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以辰那番雷霆万钧的澄清,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将网络上那些乌烟瘴气的质疑冲刷得一干二净。舆论彻底反转,之前那些嘲讽的声音变成了对“神仙爱情”的羡慕和对林清音才华的认可。笼罩在林清音心头的阴霾彻底散去,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即将到来的交流音乐会中。
这是她在萨尔茨堡的第一次正式公开演出,意义非凡。她选择的曲目是她那份备受导师好评的融合创作——《月影敦煌》。这首曲子将她擅长的古筝与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朦胧色彩、以及少许她新接触的欧洲电子音乐元素相结合,试图描绘一幅月光下古老东方与西方文明遥相辉映的梦幻图景。
排练、走台、调试设备……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音乐会日期临近,紧张和期待交织在林清音心头。她无数次想象过演出时的场景,台下坐着严肃的导师、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和可能出现的专业乐评人。她渴望用这场演出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回应质疑,更是为了向自己、也向远方的他证明,她的旋律,足以在世界级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音乐会当天傍晚,林清音在后台化妆间做着最后的准备。看着镜中穿着水蓝色定制礼服、妆容精致的自己,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过于急促的心跳。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衣领上那枚从未离身的古筝与鼓槌胸针,冰凉的触感似乎带来了一丝奇异的力量。
“林,还有十五分钟开场,你可以到侧幕准备了。”工作人员探头提醒。
“好的,谢谢。”林清音站起身,最后检查了一下指甲和袖口,抱着她的便携式电古筝,走向舞台侧面的候场区。
音乐厅里已经座无虚席,灯光暗下,只留下舞台中央一束追光,打在深红色的幕布上。观众们低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期待。
林清音站在侧幕的阴影里,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她忍不住再次望向观众席,目光扫过前排的导师和评委,扫过那些陌生的西方面孔……忽然,她的目光在观众席中后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猛地定格!
那里坐着一个穿着黑色高领毛衣和深灰色大衣的男人。他微微低着头,碎发遮住了部分眉眼,侧脸线条在昏暗的光线下利落得如同雕刻。他独自一人坐在那里,与周围略显嘈杂的环境格格不入,周身散发着一种熟悉的、生人勿近的冷感。
江以辰?!
林清音瞬间屏住了呼吸,大脑一片空白,几乎以为自己是因为紧张出现了幻觉!他怎么可能会在这里?他昨天视频时还在国内的工作室,说有个重要的混音会议!
似乎是感受到了她灼热的目光,那个男人缓缓抬起头,视线穿越半个音乐厅的距离,精准地、毫无偏差地,捕捉到了站在侧幕阴影里的她。
四目相对。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舞台的追光并未照到他,但他那双在昏暗中依旧亮得惊人的桃花眼,却仿佛自带光源,清晰地映入了林清音的眼底。没有惊讶,没有笑意,只有全然的、沉静的专注,和一种无声却强大的力量,透过空气,稳稳地传递过来。
他对着她,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动作幅度小到几乎看不见,但林清音就是接收到了——那是他惯有的、带着肯定与命令意味的示意,仿佛在说:“看着我,跟着我,你可以。”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暖流和酸涩同时冲上林清音的鼻腔和眼眶,让她差点当场落泪。所有的紧张和不安,在看到他身影的这一刻,奇异地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勇气。
他来了。跨越千山万水,在她最重要的时刻,如同守护神般,悄无声息地降临。
主持人报幕的声音响起,念出了她的名字和曲目《月影敦煌》。
林清音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观众席那个角落,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抱着古筝,步履沉稳地走上了舞台。
追光灯打在她身上,水蓝色的礼服和古朴的古筝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走到舞台中央的演奏位置,坐下,调整话筒,将手指轻轻搭在琴弦上。
