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御风将证物箱放入低温柜的瞬间,腕表齿轮圈微微震动。系统界面在思维中展开,【飞行王朝系统】提示签到任务更新:苏黎世地下保险库——航空禁地级坐标,可激活量子频谱穿透协议。他闭眼确认,意识沉入数据流。
沈昭华站在控制台前,指尖划过加密芯片接口。周子豪正整理光谱仪,镜片边缘还沾着液氮残留的霜痕。两人没有说话,但动作同步收束,像是早已预知下一步指令。
三小时前,他们登上了飞往苏黎世的航班。航班编号、航线、起降时间全部由沈氏海外安保部门重新编排,避开所有常规监控节点。此刻,他们已穿过瑞士银行地下七层的身份验证通道,站在目标保险库门前。
厚重合金门开启时无一丝声响。室内灯光呈冷白色,中央摆放着一台银灰色量子计算机,外壳印有模糊的mIt徽记。空气循环系统运转平稳,温度恒定在十八摄氏度。
“服务器在线。”周子豪接入便携终端,“但访问请求被重定向至循环日志,内容全是三年前的风洞测试记录。”
陈御风走近主控台,手指悬停于输入界面。他未直接操作,而是通过思维指令唤醒系统功能模块。【量子频谱穿透协议】加载完成,解密程序无声注入。
屏幕上数据流开始滚动,速度极快却规律异常。每十万条记录后必出现一次微秒级延迟,间隔精确到±0.03微秒。
“不是本地运算。”陈御风低声说,“这是远程映射。”
沈昭华立即调出信号屏蔽检测仪,环顾四周。墙面嵌有十二个主动干扰阵列,天花板布满光学传感网格,任何无线信号都会被实时捕捉并压制。物理环境完全封闭,无可疑出口。
“那它怎么传?”她问。
陈御风不答,目光落在冷却舱外侧。周子豪已经蹲下身,取出手持光谱仪贴近金属外壳。设备指示灯由蓝转绿,随后以极其缓慢的频率闪烁——0.7hz,几乎难以察觉。
“同步脉冲。”周子豪声音压得很低,“量子纠缠态特有的能量波动模式。”
他迅速调出数据库比对结果。该频率曾在某次实验报告中出现过,对应一组跨地域量子通信测试,发送端位于华东某电网枢纽站。而每次脉冲间隔,恰好与该区域电网负载波动周期吻合。
“他们在用民用电力网络做时间锚点。”他说,“每一次电压起伏都在为纠缠态刷新同步基准。”
沈昭华取出腕表侧面的微型插槽,插入一枚军用级溯源芯片。这是她从沈氏海外安保部秘密带出的非登记设备,具备穿透式信号追踪能力。仪器启动后,屏幕浮现三维波形图,叠加周子豪采集的数据模型。
几秒后,定位锁定。
“北纬31.82度,东经119.47度。”她念出坐标,“地下三百米,结构材质显示为复合钢筋混凝土加铅层屏蔽。未登记于任何民用或军事设施名录。”
陈御风眼神一凝。那个位置曾是一座废弃雷达站,上世纪九十年代停用后便彻底关闭。周边无常住人口,电力供应切断,表面看不具备运行条件。
“但他们不需要公开供电。”他说,“只要一根隐蔽光纤,或者一个伪装成气象浮标的卫星链路。”
周子豪仍在分析脉冲序列。他忽然发现,在每次主脉冲之后,存在一个更微弱的次级信号,频率偏移0.003hz。这不符合标准纠缠通信协议。
“双通道。”他抬头,“他们在使用两组纠缠粒子对,一组传输数据,另一组传递控制指令。”
陈御风立刻意识到危险。这意味着敌方不仅能实时获取信息,还能反向输入操作命令。如果境内主机连接的是某个关键科研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标记信号源。”他对沈昭华说,“不要切断,也不要干扰。”
沈昭华点头,操作溯源仪进入隐蔽标记模式。她在数据流中植入一段极简代码,形如数字烙印,每次同步都会被动复制并留存痕迹。这种方式不会触发警报,却能让后续追踪变得可行。
周子豪则开始构建反向推演模型。他将电网波动作为时间轴基准,结合脉冲相位差,逆向计算纠缠对生成时刻的能量特征。结果显示,原始粒子对的激发方式与某型军用级量子发生器高度匹配。
“这种设备二十年前只生产过两台。”他说,“一台毁于事故,另一台……据说是被私人收购了。”
话未说完,主控台突然弹出一条新提示:访问权限变更,管理员账户登录成功。
三人同时警觉。
屏幕上浮现出全息影像——沈明远的脸。他穿着米白色西装,背景似乎是某个会议室,光线柔和,语气平静。
“你们找到的只是镜像系统。”他说,“真正的主机不在这里,也不在瑞士。”
影像顿了顿,嘴角微扬:“但它知道你们来了。”
画面随即消失,系统恢复原状,仿佛从未被入侵。但陈御风注意到,量子计算机的冷却风扇转速提升了百分之二点三。
“他在监听。”周子豪轻声说,“刚才那段对话,已经被同步过去了。”
沈昭华关闭溯源仪,芯片自动销毁内部日志。她将腕表重新戴好,动作干净利落。
“我们不能走常规通道回国。”她说,“下一班经迪拜中转的航班三小时后起飞,但他们的监控网已经铺开。”
陈御风站在终端前,手指仍悬在确认键上方。他没有执行删除或隔离指令,而是启动了隐藏程序。系统开始记录每一次同步过程中的微小偏差,包括延迟波动、相位漂移、能量损耗。
这些数据将成为破解纠缠对密钥的关键。
周子豪收起光谱仪,蹲在服务器旁写下最后一组参数。绿色光点在他眼镜片上跳动,映出一行默念的公式:“Δt=√(E?-E?)\/pxλ……”
沈昭华走到门口,检查随身物品。她的翡翠戒指套在手套内侧,发簪换成不锈钢材质,飞机胸针已摘下锁进防磁盒。
陈御风最后看了一眼屏幕。波形图仍在跳动,规律而冰冷,像某种生物的心跳。
他关闭主照明开关。
黑暗笼罩整个保险库。
三人静立不动,呼吸放轻。通讯设备全部离线,仅靠手势交流。周子豪指向通风管道检修口,沈昭华点头示意备用路线可行。
陈御风抬起手腕,机械表盘上的指针指向两点十七分。距离下一班航班登机还有两个小时四十三分钟。
但他知道,他们不会再出现在机场。
沈昭华掏出一张折叠纸条,展开后是一段经纬度坐标和一组数字密钥。她将其递给陈御风,指尖在“31.82”上轻轻一点。
陈御风接过纸条,放入夹克内袋。他的手指触到一张硬质卡片——那是他重生后保留的第一张航校通行证,背面写着前世最后一次飞行的坐标。
他没有看,只是将纸条压在卡片之上。
周子豪打开背包,取出一副特制耳机,连接到便携终端。他调试频率,捕捉到一丝极微弱的残余信号,来自量子计算机最后一次脉冲。
信号波形呈现出不规则锯齿状,像是被刻意扭曲过。
“他们在掩盖什么。”他说。
陈御风盯着终端屏幕,黑色背景下,绿色波形依旧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