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微光乍现,旧账本暗藏锋芒
旧纸堆里的惊雷
发现那份可疑的资产处置记录后,陈临海的心跳骤然加速,血液仿佛在瞬间沸腾起来。但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文件混入其他已整理的文件中,面色如常地继续工作,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李伟在镇上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没有确凿的证据,仅凭一份多年前的旧文件,根本动不了他分毫,反而会打草惊蛇,给自己招来更大的麻烦。
接下来的几天,陈临海表面依旧埋首于故纸堆,实则开始有目的地搜寻与那家镇办编织厂、以及与李伟经手的其他资产处置、项目拨款相关的所有文件。他做得极其小心,利用档案室无人问津、管理混乱的便利,悄无声息地调阅、比对、拍照留存。
这个过程如同大海捞针,且充满风险。但他凭借着惊人的耐心和细致,竟然真的又发现了不少疑点:几笔数额不大的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去向模糊;一份小型水利工程合同的乙方公司与李伟妻弟的名字有关联;甚至还有一些招待报销单据的签字和事由经不起推敲……
这些单看起来似乎都是“小事”,可能用“历史遗留问题”、“手续不完备”就能搪塞过去,但将它们串联起来,却隐隐勾勒出一条若隐若现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灰色轨迹。尤其是最初的那笔土地转让,涉及的金额和价值最大,疑点也最重。
陈临海将所有这些材料的照片分门别类,加密存储在自己的私人设备里。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王姐和小赵。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动用这些“武器”的时候。他需要等待,等待一个能将这些线索化作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就在他默默收集证据的同时,外面的世界并未因他的蛰伏而停止运转。
一天下午,党政办接到区府办通知,下周三,新任常务副区长周安国将带队下来调研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查看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通知一下来,镇政府大院顿时忙碌起来。钱卫东高度重视,立刻召开会议部署接待和汇报工作。李伟更是兴奋异常,跑前跑后,抢着负责统筹协调,俨然成了迎接老领导的总指挥。他特意将陈临海排除在所有准备工作之外,连会议都没让他参加,显然是想独揽这份“接待之功”,并在周区长面前好好表现,甚至趁机给陈临海上点眼药。
陈临海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暗自冷笑。他对李伟的算盘可谓是心知肚明,李伟如此大费周章地安排这场调研,无非就是想在周安国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借此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调研当天,镇政府大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仿佛在迎接一场盛大的庆典。钱卫东率领着全体班子成员,早早地守候在门口,每个人都显得有些紧张和期待。
当周安国的车队准时抵达时,钱卫东等人立刻迎上前去,与周安国握手寒暄。周安国下车后,面带微笑,与众人一一握手,他的气场比在新枣镇时更为强大,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尽管他的笑容依旧和蔼可亲,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丝区级领导的威严,让人不禁对他心生敬畏。
在参观“枣香情”和“生态黑猪”项目时,王大河和刘茂才憋了一肚子话,想跟周区长说说现在的困难,但都被李伟和他的外甥巧妙地拦下、打断,汇报的都是精心准备的、一片大好的说辞。周安国听着,点头微笑,偶尔问几个问题,目光却似乎不经意地扫视着四周,像是在寻找什么。
陈临海按照李伟的“安排”,一整天都“坚守”在档案室里,仿佛被遗忘的存在。直到调研快结束,周安国准备返回时,他才仿佛不经意地从档案室出来,去洗手间。
在走廊拐角,他“恰好”遇到了正在等候司机的周安国。
“周区长。”陈临海恭敬地打招呼。 周安国看到他,眼睛微微一亮,随即恢复平静,对身边的钱卫东和李伟说:“你们先去前面等我,我跟小陈说两句话。”
钱卫东和李伟对视一眼,眼神有些复杂,但还是笑着应声先走了。
走廊里只剩下两人。周安国看着陈临海,压低声音,快速问道:“最近怎么样?我看他们没让你参与项目?” 陈临海苦笑一下,言简意赅:“谢谢区长关心,我在整理档案,挺好的。” 周安国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他的处境,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和愧疚,他用力拍了拍陈临海的肩膀:“沉住气!是金子总会发光!我那边……暂时还不太好直接插手,但你记住,我盯着呢!”
这时,他的目光扫过陈临海手中拿着的几份看似无关紧要的旧文件,陈临海心中一动,用一种极快的、只有两人能听到的语速,低声说了一句:“区长,我发现了一些关于镇里过去资产处置的旧材料,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想有机会向您请教。”
周安国的瞳孔微微一缩,瞬间明白了陈临海的暗示!他深深看了陈临海一眼,那眼神充满了惊讶、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没有追问细节,只是重重地再次拍了拍陈临海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好!有什么想法,以后可以直接给我发邮件汇报工作!”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开。
陈临海看着周安国离去的背影,知道今天这场“偶遇”,值了。他不仅向周区长传递了自己处境艰难的信息,更埋下了一条关于李伟问题的伏笔,并且获得了一条可以直接向周区长汇报的“绿色通道”!
而此刻,走在前面的李伟,回头看到周区长和陈临海单独说话的一幕,心里莫名地“咯噔”一下,升起一股不太好的预感。
陈临海转身回到档案室,关上门。窗外,调研的车队缓缓驶离。他走到那堆积满灰尘的档案前,眼神不再有丝毫的迷茫和压抑,反而锐利如鹰。
冰冷的“冷灶”之下,复仇的火焰和崛起的野心,已然开始燃烧。
这些沉寂多年的旧纸堆,或许即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