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风带着燥热掠过菜田时,乐乐正蹲在邻县的“救命菜”基地里,手把手教农户给菜苗搭遮阳网。远处的田埂上,几个戴着草帽的身影来回穿梭,是张村长带着村里的种植能手来“传经送宝”——自从头茬“救命菜”卖出好价钱,张村便主动成了邻县的“技术后盾”,这让乐乐心里满是欣慰。
“遮阳网得离菜苗两尺高,既能挡强光,又不耽误通风。”乐乐边说边调整网绳,指尖被晒得发红也不在意。旁边的王大婶拿着小本子记个不停,时不时抬头问:“乐乐,这菜要是长得太密,要不要间苗啊?”没等乐乐开口,张村长老远就接了话:“要!太密了不透气,容易生虫,上次我们村就是间了苗,菜长得又大又嫩!”说着,他蹲下身,熟练地拔出几棵弱小的菜苗,“你看,拔下来的小苗也别浪费,洗净了能凉拌,咱们山里人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王大婶听得连连点头,又指着田边的蓄水池问:“这水够浇到秋收不?万一遇着干旱咋整?”乐乐起身指向不远处的山坡:“我们跟县里申请了节水灌溉项目,过几天就来装滴灌带,到时候打开阀门就能浇地,又省水又省心。”话音刚落,老陈开着小货车拉着肥料来了,车斗里除了有机肥,还有几箱包装精致的小瓶子。“这是城里农科院朋友寄来的生物防虫剂,”老陈搬下箱子,笑着说,“喷上这个,虫子不敢来,菜还能卖个好价钱,咱们的‘救命菜’也能变成‘放心菜’!”
正说着,乐乐的手机响了,是城里的社区主任打来的。“乐乐啊,你们基地的‘救命菜’在咱们社区太受欢迎了!上次团购的菜刚吃完,居民们又催着要订,还有几家餐馆也想跟你们长期合作呢!”电话里的声音满是急切,乐乐心里一暖,连忙说:“您别着急,邻县这茬菜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到时候我让老陈多送几车过去,保证新鲜!”挂了电话,她跟围过来的农户们分享这个好消息,大家瞬间炸开了锅,王大婶激动地抓住乐乐的手:“真的?那咱们的菜就不愁卖了?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乐乐用力点头:“不仅不愁卖,咱们还能卖个好价钱,等赚了钱,咱们再把菜田扩大,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半个月,乐乐和老陈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田里指导农户收割、打包,晚上则在灯下统计订单、联系运输。邻县的农户们也干劲十足,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收割,沾满泥土的脸上满是笑容。收割那天,村里的孩子们也来帮忙,小石头拎着小篮子,把刚割下来的菜苗整齐地摆进筐里,嘴里还哼着自编的儿歌:“救命菜,绿油油,种在田里有盼头;收了菜,卖了钱,日子越过越香甜……”
第一批“救命菜”运往城里那天,邻县的村民们自发来到村口送行。王大婶塞给乐乐一篮刚煮好的玉米,眼眶红红的:“乐乐,多亏了你,咱们村才有今天,这玉米你带着路上吃!”乐乐接过玉米,心里满是感动。货车缓缓驶离村口时,她看到孩子们追着车跑,手里举着画着“救命菜”和向日葵的牌子,嘴里喊着:“乐乐姐姐,下次再来!”
货车驶上公路,老陈笑着说:“没想到咱们这‘救命菜’不仅救了山区的急,还成了城里人的香饽饽。”乐乐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忽然有了新的想法:“咱们可以搞个‘田园体验游’,让城里的人来山区体验种菜、收割,既能让他们吃到新鲜的菜,又能帮农户们多赚点钱,你觉得咋样?”老陈眼睛一亮:“好主意!这样一来,咱们的‘救命菜’就不只是菜了,还能连接都市和田园,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
回到基地,乐乐立刻开始筹备“田园体验游”的事情。她在网上发布了招募信息,没想到刚发出去没多久,就收到了很多报名消息。有带着孩子来体验生活的家长,有想感受田园风光的年轻人,还有想学习种植技术的创业者。看着一条条报名信息,乐乐仿佛看到了都市与田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救命菜”就是桥上最亮眼的风景。
这天晚上,乐乐坐在基地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手里拿着小石头送的彩色石子。她想起自己刚从都市回到田园时的迷茫,想起第一次种出“救命菜”时的喜悦,想起山区农户们期待的眼神,心里满是感慨。她知道,“我种的菜能救命”这句话,早已超越了菜本身的意义——它是希望的象征,是连接都市与田园的纽带,是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力量。
夜风轻轻吹过,院子里的向日葵苗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美好。乐乐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眼神坚定。她知道,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山区需要帮助,还有很多都市人渴望亲近田园。但她不怕,因为她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手中有种子,脚下有土地,就一定能让“救命菜”的故事,在都市与田园之间,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