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从生物识别区移开,控制台的冷光映在陈御风指节上。主屏尚未切换回生产调度界面,沈昭华已推门而入,手中平板亮着供应商联署函的扫描件。
“十七家核心配套厂拒绝签署九个月交付协议。”她将设备置于台面,指尖划过一行加粗数据,“运输损耗、节拍错配、质检冗余——他们列了十二条不可行理由。”
陈御风未抬头。他调出飞行王朝系统的隐藏界面,昨日在西北某试飞基地签到所得的“分布式制造拓扑模型”正悬浮于思维视窗中央。算法推演已完成三轮迭代,最优解路径呈深蓝色脉络,贯穿整条航空产业链。
“把模型投出来。”他说。
全息投影启动,一台wS-xxA发动机的装配流程在空中展开。高压涡轮盘的流转路径被逆向拆解,熔炼、锻造、加工、总装各环节逐一标注时间戳。当物流链路显示为470公里公路运输时,沈昭华眉头微蹙。
“现有模式下,钛合金铸锭出炉后需经第三方检测、包装、陆运、入厂复检,仅等待环节就占68小时。”陈御风点击节点,弹出一组对比参数,“我建议将总装线前移至钛合金厂冷却车间出口。”
沈昭华迅速计算:“物理距离压缩到五百米以内,但产线协同节奏如何匹配?他们的炉批产量是我们的两倍。”
“那就让他们适应我们的节拍。”陈御风调出系统内置的智能排程模块,“启用双班轮转+动态调度机器人组合方案,每批次铸锭出炉即刻进入专属通道,跳过中间仓储与重复质检。”
沈昭华盯着模型中缩短至近乎重叠的工序间距,声音低了几分:“这等于重构整个供应链逻辑。”
“不是重构,是唤醒。”他关闭投影,“通知周子豪,我要他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新型涂层振动耐受测试。”
沈昭华未动。“如果钛合金厂拒绝配合呢?”
“不会。”陈御风走向门口,“我已经让张建军调用了航校c级模拟器,今晚开始压力测试。”
---
实验室灯光通明。周子豪摘下防护面罩,镜片边缘凝结着细密水珠。高温舱内最后一块样本取出,表面涂层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均匀交联结构。
“加入自修复微胶囊后,高频振动下的裂纹扩展速率下降82%。”他将数据上传至主控系统,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又补了一句:【建议增加热循环预处理工序】。
消息发出不到十秒,回复抵达:【批准。启动虚拟供应链72小时连续推演】。
三天后,模拟结果生成。十二轮测试中,第十一次达成稳定节拍匹配。双班制下,机器人调度路径优化至最短响应半径,物料交接误差控制在±1.3秒内。系统自动生成《产线嵌套实施白皮书》,同步推送至所有关联单位。
钛合金厂负责人在视频会议上沉默良久。“我们可以预留一条专用冷却通道,但总装线必须由你们自行建设与维护。”
“可以。”陈御风站在主控室,身后大屏实时显示厂区施工进度图,“明天上午八点,工程队进场。”
---
三个月零六天后,首台集成新流程的wS-xxA发动机完成终检。系统记录总耗时269天14小时,较行业均值缩短61%。第五台即将下线时,国际客户代表团抵达产业园。
沈昭华陪同波音代表步入总装大厅 observation platform,对方目光扫过透明隔离带内运转有序的装配线,突然驻足。
“你们怎么做到的?”他指着监控屏上的时间节点链,“从钛锭出炉到发动机封盖,全程仅270天?这不可能。”
“事实如此。”沈昭华调出区块链存证系统,每一帧操作画面、每一次质检记录均带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当屏幕显示某编号钛锭与最终发动机序列号自动关联时,代表团陷入寂静。
波音代表猛地转身,指向陈御风:“你们伪造数据!这种交付速度违反物理规律!”
“不是物理变了。”陈御风走近控制台,手指轻触启动键,第五台发动机缓缓滑出工位,“是你们的管理还停留在上个时代。”
对方脸色铁青,一把抓起桌上的玻璃杯砸向地面。碎片四溅,安保人员立即上前拦截。
沈昭华低声接听加密电话,语速平稳:“没错,首批交付可再提前六周。”
周子豪在下方实验室确认最后一组热循环数据,仪器蓝光映在他眼镜片上。主控室内灯光依旧通明,大屏滚动着下一阶段航展保障调度计划。
陈御风立于 observation platform 边缘,左手探入飞行夹克口袋,触到钢笔轮廓。系统提示浮现:【“极速交付”成就激活,奖励“智能仓储调度算法”】。
他未点开查看。
大屏右下角,一条新警报悄然亮起——航展现场无人机编队出现异常信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