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箔在肩头静止的瞬间,陈御风的手指已滑过主控台边缘。密钥模块插槽仍残留微弱蓝光,系统日志自动刷新至最新状态——量子认证通道闭合,数据流纯净度99.97%。他未回头,只将左腕机械表调至本地时间,确认风洞测试协议仍在运行窗口期内。
“调取b7号传感器过去七十二小时全频段记录。”他的声音落在控制室回音区中央。
周子豪立即接入分布式动力反馈终端,手指敲击节奏稳定。屏幕上,三维气流模型开始重构,翼尖涡流轨迹如银线缠绕机翼末端。数值跳动至0.13%时,曲线出现0.03%的周期性波动。
歼-20总师站在投影幕前,眉头未松。“这个偏差,高空稀薄气层会放大十倍以上。”
陈御风点头,抽出钢笔插入系统接口。飞行王朝界面无声展开,他调出上一章结尾的密钥认证日志,逐帧比对传输路径。无外部写入痕迹,无权限越权调用,最后一次异常访问已被标记为无效请求。
“数据未被污染。”他说,“问题出在模拟器本身。”
张建军走向备用校准面板,输入指令序列。大气模拟单元低频段谐振曲线浮现,与周子豪提取的波动频率完全吻合。
“是风洞驱动阵列的相位延迟。”张建军按下锁定键,“十年前的老系统,低频补偿算法一直没更新。”
“重启最后一次全尺寸测试。”陈御风下令,“启用备用校准程序。”
沈昭华同步启动保密权限验证,指尖划过屏幕确认参数冻结点。风洞舱门闭合声传入监听通道,模型机固定架完成自检。
倒计时归零,气流注入。主屏上,涡流闭环精度实时跳动:0.15%→0.12%→0.10%。最终定格在0.10%,持续三分钟无漂移。
总师未语,只伸手调出F-22同条件风洞测试录像。画面接入标准化处理模块,帧率同步,压力场映射统一坐标系。
“比对开始。”沈昭华说。
陈御风再次启动钢笔密钥,激活气动仿真回溯功能。两道翼尖涡流在全息投影中并行演化,初始轨迹几乎重合。进入高速分离阶段后,美方曲线出现轻微能量弥散,而我方模型在末端实现更紧凑的螺旋衰减。
控制室内无人出声。
总师盯着末端数据流,反复拖动时间轴。同一攻角下,国产机型诱导阻力降低6.8%,升阻比提升4.3%。
“这不只是精度问题。”他终于开口,“是控制逻辑的根本差异。”
陈御风没有回应。他正在调取动力系统底层日志,发现优化方案生成时刻,系统曾短暂调用“启明-V”协议中的自适应结构调控算法——那是前世未能落地的技术构想,如今由分布式动力系统自主推导得出。
“让模型飞一次。”他说。
试验场上空,云层压低。气象终端显示逆温层已在八百米高度形成,气流切变指数超标1.7倍。
“风险系数超限。”周子豪提醒。
“自适应模式准备就绪。”陈御风已坐在遥控终端前,“我要它在真实扰动中完成闭环验证。”
沈昭华未反对,只将翡翠发簪重新固定,打开应急通信频道。张建军确认排险小组到位,关闭非必要供电线路。
模型解锁,滑行起步。离地三十米时,侧向气流突袭,机身倾斜11度。矢量喷口群自动响应,调整角度达每秒23次。机翼划破逆温层边界,螺旋轨迹逐渐成形。
主屏上,涡流闭环精度维持在0.09%-0.11%区间。推力效率曲线攀升至90.3%,分布式动力系统开始反向调节局部气压分布,主动抑制涡流耗散。
“它在学习。”周子豪低声说,“不是执行预设程序,是在重构控制律。”
陈御风注视着天空。模型在乱流中画出一道近乎完美的螺旋,最终平稳降落在指定区域,起落架接触道面时仅产生0.2g冲击载荷。
控制室里,技术人员陆续起身鼓掌。掌声未落,陈御风已切断遥控信号,调出飞行数据包进行固化备份。
“移交军方验收报告。”他对沈昭华说,“原始日志、比对视频、测试录像,全部加密封装。”
沈昭华点头,开始操作权限移交流程。财务结算尾款的提示框弹出,她勾选确认项,指纹验证通过。
周子豪摘下眼镜,袖口擦拭镜片时,笔记本边缘露出新草图:一种基于本次飞行数据的变体构型,机翼后缘标注着“动态涡流调控区”。
张建军走到窗前,望着试验场尽头的标语墙。风吹动他衬衫衣角,右眉骨旧疤微微泛白。
总师收起平板,临走前留下一句:“这数据,我要带回去重看三遍。”
门关上后,陈御风取下钢笔,轻轻插回图纸边缘。图纸上写满参数,最下方一行小字清晰可见:“翼尖涡流闭环达成,推力冗余可支撑下一阶段变循环测试。”
沈昭华整理完文件,抬头问:“庆功仪式几点开始?”
“两小时后。”他回答,“但现在还不能走。”
他指向主屏。模型虽已降落,但动力系统仍在上传残余振动数据。一段0.3秒的波形异常引起注意——频率与三年前F-26原型机失事前的共振峰值高度相似。
“这不是巧合。”周子豪凑近分析,“虽然幅度极小,但相位与当前机体模态耦合。”
陈御风重新接入系统,追溯信号源头。数据来自右翼根部b3传感器,该节点曾在材料实验室危机中受损,后经纳米粘结剂修复。
“调出修复日志。”他说。
沈昭华快速检索,找到三个月前的维护记录。签字人一栏空白,但电子签名编码指向一个已被注销的临时工号。
陈御风将该编号输入溯源系统。跳转页面显示:此账号最后一次操作,是向飞鹰精密加工厂提交一批“返修钛合金板”的质检报告。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侧面的样品柜前。柜中存放着当年从医院天台带回的金属残片,其中一块边缘刻有模糊的“启”字痕迹。
指尖触碰到玻璃表面时,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同类材料晶格共振特征,匹配度89.4%。
“有人用同样的工艺,在别处复制了我们的技术。”他说。
周子豪立刻调取生产线监控,排查近期所有合金加工批次。张建军联系安保部门,要求封锁厂区出入口。
沈昭华看着陈御风:“你要现在查?还是等庆功后再处理?”
他望向屏幕,那段异常波形仍在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