她没有再看观众席,而是微微闭上了眼睛。脑海里,不再是空泛的紧张,而是敦煌壁画的飞天、是德彪西笔下的月光、是萨尔茨堡秋日的层林、是……他刚才那双沉静专注的眼睛。
当她再次睁开眼时,眼神已是一片清明与坚定。指尖落下——
“铮——嗡……”
一声带着混响效果、空灵而悠远的泛音响起,如同月光刺破云层,瞬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听觉。
紧接着,一连串如同壁画上舞女飘带般流畅婉转的轮指铺陈开来,古筝特有的颗粒感与电子合成器模拟出的朦胧音色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既东方又世界的奇异氛围。
她的演奏比任何一次排练都要投入,都要充满情感。指尖在琴弦上飞舞,时而如细雨润物,时而如风沙掠过,将那份文明交融的梦幻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不再仅仅是演奏一首曲子,而是在用音乐构建一个世界,一个她和他,以及所有聆听者都能感受到的、关于美与理解的世界。
江以辰坐在台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始终牢牢锁在舞台中央那个发光的身影上。他看着她在音乐中沉醉、绽放,看着她指尖流淌出的、充满灵魂力量的旋律,胸腔里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和满足填满。
这就是他选择的旋律。不是在温室里需要他时刻呵护的花朵,而是在任何土壤都能顽强生长、最终惊艳所有人的乔木。
当乐曲进入高潮,古筝爆发出如同敦煌壁画上那种浓烈色彩般的华彩乐章,与极具张力的电子节奏和交响化的铺垫完美融合,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时,全场观众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最后一个音符,是一个悠长的、带着微微颤音的泛音,如同月光渐渐隐没于天际,余韵袅袅,在音乐厅上空盘旋良久,才缓缓消散。
寂静。
长达数秒的极致寂静之后,雷鸣般的掌声骤然爆发,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整个音乐厅!许多观众激动地站起身,毫不吝啬地送上他们最热烈的赞赏。
成功了!她做到了!
林清音的手指还按在琴弦上,微微颤抖,胸腔因为激动和投入而剧烈起伏。她站起身,面向观众鞠躬。抬起头时,她的目光第一时间,越过无数鼓掌的人群,再次精准地投向了那个角落。
江以辰也站了起来,他没有鼓掌,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嘴角缓缓勾起一个清晰而温柔的弧度。那笑容里,有骄傲,有赞许,有毫不掩饰的爱意,还有一种“看,我早就知道”的了然。
在万众的掌声与瞩目中,他们的视线在空中紧紧交缠,仿佛隔绝了所有的喧嚣。
演出圆满结束,后续还有几位学生的表演。林清音在后台接受了导师和同学们热烈的祝贺,心却早已飞到了那个角落。
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连礼服都来不及换下,只匆匆套了件外套,便抱着古筝冲出了音乐厅的后台通道。
寒冷的夜风扑面而来,让她打了个激灵。她站在空无一人的后街,急切地四处张望。
忽然,身后传来熟悉的、沉稳的脚步声。
她猛地转身。
江以辰就站在几步开外,不知何时等在了那里。夜色中,他穿着那件深灰色大衣,身姿挺拔,路灯在他周身勾勒出一圈朦胧的光晕。他看着气喘吁吁、脸颊因为奔跑和激动而泛着红晕的她,张开了双臂。
没有任何犹豫,林清音放下古筝,像一只归巢的乳燕,直直地扑进了他早已为她敞开的、温暖而坚实的怀抱里。
他紧紧地、用力地抱住了她,力道大得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她冰凉的脸颊贴着他温热的大衣,能清晰地听到他胸腔里传来的、与自己同样激烈的心跳声。
“学长……”她在他怀里闷声唤道,声音带着哭腔和无限的依赖,“你怎么来了……”
江以辰低下头,下巴轻轻蹭着她的发顶,声音低沉沙哑,带着长途飞行后的疲惫,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缱绻:
“来收债。”
“收你欠我的,‘这里可以’。”
林清音瞬间听懂了他隐晦的情话,脸颊爆红,却将他抱得更紧。
萨尔茨堡古老的街灯将相拥的两人身影拉长,寒冷的夜风也吹不散这重逢的炽热。
他的意外现身,是比任何掌声和荣誉都更让她心动和安心的奖励。
跨越重洋的思念,终于在这一刻,落地生根。
(第三十七集 完)
下一集预告: 异国重逢,甜蜜加倍!江以辰的突然到来,会给林清音在萨尔茨堡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短暂的相聚中,他们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时光?而江以辰此次前来,是否真的只是为了看她一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