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邦重新“行走”的视频,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席卷全球的情感海啸。那颤抖却坚定的金属步伐,那相拥而泣的一家三口,那重获新生的灿烂笑容……这些画面所蕴含的生命力量,穿透了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壁垒,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哭了!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样子!”
“致敬生命!致敬不屈的灵魂!致敬背后的科学家们!”
“从今天起,我对所有‘人类增强’的恐惧都烟消云散了!如果这是‘增强’,请来得更猛烈些!”
“见鹿科技,无愧‘智慧向善’之名!”
舆论的风向几乎是一边倒地转向了支持与赞美。之前那些关于伦理的尖锐质疑,在铁一般的生命奇迹面前,显得苍白而迂腐。无数媒体请求采访李振邦和“织网”团队,各种奖项和荣誉也纷至沓来。宁州市政府更是将“曙光”项目作为科技惠民、城市温度的典范,进行了大力宣传。
在见鹿书院内部,气氛也同样热烈。年轻的研究员们走路带风,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成就感。连梅林老爷子都在“思想市集”里,破天荒地用他解构流形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举着酒杯的小人,旁边写着“为生命干杯!”。哈桑·阿里博士更是激动地宣布,他受到李振邦案例的启发,要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织网”接口,帮助因神经损伤导致言语障碍的患者重新“开口说话”。
林见鹿和苏晚晴在康复中心,亲自为李振邦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仪式。没有媒体,只有核心团队成员和李振邦的家人。当李振邦在妻子的搀扶下,用外骨骼稳稳地站起来,亲手切开了庆祝蛋糕时,现场响起了真挚而持久的掌声。
“李工,”林见鹿端着果汁(他以茶代酒),真诚地对李振邦说,“是你和你的家人,用你们的勇气和信任,赋予了这项技术最深刻的意义。你们是真正的开拓者。”
李振邦握着林见鹿的手,依旧有些激动:“林总,应该是我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给了我们这样的家庭,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这不仅仅是能重新走路,这是……重新活过来的感觉!”
他的妻子在一旁抹着眼泪,连连点头。他们的小女儿,则好奇地围着那副安静立在墙边的外骨骼转来转去,小手轻轻摸着冰凉的金属表面,眼中充满了对创造这“神奇腿”的叔叔阿姨们的崇拜。
这一刻,科技的冰冷外壳被彻底融化,显露出其内核最温暖的人性光辉。技术的终极目标,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不是超越,而是回归;不是成神,而是成人,一个更完整、更自由的人。
然而,在这片几乎要溢出来的喜悦与感动之下,阴影并未散去,反而因为光明的强烈而显得更加深邃。
庆祝仪式结束后,林见鹿、沈渊、埃琳娜和帕洛玛·陈回到了书院核心区的会议室。窗外的宁州灯火璀璨,仿佛在呼应着此刻外界对书院的赞誉。
“舆情危机算是度过了,而且为我们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认同。”苏晚晴的全息影像首先开口,她作为市长,更关注外部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的。索恩和克罗恩不会就此罢手。”
“他们当然不会,”林见鹿接口,他的目光投向沈渊,“沈博士,说说你的发现吧。在大家都为生命礼赞欢呼时,我们更需要听听那些‘杂音’。”
沈渊调出了他连夜整理的数据分析报告,投射在主屏幕上。上面清晰地显示着李振邦和林小雨在实验中最专注、控制最“流畅”时,周围监测仪器捕捉到的异常脉冲波形和次声波扰动。
“这不是孤例,也不是仪器故障。”沈渊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经过反复比对和‘灵犀’的深度模式识别,可以确认,这种异常波动与受试者的意识专注度、以及‘织网’接口的成功运行,存在明确的正相关性。”
“更关键的是,”他切换画面,显示出格陵兰“芬布尔之冬”基地泄露出的、经过处理的能量爆发前兆频谱片段,“虽然能量级差了无数个数量级,但两者在数学结构上,存在无法忽视的同源性。就像……微弱的火苗与冲天烈焰,共享同一种‘燃烧’的本质。”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窗外的万家灯火,仿佛也因为这冰冷的结论而黯淡了几分。
“这意味着什么?”埃琳娜打破了沉默,她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意味着我们每帮助一个瘫痪者站起来,每激发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可能是在……给格陵兰冰层下的那个‘东西’……‘加油’?或者至少,是在它敏感的‘听觉’范围内,制造越来越清晰的‘噪音’?”
“或者,”帕洛玛·陈缓缓补充,她的眼神中带着哲人的忧虑,“意味着那种失格的古老力量,其本质并非纯粹外在的威胁,它可能就内嵌于生命与意识的深层结构之中。我们的潜能开发,在解放我们自己的同时,也可能在无意识地松动某种……维系着平衡的‘封印’?”
这个推断比外部威胁更加令人不安。如果敌人不在远方,而在每个人意识的深处……
林见鹿久久凝视着屏幕上那并置的、象征着希望与危机的两组数据。光与影,生命礼赞与文明警钟,在此刻以一种极其矛盾又无比真实的方式,交织成了诡异的协奏。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曙光’项目必须继续,而且要扩大。帮助更多像李工这样的人重获尊严和希望,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这项技术最正当的存在理由。”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刀:“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搞清楚这种‘杂音’的本质和风险!沈博士,埃琳娜,我需要你们组建一个代号‘静默守卫’的专项小组,唯一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屏蔽、过滤或者从根本上理解并控制这种意识活动引发的能量扰动。要在不阻碍潜能开发的前提下,确保我们的‘曙光’不会意外照亮通往地狱的道路!”
“明白!”沈渊和埃琳娜同时应道,表情凝重。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林见鹿的加密通讯器再次震动。是秦雪。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凝重:
“见鹿,格陵兰那边有动静了。克罗恩抵达后,‘芬布尔之冬’基地的能源消耗飙升了百分之三百,而且……我们部署在附近的最新一代‘谛听VII型’传感器,捕捉到了不同于以往‘砸门声’的另一种信号——一种极其规律的、仿佛……心跳般的低频脉冲,正在从冰层深处传来,而且强度在缓慢而稳定地提升。”
“另外,我刚刚破译了索恩内部一条绝密指令,是关于……在全球范围内,秘密搜寻特定基因谱系携带者的。指令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共鸣者’。”
“心跳”?“共鸣者”?
林见鹿放下通讯器,看向窗外那片象征着人类智慧与温情的宁州灯火,又看了看屏幕上那象征着未知威胁的数据曲线。
生命的礼赞依旧在回荡,感动的泪水尚未干涸。
但冰原下的“心跳”,已然清晰可闻。
他们点燃的曙光,究竟能照亮多远的前路?而那黑暗中苏醒的存在,又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回应这来自生命与意识深处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