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盘紧贴胸口,陈御风的手掌压了片刻。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飞行夹克拉链往上推到喉结处,金属拉头卡在第二颗纽扣下方。
主控舱临时改装的谈判室,战术灯调至最低亮度,钛合金展示台泛着冷灰光泽。沈昭华坐在侧位,指尖轻搭在纸质记录本边缘,钢笔笔尖悬停半寸,未落一字。周子豪靠墙站立,便携式光谱仪握在右手,屏幕朝内,手指已在启动键上停留三秒。
门外传来两声短促敲击。
陈御风抬手,示意开启。
门滑开,两名身着深蓝制服的技术代表进入,身后跟着一名提着黑色手提箱的随员。对方领队目光扫过室内三人,最终落在展示台上——那里静静躺着一卷图纸,用钛合金环固定展开,表面覆盖防静电膜。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新一代航发核心架构?”对方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
陈御风没回答。他缓缓将图纸推向对方,动作刻意迟缓,眉心微蹙,像是在权衡某种风险。他低声对沈昭华说:“只能赌这一次。”
声音不大,刚好够对方听见。
对方领队接过图纸,翻开第一页,眼神瞬间凝住。他身旁的技术人员迅速取出便携终端接入扫描模块,开始逐层解析数据包结构。那名提箱随员则悄然退后半步,将手提箱置于脚边,手扶箱把,指节微微发白。
周子豪的光谱仪在此时轻微震动。
蜂鸣被屏蔽在耳塞内。屏幕上跳出波形图:高频脉冲,频率7.3thz,信号源位于手提箱夹层,成分分析显示含量子点阵列与微型谐振腔——与系统签到所得“量子干扰芯片”参数匹配度达98.6%。
他不动声色,将仪器角度调整十五度,重新锁定信号发射路径。数据显示,该装置已激活,正尝试建立与外部卫星节点的加密链路,目标指向印度洋上空某颗静止轨道通信星。
沈昭华站起身,以检查通风口滤网为由,缓步绕至对方笔记本电脑后方。她左手无名指上的翡翠戒指,在灯光下划过一道微弱反光,映照出接口处一道几乎不可见的焊接痕迹——细如发丝,呈Z字形排列,是远程操控模块的典型植入特征。
她退回原位,钢笔落下。
“发射器已激活。”纸条递到陈御风手中,字迹工整,末笔飞鸟弧线收尾。
陈御风看完,折起纸条塞进夹克内袋。他忽然笑了,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房间。
“你们给的数据包,还是1998年F119的旧版架构。”
对方领队猛地抬头。
“我们没要求你们提供完整架构。”他说,“只希望验证合作诚意。”
“所以你们派了个能远程篡改数据库的发射器来验证?”陈御风抬起左手,按下腕表按钮。
空中投影骤然亮起。
一张全新的图纸悬浮展开,线条精密,标注密布。推力矢量喷口、双环涵道结构、自适应燃烧室布局清晰可见。最下方一行小字:**FLAmE-09型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逻辑拓扑图**。
对方三人同时变色。
领队猛地合上手中假图纸,声音陡然收紧:“这不可能。这套架构尚未对外解禁。”
“但它已经在运行。”陈御风说,“过去七十二小时,你们三次试图通过离岸服务器注入虚假风洞数据,两次干扰材料熔炼参数。甚至想用神经频段反向渗透我们的设计终端。”
他向前一步,投影随之放大,聚焦于发动机核心机段。
“现在,我给你们两个选择。”
“第一,交出你们掌握的FAdEc冗余校验算法和高温合金疲劳预测模型。”
“第二,我让这份真图纸在六小时内出现在五家国际航发企业的邮箱里。”
对方沉默。
提箱随员的手指已移向箱体侧面暗扣,但被领队一个眼神制止。
“你不怕我们拒绝?”领队终于开口。
“你们不会。”陈御风说,“因为你们真正想要的,不是窃取,而是确认我们是否真的突破了‘热障’临界点。而现在,你们看到了。”
沈昭华此时开口,语气平静:“我们可以共享部分非核心参数,换取你们在轴承密封技术上的支持。前提是,所有数据传输必须通过离线物理介质,且双方派驻监督员。”
对方技术员看向领队,后者盯着投影良久,终于点头。
“可以谈。”
陈御风挥手,投影关闭。
十分钟后,对方携带手提箱离开。快艇引擎声渐远,消失在海平面尽头。
主控舱恢复静默。
陈御风站在舷窗前,拉开夹克,再次确认加密盘仍在。沈昭华撕下记录纸条,投入焚烧口,火舌卷起瞬间,字迹化为灰烬。周子豪将光谱仪数据导入离线主机,标记文件夹名为“Echo-t7”,权限设为最高级。
货轮继续北航,航行日志显示当前位置:东经98.3度,北纬5.7度,距原定航线偏移11海里。
陈御风低头看了眼父亲留下的机械表。
指针指向凌晨两点十七分。
风暴暂缓,海面平静。
他刚要转身,主控台监控屏突然弹出一条低优先级警报:三号燃料管压力值波动,偏差0.3mpa,未触发红色预警。
周子豪走过来,调出管线拓扑图,手指停在某个节点上。
“这里不该有接头。”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