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被来人分开一道缝隙。
走出的并非预想中“公司”的武装人员,也不是山中精怪,而是一个身影清瘦的老者。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衣,脚踩千层底布鞋,花白的头发在头顶随意挽了个髻,插着一根简单的木簪。面容清癯,皱纹深刻,一双眼睛却不见浑浊,澄澈得如同山间清泉,此刻正带着几分审视、几分讶异,静静地看着林妙可,以及她身后那面刚刚产生过微弱感应的刻痕墙壁。
老者周身气息与这片山峦、这片废墟几乎融为一体,若非他主动现身,林妙可的灵觉甚至难以将他从周围的环境中剥离出来。这是一种极高明的敛息境界。
林妙可全身肌肉依旧紧绷,没有因为对方看似无害的外表而有丝毫放松。能在这种时候、这种地点出现的人,绝不普通。
“小姑娘,莫要紧张。”老者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山野之民特有的质朴腔调,但字正腔圆,“老道在此地结庐清修多年,方才感应到‘蕴灵壁’异动,更有乙木清气流转,故而前来查看。惊扰之处,还望海涵。”
蕴灵壁?他认识这面墙!而且,他直接点出了“乙木清气”!
林妙可心中警铃大作。乙木之精是她最大的依仗和秘密,这老者竟能隔空感应?
她不动声色,将乙木之精的气息更深地收敛,沉声问道:“你是谁?”语气中的戒备丝毫不减。
老者似乎看出了她的警惕,并不在意,微微一笑,笑容牵动脸上的皱纹,显得慈和,却也让林妙可看不透深浅。“山野之人,名号早已忘却。若按此地方位,附近的山民,都唤我一声‘青松道人’。”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那面刻痕墙壁,眼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与感慨:“这面‘蕴灵壁’,乃是古时‘守经人’一脉留下的传承印记之一,非有缘人或身负传承气息者,难以引动。小姑娘,你身上……有林国安道友的气息。”
林国安!
爷爷的名字从这陌生老者口中说出,如同平地惊雷,在林妙可心中炸响。她瞳孔微缩,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认识我爷爷?”
“曾有一面之缘。”青松道人轻轻颔首,目光悠远,“那是很多年前了,他途经青城,来此凭吊先贤,我与他在此论道三日。他心系苍生,意志坚韧,虽道路与我不同,却令老道钦佩。只可惜……听闻他后来……唉。”
一声叹息,道尽了物是人非的苍凉。
林妙可紧紧盯着他的眼睛,试图分辨其中真伪。爷爷确实曾游历四方,结识一些奇人异士并非不可能。但这巧合,未免太过刻意。
“你如何证明?”她依旧没有放松警惕。‘公司’的手段诡谲莫测,幻化形象、窥探记忆也并非不可能。
青松道人对于她的质疑并不恼怒,反而赞许地点点头:“谨慎是好事。”他抬起枯瘦的手指,凌空虚划。指尖并无灵光闪耀,但随着他的动作,周围的雾气却自然而然地随之流转,勾勒出一个极其简洁、却蕴含着某种自然道韵的符号。那符号与墙壁上某个代表“净心守一”的刻痕隐隐呼应。
“此乃‘守静诀’的起手式,非‘守经人’一脉或其挚友,不得其真意。林道友当年曾与我探讨过此诀,用于平复躁动的心念与驳杂的灵气。”青松道人缓缓说道,“小姑娘,你既得林道友传承,可识得此诀?”
林妙可凝神感知。那雾气勾勒的符号虽简单,但其蕴含的“静”之意境,却与爷爷笔记中某些强调心境修炼的片段,以及刚才她从墙壁图谱中感受到的“疏导共存”的智慧一脉相承。这种感觉,做不得假。
她心中的戒备稍稍放松了一丝,但并未完全消除。她点了点头:“略知一二。”
青松道人散去雾气符号,目光落在林妙可苍白的脸上和略显破损的衣衫上,温声道:“你气息虚浮,身上带有风尘与煞气,想必一路行来,颇多艰险。此处非谈话之所,若信得过老道,可随我来庐舍稍作休整。关于林道友,关于‘守经人’,或许老道能告知你一些……你所不知的事情。”
他伸手指向废墟更深处,雾气缭绕的一个方向。
林妙可陷入沉默。跟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走,风险极大。但对方显然知晓内情,甚至可能掌握着关键信息。爷爷留下的线索指向青城山,而这面“蕴灵壁”和眼前的青松道人,似乎就是线索的下一步。
是继续独自在这危机四伏的深山里摸索,还是冒险相信这个可能是爷爷故人的老者?
片刻权衡后,她抬起眼,眼神恢复了冷静:“有劳道长带路。”
她需要信息,需要恢复,更需要厘清这一切背后的脉络。而机会,往往与风险并存。
青松道人微微一笑,不再多言,转身步履从容地向着雾气深处走去。林妙可保持着一个安全的距离,默默跟在后面,灵觉始终锁定着老者的背影,右手悄然捏住了口袋里仅剩的一枚用以防身的锐利石片。
雾气合拢,两人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残垣断壁与苍翠古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