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蜜浆的甜香还没散尽,菜畦边的旧木桌上,那部从都市带回的老式座机突然响了。铃声带着电流的滋滋声,像从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钻出来的呼救——听筒上还沾着银莲的露水,按键缝里卡着去年秋天的菜籽,最底下的“9”键磨得发亮,是我刚回村时,总忍不住按母亲医院号码的地方。
“是市一院的张医生。”我擦了擦听筒上的泥,刚接起来,那边的声音就带着急:“小苏,上次你送的银莲提取物,对那个罕见病患儿有效!能不能再送一批?家属从都市赶过来了,就在医院等着。”
我往竹篮里装刚采收的银莲,叶片上还沾着晨露。街坊奶奶凑过来:“又是城里来的急事儿?”她帮我把篮沿的绳系紧,“你看这菜,从都市人瞧不上的野草,变成救命的宝了。”竹篮晃了晃,里面的银莲茎撞上了我特意留着的都市地铁卡,卡面上的“人民广场”四个字,早被田园的雨水泡得模糊。
家属是对年轻夫妇,穿着都市商场买的冲锋衣,鞋上却沾满了田埂的泥。女人一看见菜畦里的银莲,突然蹲下来哭了:“张医生说,这花是孩子最后的希望。我们在都市跑了十几家医院,钱花光了,就差放弃了……”男人从公文包里掏出病历,纸页边缘卷着毛,夹着的都市医院缴费单,金额数字刺眼。
我把银莲放进石磨旁的竹篮,指着菜畦角落:“你们看,那几株长得最壮的,是用都市写字楼的旧土种的。”去年有都市朋友寄来办公室的废土,我掺了田园的腐殖质,竟让银莲长出了抗病害的新根,“土地不分城里城外,只要肯扎根,就能长出救命的东西。”
正说着,孩子举着石磨碾好的星蜜浆跑过来,杯沿沾着的浆汁滴在男人的公文包上,晕开一小片金红色。“叔叔,喝了这个,小弟弟就不疼了。”男人愣了愣,接过杯子时,指尖碰着杯沿的银莲纹——那是我用都市带回的旧钢笔刻的,当年在写字楼签合同时,从没想过这支笔有天会用来画救命的花。
家属离开时,竹篮里装着新鲜银莲和星蜜浆。女人突然从包里掏出个都市超市的购物袋,里面是包真空包装的都市土壤:“这是孩子病房窗外的土,您能帮着种种吗?我们想让他知道,都市里也能长出希望。”我接过土袋,发现上面印着的超市地址,离我当年上班的写字楼只有两条街。
电话又响了,是沙漠归田人:“上次送的银莲籽长出苗了,救了队迷路的都市大学生!”我望着菜畦里随风摇晃的银莲,突然明白:从都市带回的不只是菜种和回忆,是让两种土地握手的可能——田园的菜能往都市走,都市的土也能在田园发芽,而“救命”的从来不止菜,是相信“在哪里都能扎根生长”的勇气,是让每份绝望都能遇见土壤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