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觉未来”项目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林晓的白日与黑夜前所未有地拉近。项目核心是探索电子音乐、感官科技与品牌体验的融合,这要求负责人不仅需要商业洞察力,更需要对电子音乐产业、前沿音频技术以及现场体验营造有深入的理解。
林晓坐在新的项目办公室里,面前堆满了行业报告、技术白皮书和各类音乐节案例。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一次,她不再需要完全隐藏。程煜那句“独特的视角”像一道特赦令,允许她有限度地释放属于Siren的积累与敏感。
她沉浸在资料中,大脑高速运转。分析市场数据时,她会不自觉地带入乐迷的心理;评估技术方案时,她对音频质量和沉浸感的苛求,远超普通商业项目负责人;构思体验流程时,她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在舞台上掌控观众情绪的每一个细节。
她谨慎地控制着释放的尺度。提出的观点新颖但不突兀,引用的案例专业但不冷僻,确保一切都能被解释为“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市场敏锐度”。她像在走一根更细、更高的钢丝,一侧是暴露真实身份的深渊,另一侧是辜负期望、错失机遇的悬崖。
程煜是那个在钢丝另一端,握着平衡杆的人。
他没有频繁介入项目细节,却在她每次提交阶段报告后,给出极其精准的点评。他能一眼看出她方案中那些闪烁着Siren灵光的创意点,也能犀利地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商业风险或技术实现难点。他的反馈,不再是试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与打磨。
他会说:“这个利用次声波触发集体情绪共鸣的设想很大胆,但需要考虑安全阈值和伦理边界。”
他也会说:“你对主流电子音乐节同质化弊病的批判很到位,但破局点需要更清晰的商业落地路径。”
他仿佛一个最苛刻也最懂行的导师,逼着她将那些源于直觉和天赋的闪光点,锤炼成经得起商业推敲的坚实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林晓感觉自己属于“林晓”的理性逻辑,与属于Siren的感性创造,正被一种强大的外力,艰难地、却又不可逆转地融合着。
她不再仅仅是伪装,而是在学习如何将两个世界的自己,整合成一个更强大的存在。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赵经理虽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散布流言,但嫉恨的毒芽早已深种。他利用自己在公司多年积累的人脉,开始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隐晦地对“声觉未来”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林晓的资历表示“合理的担忧”。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这么前沿的项目,交给一个没什么背景的新人,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
“听说她之前就是个行政,这跨界跨得有点猛啊,背后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
这些声音,如同滑腻的触手,悄无声息地渗入某些高管的耳中。虽然无法动摇程煜的决定,却足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制造一些无形的阻力——比如,在跨部门协调时遇到更繁琐的流程,在申请资源时面临更严格的审核。
林晓清晰地感受到了这层阻力。她没有向程煜诉苦,而是选择用更扎实的工作来回击。她将每一次刁难都视为对自己能力的考验,用更详尽的数据、更严谨的逻辑、更耐心的沟通,一步步拆解那些无形的壁垒。
她的坚韧与专业,反而让一些原本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高管,开始对她刮目相看。
这天,项目组需要与一家在音频算法领域极具权威的海外研究机构进行初步接触。对方负责人是位以挑剔和严谨着称的资深教授,邮件往来十分公文化,透着距离感。
视频会议前,项目组有些紧张,担心沟通不畅。
林晓看着那位教授公开的学术履历和几篇关于“音乐与情绪神经网络”的论文,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她记得,这位教授曾在某个极其小众的学术论坛上,匿名发表过一些对某位先锋电子音乐人(恰巧是Siren非常欣赏且研究过的)的犀利乐评,见解极为独到。
会议开始,例行寒暄后,气氛有些冷场。
就在这时,林晓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用流利的英语,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了那位先锋音乐人某一首极具实验性的作品,并提到了几个非常内行的、关于音色设计和节奏结构的技术要点——这些要点,恰好与那位教授在匿名乐评中提到的观点不谋而合。
屏幕那端的教授明显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原本严肃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和……遇到知音的兴奋。会议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交流变得顺畅而深入,远超预期。
会议结束后,项目组成员纷纷向林晓投来敬佩的目光。这一手,不仅打开了局面,更展现了她在专业领域不容小觑的深度。
只有林晓自己知道,刚才那一刻,她的手心全是汗。她又在冒险了,将Siren的积累用于白天的商业谈判。但她成功了。而且,她注意到,一直在线上沉默旁听的程煜,在会议结束时,摄像头捕捉到他极快地低了一下头,嘴角似乎掠过一抹极淡的、类似赞许的笑意。
他看到了。
他欣赏她的这次“越界”。
这种无声的认可,比任何褒奖都更让她心跳加速。
夜晚,林晓站在私人工作室的窗前,看着城市的夜景。
手里拿着“声觉未来”的项目计划书,另一只手无意识地在空气中模拟着打碟的动作。
她感觉自己正站在一根无形的钢丝上,脚下是两个世界的模糊边界。程煜在另一端,既是那个可能让她坠落的人,也是那个引导她、欣赏她,甚至……逼迫她变得更强的人。
他们不再仅仅是猎人与猎物,也不再是简单的上司与下属。更像是一对在钢丝上共舞的舞者,彼此试探,彼此牵引,在极致的危险中,寻找着一种惊心动魄的平衡。
她不知道这场舞蹈最终会走向何方,是某一方的坠落,还是……共同抵达某个未知的彼岸?
但此刻,她握紧了手中的计划书,眼中闪烁着属于Siren的锐利,也沉淀着属于林晓的坚定。
既然已经踏上钢丝,她便只能,向前走去。
第四十集 结束
下一集预告: “声觉未来”项目深入,林晓需要直面更多来自商业与自身身份的双重挑战。程煜的“引导”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终极目的?赵经理的暗箭会否升级?钢丝上的共舞,节奏越来越快,下一步,是更近的拥抱,还是彻底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