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号” 教学舰驶入熔岩地脉区时,舷窗外的景象瞬间从幽冥地脉的暗灰转为灼热的橙红 —— 无边无际的液态熔岩在星空中翻滚,泛着刺眼的光芒,每一次岩浆喷发都伴随着震天的轰鸣,炽热的热辐射即使隔着教学舰的多层隔热屏障,也让舰内温度上升了 3c。实习守护者们纷纷靠近舷窗,却又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 这是他们第一次直面如此 “狂暴” 的地脉环境,连呼吸都仿佛带着灼热的气息。
教学舰的探测仪屏幕上,地脉能量信号呈现出不稳定的橙红色,能量浓度在 18% 到 22% 之间剧烈波动,温度数值更是飙升至 650c,远超 250c的安全阈值 —— 这是地脉能量与熔岩能量过度融合导致的热失衡迹象。“熔岩地脉区的核心是‘地脉能量与熔岩能量共生且易热失衡’,” 小萤站在舰桥,声音因环境高温而略带沙哑,却依旧清晰坚定,“熔岩能量会持续为地脉注入热量,一旦热量无法及时疏导,地脉就会因过热引发爆炸,甚至导致整个星域的能量连锁反应。今天的培训主题,就是‘熔岩地脉热平衡维护与应急降温’,核心是学会‘用精准调控疏导热量,用协同配合守护地脉平衡’。”
教学舰停靠在熔岩地脉区的 “熔岩监测站” 时,迎接他们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 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围着大型降温设备忙碌,设备喷出的淡蓝色冷源能量与熔岩的橙红色光芒交织,在监测站周围形成一道短暂的 “冰火交织” 奇观。监测站站长是一位皮肤黝黑、手臂布满烫伤疤痕的中年守护者,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笑着说:“欢迎你们!这里的熔岩能量每天都会有三次峰值,每次峰值都会让地脉温度升高 50c,我们的降温设备已经连续运转了半年,就怕哪天撑不住。”
小萤团队带着实习守护者们前往核心区 “熔岩制衡阵”—— 这里保留着当年修复的远古阵法,阵眼处的 “冷脉晶核” 释放着淡蓝色的冷源能量场,如同一片冰雪绿洲,将周边的熔岩热流疏导至安全区域,地脉能量也在此处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热平衡。监测站为培训准备了 “热流探测仪” 和 “冷源能量导管”,前者能实时追踪熔岩热流的流动轨迹与温度,后者则可将冷脉晶核的能量输送至过热区域,实现精准降温。
“第一个任务是‘熔岩热流监测与轻度降温’。” 阿岩取出二十台 “热流探测仪”,分发给实习守护者,“仪器显示的橙红色越深,代表热流温度越高;当温度超过 500c时,地脉就会出现过热风险。现在,你们分组在制衡阵周边 2 公里范围内监测,找到 3 处热流聚集区,用冷源能量导管进行轻度降温,记录降温前后的温度变化 —— 记住,降温时要顺着热流流动方向疏导,不能强行阻断,否则会引发热流反弹。”
实习守护者们分成五组,带着设备和导管深入熔岩地脉区。小霜组刚走出制衡阵的能量范围,热流探测仪就从淡橙红变成深橙红,显示温度达到 520c—— 此处的熔岩热流形成了一道狭窄的 “热流通道”,地脉能量在通道中被反复加热,浓度虽维持在 20%,温度却持续攀升。小霜按照小萤的教导,将冷源能量导管的一端连接到制衡阵的冷脉晶核,另一端对准热流通道的入口,淡蓝色的冷源能量顺着导管流入通道,如同一条冰雪溪流,与橙红色的热流交汇 —— 探测仪的温度数值从 520c缓慢降至 450c,热流的流动速度也趋于平稳。
“原来降温不是‘灭火’,而是‘疏导’!” 小霜兴奋地说,之前他以为面对高温只能强行降温,现在才明白,熔岩地脉的守护核心是 “顺势疏导”,而非与狂暴的热流对抗。而小羽组则遇到了更复杂的情况:他们在一处熔岩漩涡旁,发现热流温度高达 600c,地脉能量已出现 “沸腾” 迹象,若不及时处理,会在 1 小时内引发局部爆炸。
“不能直接用冷源能量!” 小羽立刻阻止组员,“温差太大,直接注入冷源会让熔岩瞬间凝固,堵塞热流通道,反而加剧地脉过热!我们需要先用地脉能量结晶构建‘热流分流阵’,将漩涡的热流分散,再分区域注入冷源。” 他们快速在熔岩漩涡周围布置分流阵,淡绿色的能量屏障将集中的热流分成三道支流;随后,小羽带领组员分别在三道支流旁连接冷源导管,淡蓝色能量缓慢注入 —— 热流温度从 600c逐步降至 500c,地脉能量的 “沸腾” 迹象也彻底消失。
“面对狂暴的自然能量,‘蛮干’只会适得其反,” 小羽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这次经历让她深刻理解,协同配合与科学策略,才是极端环境下守护地脉的关键。
