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的时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
但在青川,七个月的日夜足以让这片土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首先体现在街头巷尾。
曾经盘踞在县城各个角落,各路的黑恶势力及其附庸被连根拔起后,最直观的数据来自县公安局的每周治安简报。
七个月内,全县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81.2%;
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93.5%。
曾经是重灾区的城关镇,更是创下了连续四十五天“零报案”的记录。
街面上那些游手好闲的“精神小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定时巡逻的警车和随处可见的治安岗亭。
老百姓晚上出门的安全感,不再是一句空话。
这些显着社会成效的背后,是周云帆和张强二人,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
“名单我看过了。”周云帆的指尖,在一份多达三十七人的名单上轻轻敲了敲,“这里面,有几个是周正国在的时候提拔起来的老人,资历深,关系广,阻力不小吧?”
小李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是的,书记。特别是交通局的刘副局长,昨天还托人带话,想……想请您吃个饭,‘增进一下感情。”
周云帆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吃饭就不用了。”他将名单往前一推,语气不容置疑,
“通知纪委的同志,今天上午十点,准时到交通局,就地宣布处理决定。告诉他们,我的原话——谁不服,谁有意见,让他直接来我办公室谈。我随时恭候!”
“是!”小李的腰杆,瞬间挺得笔直。
这就是青川的新气象。没有了过去那些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没有了那些推诿扯皮的官场太极。
只有两个字——规矩。
在周云帆的主导下,一场名为“清风行动”的干部作风整顿,席卷了青川所有的局委办。
三十七名与张、钱两家有牵连,或是在过往工作中存在严重“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中层干部,被就地免职,或调离岗位。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这是由林远亲自审定,孟彦和顾盼共同完善。
变化,体现在政府的办事大厅。
以往企业办个审批,没有个把月、不跑个七八趟、不塞上几个红包,根本想都不要想。
现在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批文,最慢只需要三天。
所有流程线上可查,所有进度公开透明。
一名来自温州,原本只是抱着试探心态来考察投资环境的商人,在亲身体验了“三天拿到营业执照和环评初审意见”的“青川速度”后,当场拍板追加了五千万的投资,在开发区建了一座全新的服装加工厂。
这种变化对于那些嗅觉最灵敏的资本来说,比任何华丽的招商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变化的核心在青川建投。
在青川建投集团总部,孟彦正在主持另一场“规矩”的确立。
偌大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坐在他对面的,是新组建的建投集团核心领导班子。
总工程师李珂,财务总监赵静,还有几个新提拔上来的项目部负责人。
气氛,有些凝重。
“孟总,”新任的总工程师李珂,一位严谨到有些刻板的技术专家,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指着面前那份厚厚的合作协议草案眉头紧锁,
“江钢那边提出的技术标准,比我们之前的县内标准,高了至少两个等级。特别是关于特钢基地地基的‘抗沉降系数’和‘混凝土标号’,要求极其苛刻。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的建造成本至少要上浮百分之十五。这……这超预算了。”
财务总监赵静立刻补充道:“是的,孟总。上浮百分之十五,意味着我们第一期的资金,会提前三个月用完。后续的资金缺口会非常大。我个人建议,是不是可以和江钢那边再谈谈,让他们适当降低一些非核心区域的标准?”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孟彦的身上。
这是一个典型的“成本”与“质量”的博弈。
换做以前的领导,十有八九会选择“折中”,选择“变通”。
孟彦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那片已经初具雏形的工地,声音平静有力。
“各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我们建这个特钢基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还是为了给青川留下一个能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工业基石?”
“林书记把这个摊子交给我们,不是让我们来当一个精打细算的‘会计’,而是让我们来当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总设计师’!”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钱不够,我去找银行谈,去找市里、甚至省里要政策!预算超了,我来签字我来负责!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严厉,“标准一个毫米都不能降!!”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让整个会议室都陷入了绝对的寂静。
“我同意孟总的意见!”总工程师李珂第一个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激动,
“妈的,老子搞了一辈子技术,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不就是标准高吗?他德国人能做到的,我们青川的工人,也一样能做到!”
“资金方面,我立刻带队,重新做一份详细的财务压力测试报告,并制定三套备用融资方案!”财务总监赵静也紧跟着表态。
一场潜在的危机,在孟彦的强势表态下,变成了一次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战前动员。
.......
