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离去,给时味居留下了一道锋锐的剑意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苏轼连着几日都显得有些沉默,少了斗嘴的对象,连酒似乎都少了些滋味。姜小勺理解他的心情,这位豪放派的词人,内心亦有细腻重情的一面。
为了转移苏轼的注意力,也为了继续丰富小店的菜品底蕴,姜小勺这几日除了巩固【主动意念场域】,便是与苏轼一同钻研面食与点心的制作。苏轼对面食颇有心得,尤其擅长一种他称为“东坡环饼”的油炸面食,两人尝试着改良配方,控制油温,做出了外酥内软、甜而不腻的升级版,深受顾客欢迎。
这日傍晚,客流渐稀,姜小勺正与苏轼在后院探讨是否能在环饼中加入些许桂花蜜增香,铁锅再次传来了时空波动。这次的波动,带着一种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却又深谙生活情趣的复杂气息,仿佛一位看尽世事沧桑,却依旧能在苦难中寻觅诗意的老者。
光涡中,一位身着中唐时期常见士人服饰,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些许疲惫与忧思,但眼神却温和而睿智的老者,拄着一根竹杖,缓步走出。他先是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目光掠过现代化的厨房,最终落在正在讨论美食的姜小勺和苏轼身上,尤其是在苏轼那明显不同于本朝风格的衣着上停留了片刻。
【…时空连接稳定…欢迎莅临:诗人白居易…(当前状态:退隐洛阳\/感怀时事)…】
白居易!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长恨歌》、《琵琶行》的作者!
姜小勺心中又是一阵激动,连忙上前行礼:“小子姜小勺,见过白先生!这位是苏子瞻苏先生。”
苏轼也对这位诗名远播的前辈十分敬重,拱手见礼。
白居易还礼,语气温和带着些许讶异:“二位不必多礼。老夫白乐天,不知此处是……?观二位形貌谈吐,似乎……非同一般。”他显然也察觉到了此地的异常与时空气息。
姜小勺照例一番解释。白居易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疑问,对时空穿梭之事虽感震惊,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与思索。当他得知苏轼来自北宋时,更是感慨万千:“不想竟能跨越时空,得遇后世文豪,真乃奇缘!”
三位文人相聚,话题自然离不开诗词文章。苏轼对白居易的《长恨歌》推崇备至,赞其“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白居易则对苏轼的豪放词风颇为欣赏,尤其喜欢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言其“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谈及动情处,白居易不免又想起《长恨歌》中所写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及中唐以来藩镇割据、民生凋敝的现状,神色间流露出深深的忧思与无奈,轻声吟诵起其中的片段:“……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他吟诵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悲凉与沉痛,仿佛将那段帝妃的生死之恋与家国之痛一同带到了这小小的后院。就连向来豁达的苏轼,也收敛了笑容,面露凝重之色。
姜小勺在一旁听着,感受着那诗句中蕴含的浓烈情感与历史厚重感,心中忽然萌生一个念头。他起身对白居易和苏轼道:“白先生此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小子不才,愿以此诗意境为引,做一席‘长恨歌宴’,以美食寄情,聊表对先生诗才与那段往事的敬意,如何?”