就在所有小组完成轻度降温任务,准备返回监测站时,监测站的警报突然尖锐地响起 —— 熔岩地脉区的 “熔岩峰值期” 提前到来,且强度远超预期。探测仪显示,制衡阵周边的熔岩热流温度从 450c骤升至 700c,冷脉晶核的能量储备快速下降,从 80% 降至 50%;更危险的是,制衡阵东侧的一片地脉带出现 “热流倒灌”,橙红色的熔岩热流顺着地脉裂缝涌入,地脉温度瞬间突破 750c的临界值,能量浓度也从 20% 飙升至 28%,随时可能引发爆炸。
“热流倒灌!地脉要爆炸了!” 监测站站长焦急地喊道,“我们的主降温设备已经过载,只能靠你们了!”
小萤立刻召集实习守护者,她的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却依旧充满力量:“这是熔岩地脉区最致命的危机!我们需要分三步行动:第一步,加固制衡阵,为冷脉晶核补充能量;第二步,在热流倒灌处建立‘多层分流防线’,分散热流压力;第三步,用所有备用冷源设备进行集中降温,将地脉温度降至安全阈值。现在,各组立刻分工,五分钟后行动!”
各组瞬间进入战斗状态,没有丝毫犹豫 —— 经历了幽冥地脉的黑暗挑战,他们早已学会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小霜组主动承担 “加固制衡阵” 的任务,他们带着星金粉末,在冷脉晶核周围绘制 “能量增强阵”,将教学舰的备用能量通过导管注入晶核,晶核的淡蓝色光芒从微弱逐渐变得耀眼,能量储备从 50% 回升至 65%;小薇组则负责 “建立分流防线”,他们冒着被热流灼伤的风险,在倒灌处快速布置三道分流阵,淡绿色的能量屏障如同三道闸门,将汹涌的热流分成多股小支流,倒灌速度明显减缓;小羽组则带领其他小组,将所有备用冷源导管连接到倒灌处,淡蓝色的冷源能量如同瀑布般注入,与橙红色的热流激烈碰撞,产生大量白色蒸汽。
“地脉温度开始下降了!750c→700c→650c!” 小霜的声音带着兴奋,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 他知道,只要温度没降至安全阈值,危机就未解除。小萤则亲自操控教学舰的主冷源设备,将能量输出调至最大,一道巨型冷源能量束从舰首射出,精准覆盖热流倒灌区域,地脉温度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经过三小时的持续作战,地脉温度终于降至 250c的安全阈值,热流倒灌彻底停止,冷脉晶核的能量储备也回升至 70%。当最后一道热流被疏导至安全区域时,实习守护者们瘫坐在地上,防护服上沾满了灰尘和熔岩碎屑,不少人的手臂被热辐射灼伤,却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 他们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更在极端压力下,展现出了远超预期的协同作战能力。
“你们比我们当年做得更好,” 小萤走到他们身边,眼中满是骄傲,“熔岩地脉的守护,最考验的就是团队协作 ——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单独对抗狂暴的热流,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守住地脉平衡。今天,你们做到了。”
接下来的两天,小萤团队为实习守护者们设计了更贴近实战的 “高温挑战”:在监测站的 “熔岩模拟舱” 中,人为制造 “冷源能量中断”“多区域热流倒灌” 等极端场景,让他们练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快速制定协同方案;还带他们参与 “冷脉晶核维护”—— 定期为晶核注入极地冷源结晶,确保其冷源能量输出稳定,这是熔岩地脉区长期守护的核心。
培训最后一天,实习守护者们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为熔岩地脉区设计 “长期热平衡维护方案”。小霜组提出,在热流频繁区域布置 “自动分流装置”,实时疏导聚集的热流;小薇组建议,组建 “热流巡逻队”,在熔岩峰值期前提前做好降温准备;小羽组则补充,在制衡阵周边种植 “耐热地脉草”—— 这种植物能吸收少量熔岩热量,释放微量冷源物质,辅助维持热平衡,同时还能作为热流异常的 “预警信号”(叶片发黄代表温度过高)。他们的方案被监测站站长当场采纳,站长激动地说:“这些方案比我们现有的更全面,有了它们,我们再也不用怕熔岩峰值期了!”
