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薄霜悄然落下,给桃源村的山峦田埂披上了一层银纱。杭白菊的丰收喜悦渐渐沉淀为踏实的满足,合作社的账面上添了一笔厚实的收入,家家户户也因这额外的进项而多了几分过冬的底气。
天气转冷,地里的活计少了。但合作社并没有闲下来。林晚趁着农闲,组织社员们开始整理药材仓库,将晾晒好的黄精、玉竹等根茎类药材按品相分等,用草纸包好,存入干燥的陶缸里。巧婶带领的妇女们,则在温暖的作坊里,继续捣鼓着“七白膏”的配方,尝试加入不同的草本精油,提升使用感和香气。
这一日,天色阴沉,似乎酝酿着今冬的第一场雪。林晚和福伯、大山叔围坐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守着一个小小的炭盆,盆里埋着几个红薯,散发着诱人的焦香。屋里暖烘烘的,水壶在炉子上咕嘟作响。
“晚丫头,今年咱们合作社算是迈了一大步。”福伯磕了磕旱烟袋,脸上是藏不住的欣慰,“菊花茶打响了名头,参苗、黄精长势也好,来年开春,就能见着更大的收益了。”
大山叔搓着手,接口道:“是啊,往年这时候,大伙儿都猫冬,心里头闲得发慌,也愁开春的种子钱。今年不一样了,手里有余钱,心里踏实!”
林晚用火钳翻动着炭盆里的红薯,笑了笑:“福伯,大山叔,这只是个开始。咱们不能光靠着卖原材料。我想着,明年开春,除了扩大药材种植,咱们得把‘桃源印记’这个牌子真正做起来。”
“哦?晚丫头你有什么具体想法?”福伯往前凑了凑,神情专注。
林晚掰着手指头说:“第一,咱们得有自己的炮制坊。现在菊花茶是请巧婶她们手工炒,量小,也辛苦。我想引进一套小型的、干净的烘干和包装设备,不仅能做菊花茶,还能处理黄精片、玉竹条,保证品质统一,也提高效率。”
大山叔点点头:“是这个理儿,老靠手工,确实忙不过来,也难做大。”
“第二,”林晚继续道,“巧婶她们的‘七白膏’反响好,说明这条路子走得通。我想明年开春,划出一小块地,专门种些常用的美容草药,比如白芷、白茯苓、甘草什么的。再请巧婶牵头,正式成立一个‘桃源手作’小组,不光做面膏,还可以开发药浴包、安神香囊、驱蚊药草包这些贴近生活的小东西。”
福伯听得眼睛发亮:“这个好!咱们村的媳妇们手巧,又能在家门口挣钱,是好事!”
“还有第三,”林晚的声音沉稳下来,“咱们的根,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后山还有不少荒地,土质其实不错,就是缺水。我想着,能不能申请一下政策,或者合作社自己攒点钱,开春后请人勘测一下,看看能不能打口深井,或者修个小水渠,把那些荒地也利用起来,种上药材或者果树。地多了,咱们的底气才足。”
炭盆里的红薯烤熟了,散发出浓郁的甜香。林晚用火钳夹出来,分给福伯和大山叔。三人一边剥着烫手的红薯,一边热切地讨论着明年的规划,屋里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窗外,细密的雪籽开始窸窸窣窣地敲打着窗纸,但屋内的暖意和谋划,却让人感觉这个冬天格外充实。
雪下了整整一夜,清晨推开门,世界一片银装素裹。林晚踩着咯吱作响的新雪,去合作社转了一圈,查看仓库的防潮和保暖情况。回来时,看到母亲墨兰正站在院里的柿子树下。树枝上还挂着几个没来得及摘的柿子,被白雪覆盖,像一个个小红灯笼,煞是好看。
“妈,天冷,快进屋吧。”林晚上前搀住母亲。
墨兰却微微笑着,指着那些雪中红柿:“晚晚,你看,像不像一幅画?冬藏,是为了更好的生发。咱们现在做的,就是为明年的生机,积蓄力量。”
林晚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去,心中一动。是啊,冬天的沉寂,并非死寂,而是生命在默默积蓄能量,等待春天的勃发。合作社的发展也是如此,现在的规划和准备,正是为了来年更蓬勃的生长。
她挽着母亲的手臂,慢慢走回温暖的老屋。灶上熬着的小米粥正冒着热气,混合着腌咸菜的清香。这个冬天,桃源村在宁静中孕育着新的希望,而林晚的脚步,也越发沉稳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