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的来访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散去后,留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紧迫感。钱四海的动作比预想的更快,也更狡猾。他不再隐藏于暗处窥伺,而是堂而皇之地走入聚光灯下,用资本和文化的外衣包装自己,这无疑使得应对他变得更加复杂。
林妙可深知,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更快地恢复,哪怕只能恢复一丝自保之力。
她将更多的心神沉入那独特的“内照”与“滋养”之中。除了感悟外界生机,她开始将目光投向身边最寻常的事物——母亲每日熬煮的草药。
以往,她只是被动地服用,依靠药力温养身体。但现在,她尝试在服药时,用那丝微弱的“心灯”意念去感知药汤。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她高度专注的“内照”下,那苦涩的汤药不再仅仅是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她仿佛能“看”到其中蕴含的微弱草木灵气,那是药材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天地精华,虽驳杂,却充满生命力。
她引导着心灯火种散发出的微光,如同一个极其精细的滤网和催化剂,缓缓包裹、梳理那些入体的草木灵气,剔除其中与自身不合的杂质,引导其精华更精准地渗入干涸的经脉与识海,滋养那簇火苗。
这个过程对心神的消耗极大,每次服药后她都如同进行了一场脑力风暴,疲惫欲死。但效果也是显着的,火苗凝聚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一丝,虽然依旧微弱,却不再是摇摇欲坠,而是多了一份扎根般的稳定感。
同时,她也未放下对守旧一族典籍的研读。再次进入宗祠藏书阁,她不再泛泛而览,而是有针对性地寻找与“心灯”、“本源修复”以及“星碑奥秘”相关的记载。
在一卷以银丝绣线记载于不知名兽皮上的《星碑纪略》中,她发现了一段令人振奋的描述:
“……星碑非死物,乃承星力、定地脉之灵枢。其力至阳至纯,然过刚易折,需阴柔调和,方可长久。历代乩童,皆可视作连接星碑与生灵之桥梁,引其力而用之。然若桥梁受损,非不可修复,若能引动星碑一丝本源星辉,辅以契合之灵引,或可重塑根基,甚或……因祸得福,使桥梁更为宽阔坚韧。”
引动星碑本源星辉?
林妙可心念急转。星碑在上次浩劫中受损沉寂,还能引动其力量吗?而且,“契合之灵引”又是什么?她想到了自己那与众不同的,融合了医学认知与“心灯”意念的感知方式,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桥梁”?
她尝试着,在一个星月皎洁的夜晚,拖着依旧虚弱的身子,再次来到宗祠院中的星碑前。
此时的星碑,那道裂痕依旧触目惊心,碑体不再散发任何光芒,仿佛只是一块巨大的、饱经风霜的顽石。守夜的族人见到她,认出是持有“守星令”的林妙可,并未阻拦,只是目光中带着好奇与一丝敬畏。
林妙可没有像以前那样,试图用灵念去沟通或汲取。她只是静静地坐在星碑前,闭上双眼,将意识完全沉入识海,全力催动那簇乳白色的心灯火种。
她没有索取,而是……**展示**。
她将自己化身心灯时,照亮怨念、引导安眠的那份“理解”与“慈悲”的意念;将她对家族宿命、对正邪边界的思考;甚至将她利用药香蕴灵、缓慢修复自身的感悟……所有这些独特的、融合了她两世认知(科学理性与玄学体悟)的“道”,如同展开一幅无形的画卷,通过那心灯火种微弱的共鸣,缓缓向沉寂的星碑传递过去。
这不是力量的碰撞,而是……**理念的呈递**。
时间一点点流逝,夜空中的星辰似乎格外明亮。林妙可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种纯粹的意念传递,对心神的消耗极大,她感到一阵阵眩晕。
就在她几乎要坚持不住,准备放弃时——
嗡……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响彻她的识海。
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那沉寂的星碑!
紧接着,她“看”到,识海中那簇乳白色的心灯火苗,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清凉而浩瀚的力量,猛地**明亮了数分**!虽然依旧渺小,却不再是风中残烛,而是如同夜明珠般,稳定地散发着柔和而纯净的光辉。
与此同时,她感觉到,自己与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星空,似乎建立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微妙的联系。仿佛她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成为了一个庞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她猛地睁开眼。
眼前的星碑依旧古朴沉寂,裂痕仍在。但在她此刻被增强的“心灯”视角下,她能模糊地“看”到,星碑内部,那原本如同死寂潭水的庞大能量,似乎泛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涟漪。一道比发丝还要纤细无数倍的、纯净的星辉,如同被引导般,跨越了无形的障碍,与她识海中的心灯火种建立了某种玄妙的连接。
这连接并非单向索取,更像是一种……**认可与反馈**。
星碑,回应了她!
它不是给予她狂暴的力量,而是以其至纯的本源星辉,滋养并壮大了她独特的“心灯”之火!
林妙可心中涌起滔天巨浪。她明白了,《星碑纪略》中提到的“契合之灵引”,并非某种具体的天材地宝,而是一种与星碑守护理念相契合的“道”!她所走的这条融合之路,所秉持的不以牺牲为代价的守护之心,恰好与星碑某种深层的意志产生了共鸣!
虽然引动的星辉微乎其微,对于庞大的星碑本体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于林妙可而言,这却是颠覆性的第一步!这证明她的路没有错,证明她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恢复乃至超越之道!
她缓缓站起身,虽然身体依旧感到虚弱,但灵魂深处那盏灯,却前所未有的明亮与坚定。
她抬头望向浩瀚的星空,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枚“守星令”。
钱四海在世俗界编织着他的网。
而她,也在以另一种方式,编织着自己的力量与信念之网。
星轨已初现,前路虽漫,其光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