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无日月,只有星碑亘古不变的清冷辉光。
林妙可背靠供桌,双眸紧闭,长长的睫毛在苍白的脸上投下浅淡的阴影。她并未沉睡,全部心神都沉入体内,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引导着那缕微弱却顽强的净火星芒,在经脉中缓缓运行,滋养其壮大。
每一次周天循环,都伴随着精神力枯竭带来的刺痛与眩晕,但她咬牙坚持着。脑海中反复回放着以净火灼烧怨念丝线的那一幕——那细微的“嗤”声,那怨念消融后散逸的莹白光芒,以及姑姑灵性传来的、微不可察的舒缓波动。
这证实了她的猜想,也坚定了她的方向。
然而,现实是冰冷的。净火星芒的增长速度,慢得令人绝望。如同在沙漠中试图用一滴水培育出一片绿洲。按照这个速度,想要净化掉血瓷碎片上纠缠的怨念,恐怕需要数年,甚至更久……而地底的“心核”,村外虎视眈眈的邪秽,会给她这个时间吗?
巨大的压力像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她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那本兽皮册子。爷爷留下的,不仅仅是希望,更是两难的选择。
册子后半部分记载的“封印加固之法”与“禁忌秘术”,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决绝与阴厉。尤其是其中一种名为“血引封魂”的秘术,要求以施术者自身精血为引,混合特制的符砂,勾勒镇压符文,可极大强化封印,但代价是施术者将与被封印之物产生更深的灵魂链接,承受其怨念的持续侵蚀,折损阳寿。
另一种“燃灵借法”更是凶险,短暂燃烧自身魂魄本源,向未知的、更古老的存在借取力量,威力巨大,但一个控制不当,便是魂飞魄散的下场,或者被借力者反向侵蚀,沦为傀儡。
这些都是饮鸩止渴的法子,是历代守护者在绝望中摸索出的、与敌偕亡的路径。它们高效,直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强大的力量,稳固局面,但每一步都踏在深渊的边缘,与林妙可追求的“净化”与“救赎”背道而驰。
是坚守缓慢但正确的方向,等待可能来不及实现的未来?还是拥抱危险却快捷的力量,先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
林妙可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血瓷碎片粗糙的边缘,感受着其中传来的、冰冷刺骨的怨念波动。她想起爷爷林国安枯槁而沉重的面容,想起他背负一生的愧疚与无奈。他是否也曾面临过同样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牺牲至亲,以最惨烈的方式践行守护,却也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和延续的悲剧。
“不能再重复同样的路了……”她低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石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猛地睁开眼,眼中虽然布满血丝,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清明。
她拿起兽皮册子,翻到记载“血引封魂”的那一页,却不是要照本宣科。她的医学知识在此刻再次发挥作用——理解原理,分析风险,寻找改良的可能。
“血引封魂的核心,是以富含生命能量的精血为‘胶水’和‘放大器’,增强符文与地脉及星碑之力的链接,形成更牢固的能量囚笼。但其副作用源于精血与怨念的直接接触,导致灵魂污染……”
“那么,如果……如果在精血引出,尚未勾勒符文的瞬间,先用净火星芒对其进行一遍‘净化’和‘赋能’呢?”
这个想法极其冒险。净火星芒本就微弱,净化自身精血,等于是在消耗本源去“提纯”燃料。而且,被净火净化过的精血,是否还能有效链接星碑那偏向冷冽镇压的力量?两者属性是否存在冲突?
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体系间寻找一个危险的平衡点。
但她决定试一试。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先继续调息,努力恢复着精神和净火星芒。她需要以最好的状态,去进行这场危险的实验。
几个小时后,感觉状态稍复,林妙可眼神一凝。她并指如刀,在左手食指指尖轻轻一划,一滴殷红的血珠沁出,蕴含着她的生命气息与微弱灵力。
几乎在血珠出现的刹那,她立刻调动丹田内那缕恢复了些许的净火星芒,小心翼翼地包裹上去。
“嗡……”
血珠在纯净的火焰灼烧下,并没有蒸发,反而颜色变得更加鲜亮、纯粹,散发出的生命气息更加盎然,但同时,也少了几分原本属于林家血脉中那份与星碑、与封印之力同源的神秘联系感。
就是现在!
林妙可不敢迟疑,以这滴被初步净化的精血为墨,凌空飞速勾勒出一个简化版的“封”字符文。精神力高度集中,引导着那被改造过的精血能量,试图与石室地面流转的星碑青光建立链接。
起初,星碑青光对这滴“异化”的精血表现出明显的排斥,符文在空中明灭不定,几乎溃散。林妙可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全力维持着符文结构,并将自身对“守护”与“净化”的坚定意念融入其中。
渐渐地,排斥感减弱了。星碑的青光似乎“识别”出了这滴精血核心处属于林家血脉的本质,以及其中那股纯净、平和的意念。虽然属性不再完全契合,但那“守护”的初衷是一致的。
最终,那枚带着一丝微不可察暖意的血色符文,成功地烙印在石室地面,与星碑青光缓缓交融,使得周围的青光似乎凝实了微不可查的一丝。
成功了!
林妙可脱力地瘫坐在地,大口喘息,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些许兴奋的笑容。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步,虽然消耗巨大,但这证明了一条可行的歧路——或许不是最快的,但却是属于她林妙可的,融合了净化理念与守护职责的独特道路!
她可以逐步用这种方式,缓慢而坚定地强化封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净火的掌控,加深对怨念本质的理解。
前路依然漫长而荆棘遍布,但此刻,她手中终于有了一柄可以自己锻造、开辟前路的工具,而非只能继承前人那沾满血泪的刀。
她收起笑容,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而沉静。休息,恢复,然后继续。
微光虽微,已可照亮脚下的荆棘;歧路虽险,心之所向,便是她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