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光是这十五家门店的利润,就能和港岛三十家门店的利润持平。
他现在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自然没时间回来陪父亲参加上市敲钟仪式。
更没空搭理秦迪和贺朝琼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很快,在亲朋好友、媒体、证券从业人员等的注视下,
陆英石精神饱满地走到金色的锣前,举起缠着红绸的槌子,敲了下去。掌声、快门声几乎在同一瞬间响起。
对任何人来说,这一刻都是值得铭记的人生高光时刻。
对港岛而言,这一刻同样意义非凡。
因为这是港岛股市首次在上市仪式中引入敲钟这一环节。
这次新股上市,富豪百利保的总市值报出一亿三千万港币,总股本正好一亿股,计划融资四千万港币,也就是将有33.33%的股份公开上市。
每股原价1.3元。
开盘后,股价立刻从1.3元涨到2.1元,随后继续稳步上扬,突破3元关口,涨势依旧未止。
受富豪百利保带动,英君集团股价也上涨了23%。
仅仅一天时间,
因为新公司上市和秦迪的帮助,陆家的账面资产翻了一倍多。
陆英石对秦迪也彻底没了意见。
陆鸿璇的哥哥、姐姐、姐夫等人见到他,也都笑得合不拢嘴。
秦迪微笑面对这一切。
要做水晶宫,而且要做豪门级别的水晶宫——那这一切都是应有之义。
在这场众“欢”期待的仪式中,各方皆大欢喜,
也意味着港岛股市已经烧到了沸腾前的九十度——那口大锅,马上就要沸腾了!
Ipo承销完成后,秦迪又立刻赶往金东超市第四家门店——铜锣湾店的开业现场。
一个半月里,金东超市连开四店。前三家门店业绩亮眼,直接把附近惠康超市打得节节败退。
他对百货零售业充满信心,
因为这正是他产业中,最贴近大众生活的一环。
未来,他还打算在金东超市的基础上,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
举个例子。
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如果国内已经有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巨头,并且第一时间布局线上业务。
那后来还会不会出现狗东,还真不好说。
像沃尔玛这样的连锁巨头,拥有覆盖全国的仓储和物流系统,只要稍加升级,几乎不用费太大劲,就能干和狗东一样的事。
后来这些国际零售巨头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进入电商领域。
可惜,太迟了。
市场已经被狗东和田猫超市瓜分干净。
于是他们干脆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取名金东!
现在金东超市的首要目标,是快速扩张分店,提升营业额和市值。
等明年一月,秦迪完成对和记黄埔的整合后,金东超市会被注入和记黄埔,与百佳超市合并。
也有可能,将和记黄埔旗下的屈臣氏、百佳等零售业务单独拆分,再与金东超市合并。
秦迪重视机制建设,所以在铜锣湾开店这件事上,金东超市主要是复制前几家店的成功模式,轻松不少。
金东超市铜锣湾店的设立,得到了当地大地主——礼家的鼎力支持。
礼家,就是秦迪在李兆吉举办的慈善晚宴上,见过的恒森银行总经理礼国韦背后的家族。
这个家族在港岛根基深厚。
十多年前,港岛有英资四大财团和华贵四大世家的说法。
礼家正是那华贵四大家族之一。
英资四大家族,是以怡和集团凯瑟克家族为代表的四个英资势力。
而华贵四大家族,则是盘踞港岛幕后,掌控除了港府以外最大世俗权力的四大家族:何、罗、李、礼。
这四大家族在港岛扎根百年,子孙众多,个个接受精英教育,在政商两界拥有巨大影响力。他们的信条很明确:
不管是谁掌权,别动我的钱!不管实行什么制度,不能影响我们赚钱!我们愿意配合当局,但也绝不会让人占便宜,谁都不能打我们家业的主意!
这就是这四个家族的生存哲学。
他们对内陆没多少认同感,对英国人也没忠诚可言,只在乎家族利益。
水太深了。
有些事,点到为止。
礼家看到金东超市前几家店开张后,对商圈人流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所以这次支持力度空前。
比如,金东超市铜锣湾店开业剪彩,连一向低调的礼家掌门人礼明哲都亲自到场。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金东超市带来的流量确实可观。
秦迪如今在港岛已经站稳脚跟,成为公开认可的首富,地位显赫,与礼家这类望族并肩而行,毫无违和。
这次,他亲自陪同礼明哲参观。
礼明哲在金东超市内随意走动了一圈,边看边说道:“每天卖出这么多商品,采购环节一定是重中之重。”
“没错。”秦迪语气平和,态度从容。
两人继续交谈了几句。
随着客流量逐渐增多,礼明哲停下脚步,笑着说道:“就到这儿吧,别影响你们营业。”
“礼爵士亲自来访,是金东的荣幸。”秦迪回应得体,不卑不亢。
随后他伸手一指:“我们可以从那边专用通道离开。”
穿过专用通道后,是一段螺旋上升的走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下方超市入口人头攒动。
礼明哲停下脚步,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叹:“真是后生可畏,前途无量。”
稍作停顿,他忽然问道:“秦生,你还没成家吧?”
秦迪并未察觉,自己早已成为港岛各大豪门关注的焦点。
年仅二十,风华正茂。
身家百亿,前所未有。出身也并非寒门,秦家在他之前便已是殷实之家。
不是草根出身。
更难得的是父母早逝,家族亲属稀少,几乎无人牵绊。
他旗下所有公司,全部聘请职业经理人运营。
这在港岛实属罕见。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即使到了后来,港岛企业依旧以裙带关系为主流。
哪怕是21世纪,港岛最顶尖的几家公司,依旧摆脱不了家族控制的模式。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这些企业在本地风生水起,但一走出港岛,却常常难以适应外部市场。
表面上看是缺乏底蕴。
实则因为港岛99%的企业,包括英资公司,几乎全是家族企业!
这种模式限制了职业经理人的发挥空间,因为真正的权力,始终掌握在家族手中。
在港岛这个有限的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