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轮航线记录完成的瞬间,指挥舱内加密通讯终端亮起红灯。陈御风未回头,手指在主控屏划过三道指令,将沙漠工地的实时数据流冻结在41%进度节点。沈昭华前一晚发来的港口调度信息自动归档,屏幕切换为全军联审通道界面。
军方质检组的电子签章压在《最终整改意见书》末尾,137项条目逐行展开。前六页是结构密封性检测报告,第七页起航电系统响应延迟数据密集排列,第十二页开始为人机交互逻辑漏洞清单。其中37项标红字段持续闪烁,否决项判定依据来自《出口型五代机列装技术规范》第8.4条至第12.7条。
【高危任务触发,是否接受?】
思维确认。
系统任务拆解模块启动,137项指标按硬件、软件、材料三类分流。陈御风调出上一章结尾时构建的纳米硅胶固化模型,核对地基稳定性参数无偏移,外部工程变量锁定为静止态。他将座舱盖透光率校准与飞控系统冗余校验设为最高优先级,指派周子豪接管材料复检组,沈昭华同步开启后勤应急通道。
第一项整改启动于凌晨四点二十三分。液压舱门密封圈更换耗时四十七分钟,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第二项航电延迟调试中,主控芯片温度突破临界值,冷却系统自动增启两组液氮循环泵。陈御风在第三工位发现某传感器接插件存在微隙,立即下令整批返修,涉及12架待交机。
沈昭华接入空军后勤网络,调拨两台备用电源车进驻测试车间。周子豪带领材料组对13种复合涂层进行光谱重测,发现第136项透光率偏差源于新型隐身涂层与座舱盖基材的折射率耦合异常。原厂库存无匹配备件,重新镀膜需精确到纳米级厚度。
“用北斗增强算法反推光学路径。”陈御风进入洁净车间,调取上一章解锁的导航精度模型,输入当前环境温湿度与光照角度,生成最佳镀膜参数序列。脉冲激光沉积设备启动,工艺组按每秒0.8纳米速率逐层修复。沈昭华协调电力负载,确保电压波动小于0.3伏。
凌晨五点零九分,第135项人机交互逻辑漏洞闭环。陈御风亲自校准语音识别模块,删除三段冗余应答协议,优化紧急指令响应链路。周子豪报来最新数据:座舱盖透光率回升至98.7%,距离标准值仍差0.3%。
“再沉积一层。”陈御风注视光谱仪读数,调整激光束斑直径。设备运行声持续了十八分钟,最后一道镀膜完成。检测终端显示:99.0%,达标。
绿色认证标识弹出的刹那,系统提示音在意识深处炸响。【“量产奇迹”任务完成,解锁超材料生产线建造图纸】。数据包自动生成,包含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分子编织工艺、量子点掺杂光纤的批量制备流程、以及一种可变刚度智能蒙皮的装配序列。
黎明试飞窗口开放前两小时,二十架战机已完成全部整改项目。陈御风调用卫星导航厘米级精度系统,规划抗扰动起飞序列。气象雷达显示东部空域湍流带正在形成,预计六点十五分覆盖跑道头。
飞行员依次登机。地面引导车撤离至安全区。五点五十八分,首架战机滑出停机位,发动机转速稳步提升。六点零三分,主轮离地,尾喷口火焰在晨光中拉出笔直光柱。其余十九架按间隔七秒依次跟进,编队拉升至三千米高度。
遥测数据显示分布式动力架构协同效率达96.1%,油耗较F-22降低22.4%,机体疲劳累积值下降37%。地面质检官摘下耳机,翻开验收手册,在“综合性能评定”栏写下:“完全符合列装标准”,签名时钢笔顿了一下,又添上两个字——“卓越”。
陈御风站在控制台前,屏幕上的飞行轨迹连成环形阵列。沈昭华走来,递上一杯热咖啡,杯壁印着昨夜施工队的编号。他接过杯子,目光未移开数据流。周子豪靠在墙边小憩,眼镜片蒙着雾气,手中记录本摊在“龙鳞-II抗沙蚀测试”一页,笔尖还悬着未写完的参数。
系统界面再次浮现。【超材料生产线建造图纸】已传输至加密存储区,权限等级为S+,需三项生物密钥联合解锁。陈御风将咖啡杯放在台面,取出钢笔,在空白纸上写下“蒙皮变刚度响应阈值:≤0.05秒”。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微沙沙声。
沈昭华低头看表,抬起眼:“海关放行了,特种水泥两小时后开始卸货。”
“安排双倍人力。”陈御风盯着屏幕,“二十四小时轮班。”
她点头,转身准备联络港口。就在此时,主控台右下角警报灯闪了一下。陈御风眼角扫过,调出二级监控界面。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日志显示,某钛合金供应商的交付节点突然提前十二小时,但物流单号为空。
“查这个单号来源。”他声音未变。
沈昭华停下脚步,回身操作终端。周子豪睁开眼,扶了扶眼镜,走向另一台检测仪。陈御风握紧钢笔,笔帽上的金属纹路硌入手心。屏幕上的飞行编队正穿过云层,尾迹在朝阳下泛出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