告别时,监测站为每位实习守护者送上了 “熔岩守护徽章”—— 徽章由耐高温的星金与熔岩结晶混合制成,表面刻着熔岩制衡阵的纹路,在高温环境中会泛着淡蓝色光芒,象征着 “以冷静对抗狂暴,以平衡守护地脉”。“这枚徽章不仅是对你们的认可,更是一种责任,” 站长郑重地说,“希望你们以后无论面对多么狂暴的环境,都能记得今天的经历 —— 真正的守护,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群人的协同作战。”
小萤也为实习守护者们准备了礼物 —— 一本《熔岩地脉热平衡笔记》,里面记录着不同热流场景的疏导方法、冷源能量的精准调控技巧,还有她团队当年修复制衡阵时,与熔岩热流对抗的详细经历。“这本书里的每一次降温,都是我们与狂暴能量的‘智慧对话’,” 小萤说,“未来你们遇到极端高温地脉危机,或许能从这些对话中,找到协同作战的方向。”
“传承号” 驶离熔岩地脉区时,实习守护者们站在甲板上,手中的熔岩守护徽章在橙红色的星空中泛着淡蓝色光芒,与远处的熔岩制衡阵相互呼应。小霜看着逐渐缩小的制衡阵,轻声说:“以后我要再来这里,加入热流巡逻队,用我们设计的方案守护这片地脉,让狂暴的熔岩,永远成为星穹中一道安全的风景。”
回到教学舰的模拟舱,小萤翻开新日志,在幽冥地脉区的记录后写下:“熔岩地脉区培训圆满结束,实习守护者们不仅掌握了极端高温下地脉热平衡的维护技巧,更深刻理解了‘协同作战’的守护本质。原来地脉守护的最高境界,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强大,更是团队力量的凝聚 —— 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最狂暴的环境中,守住地脉的平衡与星穹的和平。这是熔岩地脉区教给我们所有人的最重要的一课。”
阿木指着星图上的 “虚空地脉区”,笑着说:“下一站去虚空地脉区吧!那里的地脉能量与虚空引力共生,环境最极端,能让孩子们学习‘虚空环境下地脉锚定与能量防护’,跟之前的黑暗、高温环境守护形成互补,让他们真正成长为能应对所有极端场景的守护者。”
小萤点头,目光望向舷窗外 —— 熔岩地脉区的橙红色逐渐被星穹的深邃黑暗取代,但实习守护者们眼中的坚定与默契却丝毫未减。她知道,“传承之旅” 已接近尾声,虚空地脉区将是他们的 “终极考核”,但只要始终带着 “精准调控的智慧” 和 “协同作战的信念”,新一代守护者就一定能接过守护的接力棒,让星穹的地脉平衡永远延续,让和平的光芒永远照耀星穹的每一片星域,直到宇宙的永恒。
从楚玄武的 “孤身探索,以勇气对抗狂暴”,到林晓星的 “建立体系,以技术疏导能量”,再到小萤团队的 “以智慧调控 + 协同作战,全面守护热平衡”,星穹的守护理念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升华 —— 守护不是与自然的对抗,而是与团队的协作,是在狂暴中寻找平衡,在危机中凝聚力量的过程。每一代守护者都在为星穹的地脉守护增添新的维度,每一次培训都在为新一代守护者注入新的灵魂,而这份灵魂,终将让星穹的每一寸地脉、每一种环境,都能在守护中安稳存在,直到宇宙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