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于未央宫中,连过张良论道、韩信观阵、萧何考绩三关,其风采智慧,不仅折服了这几位道庭顶尖人物,更如一阵旋风,传遍了长安仙域的上层圈子。
“听说了吗?那荒原来的诸葛孔明,竟与留侯论道不分胜负!”
“何止!兵仙观其战阵,亲口赞了‘奇正相合’!”
“萧相国与之探讨内政,竟引为知音,彻夜长谈!”
“此子,真乃异数也!”
茶楼酒肆,仙官府邸,皆在窃窃私语。
炎汉诸葛亮之名,一时风头无两。
……
未央宫深处,一处可俯瞰云海仙池的暖阁。
刘邦摒退左右,只留张良相伴。
他懒散地倚在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棋子,正是那日诸葛亮与张良对弈所用。
“子房啊,”刘邦开口,语气带着几分难得的认真,目光却依旧望着窗外翻腾的云海,“这个诸葛亮,你怎么看?”
张良垂手而立,白衣胜雪,闻言微微一笑:“陛下心中已有定见,又何须再问良?”
刘邦嘿然一笑,将棋子抛起又接住:“滑头!朕是觉得,这小子……是块材料。大大的材料。”
他坐直了些身子,眼神变得锐利:“论智,能与你坐而论道,棋逢对手;论兵,能让韩信那眼高于顶的家伙说句‘有点意思’;论政,能把萧何那个钱串子聊得两眼放光,恨不得把他留在计相殿当副手。更难得的是,他懂分寸,知进退。殿前应对,不卑不亢;约法三章,有理有据。既能聚人心,又能打硬仗,还能搞建设……”
他顿了顿,手指摩挲着棋子,语气带着一丝庆幸,又有一丝深藏的忌惮:“如此王佐之才,幸在吾汉室一脉。若流落于大秦、西楚,或是被那几个老对头得了去,朕怕是要寝食难安矣。”
“王佐之才……”张良轻轻重复着这四个字,颔首道,“陛下慧眼。此子确有不世之才,更难得心性坚韧,光阴道基玄妙非凡。若能为我所用,实乃道庭之福。”
“为他所用?”刘邦嗤笑一声,眼中精光闪烁,“这等人物,是能轻易驾驭的?他现在是龙困浅滩,需借朕这未央宫的大树遮风挡雨。待他日羽翼丰满……嘿嘿。”
他话未说尽,但张良已然明白。
刘邦既欣赏诸葛亮之才,欲用之;亦忌惮其能,欲控之。
“陛下圣明。”张良不再多言。有些事,点到即止。
……
与此同时,皇后寝宫,“长乐殿”内。
气氛却与暖阁的“欣赏”截然相反,冰冷得如同万载玄冰窟。
吕雉端坐凤座,面前水镜中正显现着诸葛亮与萧何论道、与韩信交谈的画面。
她玉面含霜,凤目之中杀机凛冽,周身散发的寒意让殿内侍立的宫女噤若寒蝉。
“好一个诸葛孔明!好一个王佐之才!”她声音冰冷,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先有关羽张飞赵云这等万人敌,后有诸葛亮这等治世之才!那刘备何德何能,竟能聚拢如此班底!”
她猛地一挥袖,水镜画面怦然碎裂!
“陛下竟还对他赞赏有加!萧何、张良、韩信……一个个都被他蛊惑!”
吕雉胸口微微起伏,显是怒极。
“此子不除,他日必成彻儿(指其子刘盈,即汉惠帝)心腹大患!炎汉若成气候,这未央宫,还有我吕氏立足之地吗?!”
