后一块未点亮的区域——国际航空材料协会官网。那里本该更新最新一代结构材料推荐目录,此刻却迟迟未动。
他知道,真正的定义权,不在实验室,而在标准册上。
“准备下一步。”他说。
沈昭华点头,手指已在起草对外声明草案。她知道,技术胜利只是开始,接下来才是认知战——谁掌握了解释权,谁就掌握了未来十年的供应链命脉。
主控室内,数据流再次涌动。中央大屏上,那根近乎透明的生物纤维在三维投影中缓缓旋转,分子链如螺旋阶梯般紧密咬合,仿佛一场无声的加冕。
陈御风的手指悬停在发布按钮上方。
屏幕右下角,一条新消息弹出。发件人未知,内容只有一行字:
“你忘了蜘蛛丝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