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欧考察的行程确定下来,在一周之后。周总监的效率极高,机票、酒店、当地交通、以及与博览会组委会的初步会议安排,迅速而井井有条地落实,所有细节都无可挑剔。
随行人员的名单也出来了,除了林晓和一名项目组的技术骨干,另一位,赫然便是周总监本人。
收到行程邮件的那一刻,林晓看着周总监的名字,心中了然。程煜的“放手”,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放任。他将风筝的线放得更长,却也安排了最可靠的“手”,确保风筝不会脱离视线,甚至能随时感知风向的变化。
周总监对此的解释合情合理:“此次考察涉及多方协调和商务对接,行政支持至关重要。我随行可以确保林负责人能专注于技术和核心商务,无后顾之忧。”
林晓无法反驳,只能接受。这意味着,即使在万里之外,她依然处于程煜构建的体系之内,处于周总监冷静的观察之下。
临行前夜,阿凯约林晓在“暗夜”见面。吧台角落,喧嚣的音乐成了最好的掩护。
“周总监也去?”阿凯眉头紧锁,“程煜这是要把监控进行到底啊。晓晓,你得格外小心。在国外,人生地不熟,很多意外更容易发生。”
“我知道。”林晓晃动着杯中的苏打水,眼神锐利,“但这也是机会。离开他经营多年的地盘,或许,周总监的反应更能暴露一些真实的东西。”
“你还是打算……”阿凯欲言又止。
“我不是去挑衅,”林晓打断他,声音低沉却清晰,“我是去证明。证明没有他在身边耳提面命,我一样能搞定一切。证明我林晓的价值,不仅仅来自于他程煜的赋予。”
她顿了顿,看向舞池中摇曳的人影,那是她曾经掌控的领域。“而且,阿凯,你说得对,我不能丢掉最后的底气。这次出去,我会找机会……以‘幽灵’的方式,活动一下。”
阿凯神色一凛:“太冒险了!万一被周总监察觉……”
“我会非常小心。”林晓目光坚定,“这对我很重要。我需要确认,那个部分的我,依然鲜活,依然强大。”
阿凯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决心,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他叹了口气:“好吧,一切小心。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
出发当天,机场贵宾候机室。
林晓和周总监几乎是同时到达。周总监依旧是一丝不苟的职业套装,拖着小巧的登机箱,见到林晓,露出标准的微笑:“林负责人,早。”
“早,周总监。”林晓点头回应,目光扫过周总监,注意到她除了公文包和登机箱,没有多余的行李,干练得如同只是去隔壁城市开个会。
技术骨干小王显得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不停地检查着随身设备。
程煜没有出现,也没有信息。这种刻意的“缺席”,反而让林晓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根无形之线的存在。
登机后,林晓和周总监的座位是相邻的商务舱。漫长的飞行时间,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共处。
起飞后不久,周总监便拿出笔记本电脑处理邮件,神情专注。林乐也打开电脑,复核着考察资料,但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身旁的动静。
期间,空乘送来餐食。周总监礼貌道谢,用餐动作优雅规范,几乎不发出任何声音。用完餐,她继续工作,偶尔会因为某个邮件微微蹙眉,但很快便恢复平静。
她没有试图与林晓进行任何工作之外的交流,也没有流露出任何对这次出差的好奇或期待。她就像一台精密设定的仪器,完美地执行着“行政支持”的指令,同时,也在无声地收集着关于林晓的一切信息——她的工作状态,她的情绪稳定性,她与下属的互动方式。
林晓也乐得清静,大部分时间戴着降噪耳机,要么看资料,要么闭目养神,在脑海中模拟着抵达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场景及应对策略。
飞行过半,周总监合上电脑,揉了揉眉心,从随身包里拿出一本……《北欧建筑与空间哲学》翻阅起来。
这个细节让林晓微微挑眉。这不像是一个纯粹行政管理者会随身携带的读物。
“周总监对建筑感兴趣?”林晓摘下一边耳机,状似随意地问。
周总监从书页中抬起头,笑了笑,笑容比之前似乎多了一丝真实的温度:“个人爱好。觉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与‘声觉未来’探索的感官空间,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或许能带来一些灵感。”
这个回答,既解释了行为,又巧妙地与工作关联,还隐约透露出一丝超越纯行政事务的思考。
林晓心中微动。这位周总监,似乎比她想象的,层次更丰富一些。
“很好的角度。”林晓附和了一句,没有深谈,重新戴上了耳机。
但心里那根评估周总监的弦,又调紧了几分。这个女人,绝不简单。
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平稳降落在异国的机场。清冷的空气,陌生的语言,迥异的建筑风格,瞬间将三人包裹。
林晓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胸腔里那份混合着陌生、挑战与一丝兴奋的复杂情绪。
她这只被放得更远的风筝,已经抵达了新的空域。
风力如何,气流是否平稳,暗处是否有潜藏的威胁?
而握着线的那只手,以及那只手派来的“观察者”,正静静地看着她,如何在这片新的天空下,迎风起舞。
第六十六集 结束
下一集预告:
初到北欧,林晓一行三人面临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第一道关卡。与博览会组委会的对接是否顺利?周总监在陌生环境下的表现会否有所不同?林晓计划中的“幽灵”行动,能否找到合适的机会悄然进行?离岸的风筝,迎来第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