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珠顺着祠堂屋檐滴落,在青石台阶上砸出细小的坑洼。陈御风站在门槛内侧,手中文件夹边缘已被雨水浸出一道浅痕。他没有抬头看天,而是将视线落在面前三名村民代表脸上。
“补偿金翻倍,今日签署意向书后七十二小时内到账。”他翻开第一页,纸张摩擦声清晰可闻,“同时,项目方承诺十年内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岗位涵盖地勤、安保、绿化维护,签订长期劳务协议。”
老者拄着拐杖,指节泛白:“钱能花完,子孙呢?你们走了,机场建成了,我们这些人还能干什么?”
陈御风尚未开口,远处传来螺旋桨破空声。一架轻型直升机降落在百米外临时起降点,舱门滑开,沈昭华 stepped out,香槟色西装未沾半点泥水。她径直走入祠堂,从随身包中取出一枚银灰色装置,置于八仙桌中央。
投影亮起,一座现代化培训基地悬浮于空中。建筑群依山而建,主楼顶部镌刻“沈氏航空学院西部实训中心”字样。画面切换至教室内部,青年学员身穿地勤制服进行模拟操作,系统自动标注岗位匹配率与薪资区间。
“凡年满十八周岁、通过基础体能与认知测试的本村青年,可报名入学。”沈昭华声音平稳,“课程免费,食宿全包,结业考核合格者直接纳入机场运营编制,享受正式职工待遇。”
她指尖轻划,调出就业保障协议模板,末尾签名处飞鸟弧线清晰可见。
祠堂内一片寂静。一名中年男子低声问:“真能进编制?不是临时工?”
“合同由沈氏航空人力资源部统一备案,接受地方劳动监察部门监督。”沈昭华答,“每月工资明细、社保缴纳记录将同步推送至家属手机端。”
人群开始低声议论。老者仍皱眉:“说得再好,谁来盯着你们履约?口头许诺,风一吹就散。”
陈御风合上文件夹,转向角落一张供桌。那里摆着一台老旧收音机,香炉旁还残留几根未燃尽的线香。他缓步走近,似在观察环境,实则借身体遮挡,将一枚金属打火机状物体悄然贴附于桌底暗格。
“我们设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他转身说道,“由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有权每月查阅施工进度报表、资金使用明细,并现场核查用工名单真实性。”
他顿了顿:“施工日志每日更新,摄像头覆盖全部作业区,视频流可随时调取。”
老者目光微动,与其他两人交换眼神。其中一人掏出老花镜,接过协议逐条查看。
就在此时,供桌后方传来极其细微的机械运转声——几乎被窗外雨滴掩盖。藏在阴影里的赵天翔助理微微调整袖口角度,微型摄像镜头对准正在签字的村民面部,红外补光灯无声闪烁。
陈御风眼角余光扫过投影仪支架,发现其反光面上映出一丝异常红点。他不动声色,抬手调整全息图像倾斜度,顺势将手臂横移,短暂遮断信号路径。
沈昭华继续讲解培训课程安排,语速适中,每说到关键条款便稍作停顿。这十分钟的延迟入场,正是为延长对方拍摄窗口所设。
助理屏住呼吸,持续录制。他不知道的是,那枚伪装成打火机的设备已捕获一段加密上传数据包,并逆向植入追踪标记。系统后台正悄然记录传输频段、跳变规律与目标Ip地址。
协议签署接近尾声。一名年轻村民握笔犹豫:“要是考试没过……还有机会吗?”
“每年两次招考。”沈昭华答,“未通过者可参加补训班,费用减半。”
最后一页按下手印。陈御风收起文件,向门外走去。沈昭华关闭投影装置,放入包中。
助理迅速撤离,沿林间小道疾行。他将存储卡插入领带夹内槽,按下确认键。通信指示灯绿闪一次,随即熄灭。
祠堂门口,陈御风停下脚步。他弯腰捡起一块碎石,随手抛了抛,然后塞进飞行夹克口袋。指尖触到一枚冰冷金属片——那是昨夜截获的监听装置残骸,此刻已被替换为微型信号回溯芯片。
沈昭华登上直升机前回头望了一眼祠堂屋顶,对随行人员说:“把培训课程提前两个月。”
旋翼启动,气流卷起地面落叶。陈御风立于村口石碑旁,目送直升机升空。他右手伸入夹克内袋,取出一张微型存储卡,表面有细微划痕,像是被人匆忙拔出时留下的。
远处施工区,推土机再次启动。一名工人挥手示意通行无阻。
陈御风低头看向卡面,拇指摩挲边缘缺口。这张卡并非来自今日偷拍设备,而是昨晚排水沟中那台监听器的核心模块。他在实验室用应力场发生器剥离封装时,发现内部嵌有一组异常频段应答代码。
此时,他脑海中响起系统提示:【被动追踪协议激活,信号源定位中……】
他的左手缓缓收紧,指节发出轻微响动。
存储卡表面,一道几乎不可见的裂纹正沿着金属纹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