作为林远手中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县属国资平台,这里是所有变革的发动机。
孟彦在正式兼任国资委主任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授权。
他用两周时间,快刀斩乱麻,完成了对整个建投集团内部的组织架构重塑。
一批有能力、有干劲,但在过去一直被打压的年轻技术骨干,被破格提拔进入了核心领导层。
原战发部的副部长李珂,一位三十五岁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被任命为集团总工程师。
原财务部的会计主管赵静,一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女将,被提拔为集团财务总监。
全新的领导班子,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一个月前,江钢集团与青川建投的深度合作协议,在青川县政府会议室正式签署。
合作的核心,是总投资额高达一百二十亿的“江南省高精特种钢材生产基地”项目。
由江钢集团提供技术、设备和核心管理团队,由青川建投负责提供土地、配套设施建设和本地资源协调。
项目一期工程,将直接为青川县提供超过三千个就业岗位,其中包含八百个高技术工种岗位。
半个月前,德国克虏伯集团首席技术官汉斯,带领着一个由集团董事会成员和旗下精密制造公司cEo组成的豪华考察团再次抵达青川。
当看到那个曾经污水横流的旧厂区,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塔吊林立、规划整齐的现代化工业园工地时,这位严谨的德国老头,毫不掩饰自己的震惊。
“林!孟!”在庆功晚宴上,汉斯用他那依旧生硬的中文说道,
“你们不是在建设,你们是在创造奇迹!克虏伯集团董事会已经一致通过,我们希望能在特钢基地的旁边,再投资三十亿,建设一个‘中德精密轴承产业园’!我们出设备,出技术,甚至可以帮助你们,建立一个我们德国标准的‘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汉斯的提议,在青川的决策层内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笔新的投资。
这代表着青川的工业化之路,从一开始就站上了一个国际化的、高标准的起点。
而对于那些曾经被孟彦“逼着”出血的本地商人来说,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心情则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
青川县城东,锦绣江南项目指挥部,朱海坤正忙的热火朝天。
因为朱海坤为了图个吉利,特意将名字改成了丽景花园
现在他的面前,不再是荒草丛生的烂尾工地,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海洋。
几十栋曾经只剩下灰色混凝土框架的烂尾楼,如今已经全部重新搭上了脚手架,数千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
“朱总,财务部那边刚出的初步核算。”他的心腹助理丽丽,快步走到他身边递上了一份报表,声音里压抑不住兴奋,
“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和县里刚刚下发的‘人才引进住房补贴’新政,我们当初投入的那六个亿,不仅不会亏,反而……反而至少能再赚两个亿!”
朱海坤接过报表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他当初是被孟彦以“半胁迫”的方式,凑了整整六个亿,接手了这个谁碰谁死的烂尾楼盘。
在他看来这六个亿,就是买一张“投名状”,是喂给新政权,换取自己下半辈子平安的“保护费”,早就做好了血本无归的打算。
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他认为至少要烂在手里十年八年的“巨坑”,竟然真的被盘活了!
林远和孟彦的手段,堪称点石成金。
他们没有直接给钱,而是给了一连串精准无比的“组合政策”:
第一步,由新成立的县国资委出面,协调银行,为这个项目提供了一笔长达五年的低息“盘活贷”,解决了最大的资金链问题。
第二步,县规划局重新出具规划,将楼盘旁边一块原本荒废的土地,直接划拨成了“青川县第一实验小学”和“县人民医院分院”的建设用地。
第三步,也是最牛逼的一步,县政府办公室正式下发红头文件,宣布将丽景花园列为“青川县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指定配套住房”,并出台了一系列极具诱惑力的购房补贴和落户政策。
这三板斧下来,一个烂尾盘瞬间就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学区房”和“人才公寓”!
消息传出当天,售楼处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那些即将跟随江钢项目、克虏伯项目、乃至随着“天枢智能”项目而来的数千名高学历、高收入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成了强势购买力。
“丽丽,”朱海坤看着远处那片生机勃勃的工地,喃喃自语,
“你说,孟总当初‘逼’我们拿出这六个亿的时候,是不是……是不是就已经把今天这一切都算好了?”
丽丽没有回答,但她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哪里是“敲诈”?
那分明是政府硬塞到他们手里的一场天大的富贵。
“朱总!朱总!”就在这时,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工地负责人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德国人来了!克虏伯集团的那个汉斯,带着好几个德国专家,说要来我们这里看看!”
朱海坤的脑子里,“嗡”的一声。
他立刻意识到,幸福再次降临,来的太过突然。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深吸一口气脸上堆起了最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
“汉斯先生!欢迎!欢迎您莅临我们丽景花园指导工作!”
如果说工业和物流是青川经济腾飞的两翼,那么林远布局的其他产业,则像雨后春笋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青川石砚文旅小镇,在林远的主导下,完成了最后一期的古建筑修缮和商业街区改造。
来自江州和周边省市的游客,像潮水般涌入。
那些曾经只能靠着几亩薄田度日的本地村民,如今都成了客栈老板、饭店掌柜、或是制作石砚的工艺品大师。
仅仅最近两个月小镇的旅游综合收入,就突破了八千万,这个数字是往年同期的二十倍。
城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第一批由省农科院专家指导培育的“青川高山有机番茄”,刚刚成熟就被来自沪市和京城的高端生鲜电商,以每斤三十元的价格预购一空。
张强甚至亲自上阵,搞了一场“县长直播带货”,半个小时,就卖出去了十万斤。
而最让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那家由孟彦亲自挂帅,悄无声息成立的“青川数字科技公司”。
没有人能想明白,一个贫困县为什么要去碰“算力”这种听起来就虚无缥缈的高科技。
直到半个月前,一则由省科技厅官网发布的新闻,才揭开了谜底。
新闻内容很短:青川数字科技公司,已与中科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内领先的AI算法公司“天枢智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青川数据中心,将为其提供部分AI大模型的训练算力支持。
这条新闻,在江南省的科技圈和金融圈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所有人都知道,AI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消耗是天文数字。
而“天枢智能”,正是国内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
青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从一众一线城市手里抢到这块肥肉?
答案被写在了青川县政府递交给省发改委的一份报告里。
能源优势,青川境内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发电站,能为数据中心提供极其廉价且稳定的清洁能源。
其电价成本,比东部沿海地区低了近百分之四十。
政策优势, 林远亲自带队,向省里争取到了“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试点补贴。
人才优势, 孟彦利用柳氏集团的资源,从沪市和深圳,高薪挖来了一个由行业顶尖专家组成的运维团队。
当这三张牌打出来的时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这根本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冒险。
这是对未来科技风口的抄底。
短短半年多的光阴。
工业、物流、文旅、农业、科技……
林远当初在地图上画下的那一个个圈,如今不再是纸面上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