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的“基地升级计划”雄心勃勃,但巨额的资金缺口像一道天堑横亘在面前。他动用了所有人脉,跑遍了省市县各级部门,磨破了嘴皮子,虽然争取到了一些政策支持和贷款意向,但距离预算总额仍有不小的差距。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梁致远从省外带回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一家名为“长青资本”的投资基金,对大健康产业非常感兴趣,尤其看好拥有道地药材资源和核心技术的中医药企业,主动表达了投资意向。
“张总,”梁致远在视频会议里难掩兴奋,“‘长青资本’背景雄厚,投资风格稳健,注重长期价值。他们看中的正是我们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地涌金莲’这样的独家品种。如果能引入他们的资金,基地升级的资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个消息如同久旱逢甘霖,让张大山看到了希望。他立刻让梁致远安排与“长青资本”的代表进行初步接触。
接触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长青资本”派来的投资总监对大山药业的GAp基地、研发能力和品牌口碑赞不绝口,对张大山的创业经历和务实作风也十分欣赏。双方很快就投资额度、估值和合作框架达成了初步共识。
然而,当谈到最核心的公司控制权和未来发展方向时,分歧开始出现。
“长青资本”希望获得董事会的一个席位,并对重大投资决策拥有一票否决权。同时,他们明确表示,希望大山药业未来能更专注于高利润的保健品和成药开发,甚至可以考虑逐步剥离利润较薄的初级原料业务,以实现更快的资本回报。
这两个条件,像两根针,扎在了张大山的心尖上。
晚上,张大山把李秀云、周明、王斌这几个最核心的老伙伴叫到家里,关起门来商量。
“一票否决权?那不等于把方向盘交给别人了?”周明第一个表示反对,眉头拧成了疙瘩,“咱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以后干啥还得看别人脸色?不行!”
王斌也忧心忡忡:“剥离原料业务?这更不行啊!咱们的根就在这儿!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品牌和研发就是空中楼阁!‘华东药业’为啥老卡咱们脖子?不就是因为咱们有源头优势吗?丢了原料,就等于自断臂膀!”
李秀云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也充满了担忧。她深知,大山药业的竞争力,恰恰在于从种植到研发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砍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动摇根基。
张大山沉默地抽着烟,听着伙伴们的意见,心里翻江倒海。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引入资本,就像引狼入室,搞不好就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甚至偏离创业的初心。可是,没有这笔钱,基地升级计划就可能搁浅,面对越来越高的行业门槛和“华东药业”的步步紧逼,公司很可能错失发展机遇,甚至被淘汰出局。
一边是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一边是企业控制权和战略方向的坚守,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
“大山,你得想清楚。”李秀云终于开口,声音轻柔却分量十足,“咱们办这个企业,到底是为了啥?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怎么快怎么来。但如果还想留着咱靠山屯的根,还想把‘道地药材’这块牌子扛下去,有些底线,就不能退。”
张大山抬起头,看着妻子和几位老兄弟坚定而信任的目光,心里渐渐有了答案。
第二天,他给梁致远回了电话,语气平静而坚定:“老梁,回复‘长青资本’,感谢他们的青睐。但一票否决权和剥离原料业务这两条,我们无法接受。大山药业的根在土地,魂在传承,我们不能为了钱,把根和魂都卖了。合作可以谈,但必须以保持我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产业链为前提。”
电话那头的梁致远沉默了片刻,最终叹了口气:“我明白了,张总。我会尽力去谈,但恐怕……希望不大。”
挂了电话,张大山走到窗前,看着远处云雾缭绕的靠山屯,心里反而踏实了。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基地升级的钱,再想办法,哪怕慢一点,难一点,也不能以放弃根本为代价。
这次与资本的接触,虽然无果而终,却让张大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必须坚守的基石,也让核心团队的凝聚力经受住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