白居易和苏轼闻言,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以诗入馔,乃是雅事。
姜小勺说干就干。他结合《长恨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转折,迅速构思了几道菜品:
第一道,【骊宫凝露】。取最新鲜的虾仁、干贝、鸡脯肉切成细茸,混合蛋清、少许淀粉,搅打上劲,挤成丸子,入清鸡汤中文火“养”熟。成品汤色清澈见底,丸子洁白如玉,浮于汤中,如同骊山华清宫苑中凝结的朝露,象征着爱情初萌时的纯净与美好。
第二道,【霓裳羽衣】。选用颜色各异的时蔬(胡萝卜、西兰花、紫甘蓝、白玉菇等),切成细丝或修成花瓣形状,快速清炒,保持其鲜艳色泽与爽脆口感,拼摆于盘中,宛如霓裳羽衣舞的华丽绚烂,对应诗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极盛转衰。
第三道,【马嵬断肠】。这道菜最为费心。姜小勺选用上好的牛腩肉,先焯后炖,加入少许山楂使其更易酥烂,但调味时,却刻意减少了香料的运用,只用了最基本的酱油、黄酒和少许盐,突出牛肉本味的同时,带出一丝苦涩与厚重。他将炖得酥烂的牛肉撕成粗丝,摆盘时故意留下些许凌乱破碎之感,旁边配以几根焯过水、保持原色的苦瓜丝。此菜对应杨贵妃香消玉殒的马嵬坡,口感酥烂却滋味复杂,带着离别与断肠之痛。
最后一道甜品,【比翼连理】。用糯米粉包裹豆沙馅,做成一对相依相偎的鸟儿形状,上笼蒸熟,出锅后点上红曲米染成的“眼睛”。糯米团子软糯香甜,寓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与永恒遗憾。
当这几道菜连同温好的黄酒被端上桌时,白居易看着那一道道与诗意紧密契合的菜品,尤其是那盘刻意营造悲凉之感的【马嵬断肠】,眼眶竟微微湿润了。他拿起筷子,每尝一道菜,都细细品味,仿佛不是在吃东西,而是在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与情感。
“妙……妙极!”白居易放下筷子,长叹一声,声音有些哽咽,“姜店主真乃知音!此宴已非寻常肴馔,而是以五味演绎七情,将诗中未尽之意,付诸盘飧之间。这【马嵬断肠】……唉,其中苦涩,恰如老夫当年落笔时的心境……”
苏轼也深受感染,举杯道:“乐天前辈诗动千古,小勺厨艺通灵,以食诠诗,相得益彰!当浮一大白!”
三人举杯共饮。酒酣耳热之际,白居易的愁绪似乎也化解了不少。他兴致勃勃地向姜小勺问起现代的各种事物,对电灯、自来水依旧好奇,当听到手机可以即时通讯、览阅天下文章时,更是惊叹不已,连呼“此物若在,何愁音书迟滞,民情难达!”
他尤其对姜小勺能安稳经营这家小店,以美食连接不同时空的际遇表示赞赏:“小勺虽居闹市,却能守一方净土,以味通古今,此亦快事!比之朝堂纷争,江湖险恶,此处反倒更得自在。”
临别时,白居易从怀中取出一卷自己亲笔抄录的《琵琶行》诗稿,赠予姜小勺:“老夫身无长物,唯有这些许笔墨。此诗亦是感怀之作,赠与小友,望你勿忘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慨,亦能常怀悲悯之心。”
【…获得蕴含【悲悯】与【感怀】意念的物品:【白居易手书《琵琶行》】…】
【…效果:微弱提升对情感意境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置于室内可微弱增强“共情”、“慰藉”之氛围…】
又一份蕴含着深厚人文精神的馈赠!
送走白居易,姜小勺握着那卷诗稿,感受着其中沉甸甸的【悲悯】与【感怀】之意,心中触动。这些跨越时空而来的文人墨客,带给他的不仅是厨艺的启发和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与视野的开阔。
他将诗稿与其他古物放在一起。当那温和而深沉的悲悯之意融入秩序场域时,整个场域仿佛多了一份包容与抚慰的力量,连那躁动的暗红碎片,似乎都在这股意念的笼罩下,变得稍微安静了些。
【…秩序场域获得【共情】特性补充…对混乱意念的安抚效果微弱提升…】
【…混沌标记净化度:57%…】
苏轼看着那卷《琵琶行》,又看了看院内稳固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场域,感叹道:“小勺,你这家店,如今不仅是味蕾的驿站,倒更像是……文脉与情思的渡口了。”
姜小勺微微一笑,望向夜空。是啊,一口锅,连接的不只是时空,更是千古的人心与文心。前方的路或许依旧充满挑战,但拥有这些,他觉得自己更有力量走下去。而下一段旅程,又会迎来哪位特殊的“食客”呢?他隐隐有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