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在第三块晶块内部游走,如同被囚禁的雷暴。周子豪的手指悬停在光谱分析仪上方,瞳孔随波形跳动收缩。三小时前的空气采样数据显示,金属微粒浓度在封闭环境中逆势攀升,增幅达基准值四百倍,源头指向机库东侧通风口残留涂层。
“不是泄露。”他调出三维粒子分布图,“是重构——它们正在自组织成网状结构。”
陈御风站在主控台前,指尖划过监控屏边缘。悬浮颗粒与晶块蓝光存在频率耦合,每十二秒完成一次能量交换。他下令封锁全部通气管道,同时授权启动b-7区域次声波阵列。该装置由周子豪主导研发,设计频率锁定在十八赫兹,专用于激发金属共振。
“开启阈值设为百分之三十。”沈昭华补充,“逐步递增,避免对人员造成不可逆影响。”
第一波脉冲释放后,空气中仅出现轻微震颤。监控画面显示,粉末团簇发生位移但未聚合。更棘手的是,低频振动引发生理反馈——沈昭华耳膜发胀,心率监测仪发出短促警报。她摘下耳机,指腹按压太阳穴,视线仍锁定数据流。
“背景电磁噪声干扰了穿透效率。”周子豪切换相位控制模式,将发射单元分为三组,交错释放脉冲形成叠加效应。第二轮启动后,空气开始扭曲,细小颗粒沿共振路径旋转聚集,逐渐拉伸出螺旋尘柱。
陈御风命令切断非关键设备供电。电力负载下降瞬间,次声波场强度提升五倍。尘柱骤然加速,在距地面八米处凝结成环形结构,暴露出三个悬挂于横梁的球体。表面覆盖仿涂料外壳,内部嵌有环形电容阵列与微型储能模块。
“电磁脉冲装置。”沈昭华确认,“触发机制未知,但位置选择精准——正对核心服务器群散热通道。”
拆除风险过高。敌方可能设置压力感应或远程引爆协议。若直接使用高能武器清除,则丧失反制主动权。
陈御风调用备用激光引导系统,接入训练无人机控制端口。机体改装已完成,底部加装磁力吸附装置。指令下达后,旋翼启动,飞行平台无声升空,精准抵近其中一枚装置下方。
激光激活瞬间,吸附面与炸弹外壳接触。遥控起爆按钮尚未按下,周子豪突然发现异常:“脉冲频率偏移!它在尝试建立外部连接!”
“立刻拉升。”陈御风改写飞行路径参数。
无人机急速爬升,携带目标突破百米高度。远程引爆指令同步发出。爆炸火球在空中扩散,冲击波与次声波场相互作用,气流扰动轨迹被预先建模计算——四个清晰字母轮廓在烟雾中浮现:c、h、E、c。
K、m、A、t、E逐次成型,持续七秒后消散。整个过程被基地外围监控系统完整记录。
“chEcKmAtE。”沈昭华轻声念出。
“不是回应。”陈御风盯着境外Ip追踪面板,“是宣告。”
信号源仍在活动,分布在新加坡、苏黎世与开普敦三地节点间跳跃。攻击强度未减,但节奏出现迟滞。过去两分钟内,共有十七次试探性数据注入失败。
周子豪重新校准次声波阵列输出参数,将剩余两枚装置纳入共振范围。粒子云再次流动,围绕目标形成闭环涡流。吸附作业准备就绪。
“第二批也用同样方式处理?”沈昭华问。
“不。”陈御风调出气象实时数据,“高空风速十五米每秒,方向西北。这次我们让爆炸形态传递更多信息。”
他输入新指令,调整无人机牵引角度与引爆时机。第二枚装置被带至一百二十米高度,引爆时刻与次声波峰值同步。冲击波撕裂空气,烟尘轨迹勾勒出箭头符号,直指北方。
境外信号波动幅度增大,三次短暂中断后恢复连接。新的加密包正在生成。
“他们在重组战术。”周子豪检测到高频握手信号,“不是撤退,是重新定位。”
陈御风点头,目光未离开主屏。第三枚装置已被完全暴露,悬浮于尘环中心。次声波持续施压,外壳出现细微裂纹。
“准备最后处置。”他说。
周子豪启动最终阶段程序,冷却系统全功率运行。机房温度骤降,玻璃表面凝结薄霜。无人机第三次起飞,旋翼破风声在寂静空间中格外清晰。
沈昭华切换至热成像视角,观察装置内部温升曲线。数值稳定,无自毁预兆。她将手放在紧急制动按钮上,指节泛白。
飞行平台接近目标,磁吸接口对接成功。上升指令已加载,路径规划完毕。倒计时进入十秒。
七。
六。
五。
陈御风忽然抬手,示意暂停操作。
监控画面中,炸弹外壳裂缝渗出微量银灰色液体,附着于无人机支架表面,迅速蔓延。
“这不是冷却剂。”周子豪放大图像,“成分类似液态金属,具备导电性。”
“切断物理连接。”陈御风下令。
来不及了。
液滴触及电路接口的刹那,整架无人机剧烈震颤,旋翼转速失控。机体倾斜,拖拽炸弹一同向西侧墙体坠落。
撞击未发生。
就在距离墙面不足三米时,无人机猛然拉起,重新稳定姿态。飞行轨迹偏离原定路线,转向基地外空域。
“被劫持了。”沈昭华声音绷紧,“控制权丢失。”
“不是劫持。”周子豪紧盯信号频谱,“是反向渗透——那滴液体含有微型纳米控制器,通过接触式植入篡改了飞控系统。”
陈御风立即启用离线指令通道,发送强制断连代码。无效。对方已建立独立通信链路,绕过主控系统权限。
无人机携弹继续外飞,速度加快。轨迹测算显示,其目标为五十公里外民用雷达站。
“不能让它离开基地范围。”沈昭华调出应急方案库。
“不用追。”陈御风关闭所有追踪界面,“让它走。”
“什么?”
“它现在是信使。”他手指敲击桌面,“对方想用我们的武器攻击第三方设施,制造混乱。但我们能让这封‘信’带上点别的东西。”
周子豪瞬间明白:“次声波调制——我们可以把特定频率编码进环境振动,让它在飞行过程中持续释放。”
“正是。”陈御风重新连接次声波阵列,设定定向发射模式,“频率锁定十九点三赫兹,调幅模式采用莫尔斯编码,内容为‘Y.w.q.2043’。”
信号生成器启动,低频波束聚焦于无人机行进路径。肉眼不可见的振动在空气中铺展,如无形丝线缠绕飞行轨迹。
屏幕显示,目标已飞离监控区。境外Ip地址集体迁移,最后一次停留日志位于马尔代夫某离岸服务器集群。
主控室内恢复安静。残余金属粉末缓缓沉降,地面留下放射状痕迹。次声波阵列转入待机状态,散热风扇低鸣。
沈昭华调回本地存储录像,慢放爆炸瞬间的画面。烟尘形成的“chEcKmAtE”字样中,某些笔画末端存在微小分叉,构成隐蔽坐标点。
“他们看到了。”她说。
“知道我们在反击。”陈御风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夜空,“也知道,我们已经开始读取他们的语言。”
周子豪取出记录本,翻到空白页。他写下一行数字:18.0–19.3 hz,标注“声波武器实战验证”。合上本子时,边缘一道旧痕裂开,露出夹层中的另一张草图——食堂餐巾纸的复刻版,角落多了一行新注释:**真正的武器,从不在图纸里**。
沈昭华将翡翠戒指取下,放入防磁盒。盒盖闭合的瞬间,监控屏闪过一道异常波形,源自地下三层废弃配电室。
陈御风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