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漫步在夕阳西斜时结束。与老学者告别后,节目组并未安排晚间拍摄,给了他们难得的自由时间。
古镇的夜晚不同于白日的喧嚣,青石板路映着红灯笼的光,静谧而安宁。两人没有回酒店,而是随意找了一家临河的小茶馆,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缓缓流淌的河水,以及河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
一壶清茶,几样本地特色的茶点。没有摄像机紧跟,只有偶尔路过窗下的零星游客和茶馆里低低的谈笑声。
刘亦菲捧着温热的茶杯,看着窗外夜色中的乌篷船缓缓划过,忽然轻声开口,话题却跳回了白天未曾深入的方向:“其实……我挺好奇的。”
江瑾辰抬眼看她,用眼神询问。
“就是那篇文章里说的,”她斟酌着用词,声音放得更轻,确保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婚前协议。外面的人,好像都觉得这是个天大的事,要么极力否认,要么视为理所当然的算计。”
她顿了顿,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他脸上,带着纯粹的好奇,而非质疑:“你是怎么看的?在你……原本的认知里。”她知道,以他的出身和所处的世界,这或许是一个司空见惯甚至必备的程序。
江瑾辰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呷了一口。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片刻的神情。
“一种风险控制工具。”他放下茶杯,语气是他惯常的理性分析模式,听不出太多情绪,“明确权责,规避未来可能的经济纠纷,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这是最符合他商业思维模式的答案,冰冷,但真实。
刘亦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也落在她眼中,那层商业精英的冰冷外壳似乎褪去些许,露出底下更本质的东西,“工具适用于没有生命、或价值可量化的资产。”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寻找更准确的表达:“感情,承诺,未来的可能性……这些无法用条款量化,也不应被框定上限。”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所以,它不适用。”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清晰而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不是感性的浪漫宣言,而是经过他缜密思考后,得出的一个更高级、更符合他内心准则的结论——有些领域,商业规则应当止步。
刘亦菲看着他,看着他眼中那份罕见的、褪去所有算计后的坦诚。她忽然明白了,他之前在采访中那句“源于情感,基于尊重”并非虚言,而是他真正践行的准则。他只是用了另一种语言体系来表达。
她忍不住笑起来,不是戏谑,而是带着一种深切的了然和暖意:“所以,江总是做了一次非标投资?风险和收益都无法预先建模的那种?”
她用了他的语言来理解他的世界。
江瑾辰闻言,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微微颔首:“嗯。并且,拒绝任何对冲。”
这是一句承诺,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重的承诺。在他认定的领域里,投入便是全盘押注,没有退路,也不留退路。
刘亦菲的心口像是被温热的茶水熨过,暖意弥漫开来。她不再追问,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她伸出手,覆盖在他放在桌面的手背上。
他的手指微动,反手将她的手握住。两人的戒指在灯下轻轻相碰。
窗外,一艘乌篷船摇着橹划过,船歌隐约传来,又渐渐远去。河面的灯火碎影随着水波荡漾。
有些话,无需说得太满。有些心照不宣,远比一纸协议更有分量。
夜风带着水汽和凉意从窗口吹入,却吹不散两人之间那无声流淌的暖意与坚定。
茶馆里的低语声、窗外的流水声,仿佛都成了此刻的注脚。
风险固然存在,但相比于所能得到的,他心甘情愿。而她,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