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前的几天,公寓仿佛成了一个临时的“战略指挥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而专注的气氛,却又奇异地被两人之间愈发深厚的默契与温情所中和。
沈聿怀展现出了他作为顶尖学者和医生的强大逻辑与准备能力。他将所有材料——经过公证的《双向脱敏练习协议》、温念初参与霍夫曼教授项目的数据授权文件、她各项心理评估指标的改善报告、甚至包括开放日上的发言记录和媒体报道——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分类清晰,索引完备。他模拟了听证会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最温和的质询到最尖锐的攻击,并准备了相应的、基于事实和伦理准则的回应。
然而,与以往独自面对所有压力不同,这一次,他的身边有温念初。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提供信息或接受保护。她会在他反复推敲某段陈述的措辞时,安静地坐在一旁,递上一杯温水,或者在他眉宇间凝聚起过于沉重的郁色时,轻轻握住他的手,用自己掌心的温度无声地告诉他“我在”。
有一次,沈聿怀在模拟应对兰伯特教授可能针对他们私人关系的攻击时,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冷硬与防御。
温念初放下手中正在核对的照片,走到他身边,没有看那些复杂的文件,而是看着他的眼睛,轻声说:“沈聿怀,我们之间,不是需要被辩护的‘错误’,而是共同成长的证明。或许……我们不需要那么用力地去‘解释’它,只需要坦然地‘呈现’它。”
她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沈聿怀思维中某个固执的角落。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防守”,如何“驳斥”,却忘了最有力的武器,往往是“真实”本身。
他沉默地看着她,看着她清澈眼眸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坦然与坚定。许久,他紧绷的下颌线缓缓松弛,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他重新调整了陈述的重点,从咄咄逼人的逻辑自证,转向了更侧重于合作过程、专业边界把控以及客观成果的呈现。
听证会当天,沈聿怀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气质冷峻,步履沉稳。温念初则选择了一套款式简约的米白色套装,长发挽起,显得干练而优雅。他们并肩走入那间庄重甚至有些压抑的听证会议室,如同即将共赴战场的盟友。
椭圆形的长桌旁,坐着五位伦理委员会的成员,表情严肃。卡尔·兰伯特教授果然位列其中,看向他们的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一丝看好戏的意味。
听证会开始,主席按照流程请沈聿怀进行陈述。他站起身,声音平稳清晰,逻辑缜密,用精炼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数据,将他们合作的缘起、协议的执行、专业的界限以及取得的成果(主要侧重于温念初病情改善的客观数据及其对霍夫曼教授研究的贡献)条分缕析地呈现出来。他没有刻意回避“双向脱敏练习”,而是将其定义为“在严格协议框架下,基于自愿平等原则的、具有探索性质的合作互助行为”。
整个陈述过程,他没有看温念初一眼,仿佛她只是一个与他无关的研究案例。但只有温念初知道,在他垂在身侧、微微蜷起的手指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平静地迎接着委员会成员们投来的打量,内心一片奇异的安定。因为她知道,他正在用他的方式,保护着他们之间最珍贵的东西。
提问环节,问题果然接踵而至,大多围绕着专业界限、权力不对等以及是否存在“移情”与“反移情”的风险。沈聿怀一一应对,回答得滴水不漏,始终将话题牢牢控制在专业与伦理的框架内。
直到兰伯特教授拿起话筒,脸上带着看似温和实则尖锐的笑容:“沈博士的陈述非常精彩,程序上也似乎无懈可击。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温念初,“温小姐,据我们了解,您在参与沈博士的‘练习’和霍夫曼教授的研究项目期间,个人职业生涯取得了显着的突破,包括获得了极具分量的‘全球户外影像大奖’。这是否会让您,在情感上,对沈博士产生某种程度的……依赖甚至是感激,从而影响了您在合作中的独立判断能力?换句话说,您如何区分,您对沈博士的‘信任’,是源于治疗关系,还是掺杂了其他更为私人的情感?”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直接将温念初的个人成就与她和沈聿怀的关系挂钩,暗示她的成功可能建立在非专业的情感基础上,试图将水搅浑。
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温念初身上。
沈聿怀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起,正要开口代为回应。
温念初却在此刻,轻轻地、却坚定地,在桌下伸出手,覆上了他紧握成拳的手背。
沈聿怀浑身一僵,即将出口的话哽在喉间。他感受到手背上传来她微凉却坚定的触感,她在阻止他,也在告诉他——让她自己来。
温念初抬起头,迎上兰伯特教授探究的目光,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愠怒,反而露出一个平静而坦荡的微笑。
“感谢兰伯特教授的关心。首先,我认为,将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职业成就,简单地归因于某段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不仅不准确,也是对艺术创作本身的不尊重。”她的声音清晰,不卑不亢,“我的作品,源于我对世界的观察、思考与感悟,这份能力的确在苏黎世期间得到了唤醒和深化,但这得益于一个综合的环境,包括霍夫曼教授的前沿研究,也包括沈医生专业的引导和我们共同的‘练习’。”
她稍微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委员,最后重新落回兰伯特教授身上,眼神清澈见底:“至于您提到的‘信任’与‘情感’……我承认,我对沈聿怀医生抱有极大的信任。这份信任,建立在他在我最无助时给予的专业指引,建立在我们共同面对困难时彼此的支撑,也建立在他始终恪守协议、尊重界限的专业操守之上。如果非要将这种在专业合作中产生的、积极的、健康的信任与某种‘私人情感’混为一谈,并视为风险,我认为,这或许是对人类关系中美好一面的误解。”
她没有否认情感的存在,而是巧妙地将“信任”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基于专业与共同经历的情感连接,将其与危险的“移情”划清了界限。
她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沈聿怀侧头,看着身边这个在关键时刻,用她的智慧和坦荡,稳稳接住刁难并予以有力回击的女孩。她坐在那里,身姿挺拔,眼神明亮,像一株迎风绽放的雪莲,美丽而坚韧。一股汹涌的、混合着骄傲、感动与难以言喻爱意的热流,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冷静自持。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做了一件完全超出计划、甚至违背他此刻应该保持的“专业距离”的事情。
他反手,将她覆在他手背上的手,紧紧握在了自己的掌心。一个坚定无比、不容错辨的牵手动作,暴露在伦理委员会所有成员面前。
然后,他转过头,目光沉静而锐利地看向兰伯特教授,以及所有在场的委员,声音沉稳,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以我的职业声誉担保,我与温念初女士所有的互动,均始于专业,基于协议,恪守界限。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任何积极情感,都是两个独立个体在共同成长中自然萌生的珍贵连接,它建立在相互尊重与明确规则之上,不应被污名化,更不应成为被质疑的理由。”
他没有松开握着她的手。
他们就那样,在庄重的听证会上,在质疑的目光中,坦然无畏地,十指紧扣。
并肩而立,风云见证。
这一刻,无需更多言语,他们的行动,已然昭示了最真实的答案。
下一集预告:
听证会上公然牵手,将事态推向新的高潮。伦理委员会将作何反应?兰伯特教授是否会善罢甘休?外部压力骤然升级,两人如何守护这风雨中愈加坚定的感情?敬请期待第128集:《第128集:风雨同舟,紧握双手渡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