她豁然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诸葛亮等人所居的西苑客舍方向,目光阴鸷。
“不能再等了。”她低声自语,如同毒蛇吐信,“既然明着打压不了,那就……”
她唤来心腹侍女,低声吩咐:“去,告诉兄长(指吕泽、吕释之),还有鸾卫那边……给本宫盯紧了西苑客舍的一举一动。在长安,在未央宫,本宫不想再看到他们如此‘风光’!”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还有,让他们想想办法……找个合适的‘机会’,让这位诸葛丞相,尝尝这长安仙域的‘风云变幻’!记住,要干净,要……意外。”
“是,娘娘。”侍女心头一凛,躬身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长乐殿内,重归寂静,唯有吕雉身上那冰冷的杀意,弥漫不散。
暖阁中,刘邦把玩棋子,思虑着如何将这柄“利刃”用得顺手,又不伤自身。
长乐殿内,吕雉已磨刀霍霍,杀机暗藏。
未央宫的天空,依旧祥云缭绕,仙音渺渺。
然而,一场针对诸葛亮与炎汉的暗流与杀局,已在这片繁华盛景之下,悄然铺开。
赏识与杀机,仅在一线之间。
暗流虽已涌动,然明面上的博弈,终需一个结果。
三日后,未央宫大朝会。
钟鸣鼎沸,仙官列班。气氛较之前更为肃穆,也更为微妙。
刘邦高踞帝座,依旧是那副慵懒中透着精明的模样。
吕雉端坐其侧,凤目低垂,面上无波无澜,仿佛前日的杀机从未存在。
张良、萧何、韩信等重臣立于阶下前列,神色平静。
诸葛亮、关羽、赵云立于殿中,静待天宪。
一番程式化的礼仪后,刘邦清了清嗓子,坐直了身体,目光扫过殿下三人,最终落在诸葛亮身上,嘴角扯起那抹标志性的、带着痞气的笑容:
“诸葛爱卿,还有云长、子龙,这几日,在这长安,住得可还习惯?”
不等回答,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响彻大殿:
“尔等忠心可嘉,才具足用!朕,心甚慰!经与诸公商议,决意如下——”
殿内落针可闻。
“册封刘备,为炎汉王!遥领封地,镇守西陲!”
“擢升诸葛亮,为炎汉国相,总揽炎汉一切军政要务!”
“敕封关羽,为忠义武圣侯,赵云为翊军龙胆侯,张飞为荡寇虓虎侯!余者,皆由炎汉王及国相自行叙功封赏!”
“自即日起,炎汉即为大汉道庭附属势力,享藩国自治之权,亦需谨守臣节,奉道庭正朔,依制纳贡,屏卫边疆!钦此——!”
旨意一下,如同定音之锤!
“炎汉王!”“炎汉国相!”“武圣侯!”“龙胆侯!”
封号带着煌煌天威,回荡在殿宇之间,正式赋予了炎汉在道庭体系内的名分与地位!
“臣,诸葛亮,代我主刘备,谢陛下隆恩!炎汉上下,必恪守臣节,永镇西陲,不负陛下信重!”诸葛亮深深一躬,声音沉稳有力。
关羽、赵云亦随之躬身行礼。
阶下,萧何微微颔首,眼中带着期许。张良嘴角含笑,智珠在握。
韩信抱臂而立,目光在关羽身上扫过,带着一丝见猎心喜。
吕雉端坐不动,指尖却微微掐入凤座扶手,面上维持着雍容,唯有眼底深处,那一抹冰寒与杀意,愈发浓郁。
她知道,这是刘邦的平衡之术,既安抚了炎汉,也暂时堵住了她的嘴。
但这名分,又何尝不是给了炎汉更快发展的便利?
此子,愈发留不得了!
名分已定!
尽管这“藩国自治”之下,暗藏着刘邦的利用、吕雉的杀机、以及未来无数的明枪暗箭,但至少在此刻,炎汉终于在这强者林立的仙界,获得了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金字招牌”与喘息之机。
退朝后,走出未央宫,感受着身后那悬天宫阙的磅礴气运,诸葛亮手握代表国相权柄的玉印,望向西方千瘴荒原的方向,目光深邃。
关羽抚髯不语,丹凤眼中却燃着昂扬战意,有了这名分,他这柄刀,便可更名正言顺地斩向一切犯境之敌!
赵云按剑而立,神色坚毅,未来的路或许更艰,但至少,他们已在这九天之上,落下了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