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Ip仍在尝试接入禁飞区气象数据库,端口伪装成民航标准通信协议,实际传输内容为加密期权结算指令。陈御风左手贴向太阳穴,系统界面再度展开。【签到冷却中,剩余时间:59分47秒】。
他盯着屏幕右下角跳动的红色警报框,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取该Ip过去三分钟内的所有数据包特征。周子豪同步启动深层日志回溯程序,发现其通信频率存在微小但规律的相位漂移——每47秒出现一次0.03纳秒的时间压缩。
“这不是普通网络攻击。”周子豪声音压低,“它在模仿引力波脉冲的周期性震荡。”
陈御风瞳孔收缩。他立即调出前次签到获得的【时空锚定·行为预测模型(碎片)】,将异常信号的时间相位波动输入分析模块。几秒后,三维拓扑图生成一条螺旋状轨迹,末端指向深空某类校准型探测器的标准发射频段。
“他们在用宇宙背景辐射做掩护。”陈御风说,“攻击源不在地面节点,而在高轨或更远。”
沈昭华迅速调阅全球卫星轨道数据库,比对当前时间段内符合该频段活动特征的航天器。结果为空。
“没有注册载具。”她抬眼,“说明对方使用的是未公开平台,或是借用了民用深空通信中继链路。”
周子豪已切换至低温量子监听阵列,耳机中传来细微的白噪音。突然,一段极低频的纠缠态光子流被捕捉到,其偏振模式呈现出非自然的对称断裂。“攻击信号正通过亚原子震荡穿透物理隔离层,直接作用于我们的量子存储阵列。”他手指颤抖,“传统防火墙完全失效。”
主控台中央的大屏开始闪烁,飞行控制系统的底层参数出现无序跳变。一个本应静默的备用导航模块自动激活,试图加载未知坐标。
陈御风闭目,思维接入飞行王朝系统。【签到冷却结束】的提示浮现。他默念指令,定位切换至“南极冰盖下初代航电试验舱遗址”——人类首次尝试量子导航失败之地,七名工程师长眠于此。
金色边框展开:【解锁:量子纠缠源(稳定型)】。
“准备接入。”他说。
周子豪立即断开所有非必要节点供电,仅保留主控台与量子处理器运行在独立环路中。陈御风亲自编写隔离协议,以系统自带的飞行贡献值为加密密钥,构建临时防火层。沈昭华同步切断外部数据出口,防止敌方借反制动作逆向追踪核心架构。
“接入开始。”周子豪按下确认键。
量子纠缠源启动瞬间,监控画面骤然分裂。数十个平行影像同时闪现——每一帧都是不同可能性下的系统崩溃场景:有的显示主服务器熔毁,有的呈现飞行器失控坠落,还有一条分支中,入侵代码竟在自我复制过程中发生逻辑冲突,导致攻击链提前断裂。
“那条!”周子豪猛然指向其中一帧,“熵增速率最低,且攻击信号出现自扰现象!”
陈御风紧盯该分支,引导本地量子态向其靠拢。他手动注入一组扰动参数,模拟目标宇宙中的环境噪声,迫使入侵程序进入观测依赖状态。当敌方系统判定“防御已破”并释放最终腐蚀指令时,逻辑悖论触发——攻击代码在多个平行路径间无限循环,无法完成最终写入。
主通道红光渐退,数据流恢复平稳。
“暂时压制。”周子豪擦去眼镜上的水雾,袖口碳粉蹭在控制台上,“但纠缠态残留仍在,说明对方仍维持着弱连接。”
沈昭华调出欧盟航天局最新招标文件,目光锁定“伽利略-x项目引力波干扰防御方案”条目。“他们正在寻找能识别并阻断高维通信的实战样本。”她指尖划过终端,“把这段攻击路径脱敏处理,标注为‘华夏未公开防御原型’,挂到地下技术交易所。”
“定价二十亿欧元。”陈御风接话,“支付方式限定为欧元区战略原材料期货合约。”
“万一他们识破是陷阱?”周子豪低声问,手指停在数据封装界面。
“那就说明。”陈御风看着屏幕上缓缓旋转的量子拓扑图,“他们根本不想买技术,而是想灭口。”
沈昭华完成挂牌指令,翡翠戒指在幽蓝光线下泛着冷光。交易链路建立,匿名买家身份验证请求立即涌入。系统显示,首个竞价账户来自卢森堡某离岸科研基金,Ip跳转路径经过六重加密,最终指向日内瓦郊外一处未登记的量子计算中心。
“有人咬钩了。”她说。
陈御风未松懈。他持续监控深层日志,发现尽管主攻击链已被困于逻辑循环,但在极低频段仍有一串微弱的波形抖动,间隔恰好为47秒。他放大信号结构,提取其基频成分,输入行为预测模型进行溯源推演。
结果显示,该信号并非单纯的数据注入,而是一种持续性的“观测锚点”——用于标记本地量子态演化路径,为下一轮更高精度的跨维度打击做准备。
“他们还在看。”陈御风说。
周子豪重新校准监听设备,将接收灵敏度提升至极限。数分钟后,他在氦-3冷却腔体中捕捉到一丝异常共振——那是两个纠缠粒子对之间的微弱互动,其中一个位于本地服务器,另一个……位置未知。
“对方植入了量子探针。”他声音发紧,“一旦我们主动解析这段信号,就会完成双向纠缠,暴露整个系统的量子指纹。”
沈昭华关闭了交易界面的自动响应功能。“不再推送新信息,保持静默。”
陈御风却反向操作,向交易所上传一段额外元数据:一段经过修饰的系统响应曲线,看似揭示了防御机制的部分原理,实则隐藏了误导性时间戳和虚假纠缠节点分布。
“放饵。”他说。
三分钟后,监测系统捕捉到境外多个高安全等级节点同时调用深层数据库,比对上传的元数据与历史攻击记录。其中一个服务器群组位于北欧,曾参与某国下一代空天预警系统的联合研发。
“他们在验证真实性。”周子豪说。
陈御风手指悬停在清除命令上方。他知道,只要删除那段元数据,就能中断对方分析流程。但他没有动手。
真正的狙杀,不在防御,而在诱捕。
主屏幕左侧显示量子网络已转入低频待命状态,右侧深层日志中,那串47秒周期的波形依旧跳动。陈御风左手仍贴太阳穴,维持系统连接。沈昭华未离开指挥席,视线锁定交易链路的每一次心跳。周子豪持续记录纠缠光子流的偏振变化,笔尖在笔记本边缘画出扭曲的战机轮廓。
忽然,监听设备发出一声短促蜂鸣。
原本稳定的引力波残迹出现一次微小跃迁,其相位偏移量恰好等于本地刚刚上传的元数据长度。
对方读取了信息。
并且,做出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