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小的U盘在林枫的手心,仿佛握着整个青春的重量。
而当他第二天踏入心理健康中心的走廊时,才真正理解这份重量的另一面——并非每个人的青春都阳光灿烂。
“人设展览会”彻底引爆了校园。
狭长的走廊被挤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混杂着好奇与共鸣的嗡嗡声。
墙壁上,一张张精心制作的对比照旁,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签,像是一片片挣扎着破土而出的心声。
“天啊,原来我那个每天健身打卡、朋友圈全是正能量的室友,私下里也会因为身材焦虑到失眠。”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在假装合群,每次聚会都躲在角落里玩手机,原来大家都一样……”
最火爆的区域,无疑是那块名为“写下你不敢说出口的另一面”的互动白板。
这里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那些被墨水浸透的秘密。
林枫挤进去,只看了一眼,心脏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纸条上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初“整活”的预期,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划开了这所顶尖学府光鲜的外壳。
“我每天都在扮演一个开朗的优等生,其实我想退学,我想回家,我真的撑不住了。”
“我网恋了三年,以为找到了灵魂伴侣,前天他告诉我,他只是一个公司测试用的AI陪聊程序。”
“为了维持富二代的人设,我已经欠了三个平台的网贷。没人知道,我每天的午饭只有一个馒头。”
林-枫清晰地意识到,404寝室那个看似“沙雕”的外壳,在无意中,竟成了一个最安全的堡垒,一个能让无数灵魂卸下伪装的情感出口。
这些尖锐而真实的痛苦,让他手心的U盘变得滚烫。
当晚,404寝室的灯彻夜未熄。
键盘的敲击声清脆而急促,像是与死神赛跑的秒表。
林枫和陈默双眼布满血丝,正以惊人的速度搭建一个名为“匿名倾诉树洞”的小程序。
“搞定了,”陈默推了推滑到鼻梁的眼镜,声音因疲惫而有些沙哑,“我把语音转文字功能里加入了情感识别模块。如果系统检测到‘绝望’‘不想活了’这类高危关键词,后台会自动生成一级警报,直接推送到心理中心值班老师的备用邮箱。”
林枫紧锁的眉头没有松开,他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代码,沉声道:“只靠冰冷的系统还不够,警报响起时,必须有人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机器能识别危机,但不能传递温度。”
他转头看向正在旁边一边打游戏一边偷瞄他们进度的赵子轩。
“子轩,交给你一个任务,组建一个‘情感后援团’。”
赵子轩一愣,摘下耳机:“什么团?比啦啦队还带劲?”
“招募十个有耐心、共情能力强的同学,男女不限。我会提供一些基础的心理倾听培训材料,让他们轮班回复树洞里的非危机留言,给予最及时的陪伴。”林枫的语气不容置疑。
赵子轩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嘀咕道:“我的天,这比同时撩十个妹子还难多了……”
林枫走过去,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灼灼:“但这一次,你是真的在拯救一颗颗可能正在坠落的心。”
赵子轩看着林枫眼里的光,那句玩笑话再也说不出口,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一直沉默着举哑铃的张野,此时也放下了器械,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主动开口:“线上的事我帮不上忙,线下的安全我来负责。”他看向林枫,“我看到有留言说,有女生晚上不敢一个人走夜路回宿舍。我联系了校保卫处,申请在学校夜市通往宿舍的小路拐角,设立一个‘安心角’。”
不等林枫细问,他已经全盘托出:“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我和小梅轮流值班。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在小程序上预约,我们负责把他们安全护送回寝室楼下。”
小梅是张野在cos社认识的女孩,身手同样矫健。
张野挠了挠头,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小梅听了我的想法,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她还开玩笑说,她爸妈知道了肯定特高兴,觉得这比她天天穿着奇装异服到处跑靠谱多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我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就是觉得,如果有人正在害怕黑暗,而我刚好会一点防身术,能为他们照亮一小段路,那我就该去做。”
一周后,“匿名倾诉树洞”正式上线。
第一周的数据报告,让404寝室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后台累计收到了三百七十二条留言,其中,有十二条触发了系统的一级危机预警。
最棘手的,是一个Id名为“影子”的用户。
他连续三天,在深夜的同一个时间点,只发送同一句话:“你们演得真好,可惜,我连演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句话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痛了每一个看到它的人。
陈默第一时间调出了对方的Ip地址,发现信号源来自本校的东区宿舍楼,但无法精确定位到具体房间。
“要不要……直接上报给辅导员?”赵子轩紧张地问。
林枫死死盯着那行字,摇了摇头。
“不行。这种状态下的他,任何来自官方的干预都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深吸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我们得用我们的方式接近他。”
他让赵子轩以“情感后援团”的名义,给“影子”回复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消息:“我们不劝你坚强,因为那一定很累。但如果你愿意,今晚九点可以来夜市的‘安心角’,吃一碗免费的麻辣烫。张野负责给你打汤,他嘴笨,保证不聊任何心事,只会问你‘够不够辣’。”
那天晚上,404寝室全员出动,在“安心角”附近假装路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九点半,一个瘦削、佝偻的身影,迟疑地出现在了路灯下。
他就是“影子”,一个机械工程系大二的学生,因为多门功课挂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自我否定,已经走到了抑郁休学的边缘。
张野真的像说好的那样,一言不发,只默默地给他盛了满满一碗加了两个蛋的麻辣烫。
热气升腾,模糊了那个男生通红的眼眶。
周五的例行复盘会上,林枫在白板上写下总结:“我们的定位很明确: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快、最温暖的‘第一响应人’。”
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我提议,把404寝室,设定为‘临时情感观察站’。每周五晚上开放两个小时,接受树洞用户的预约,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聊天。”
“我靠!”赵子轩惊呼,“玩这么大?万一来了个心理变态怎么办?”
林枫笑了,指了指身边的室友们:“张野负责用气场把变态吓跑,你负责用尬聊转移他的注意力,陈默负责随时报警,我来负责记录案例,分析模型。”
一句话,让紧张的气氛瞬间轻松下来。
深夜,寝室的灯依然亮着。
树洞后台的提示音突然“叮”地响了一声,一条新的消息跳了出来,没有署名,也没有触发任何关键词警报,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谢谢你们。我今天,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累赘。”
林枫没有回复。
他只是默默地将这句话截了图,打印出来,用透明胶带,郑重地贴在了404寝室的门后。
那里,已经贴了好几张这样的纸条,像一枚枚小小的勋章。
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来自暗处的微光,正在汇聚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这股力量,已经惊动了更高层的人。
校长办公室的灯光下,一份关于“404寝室与匿名树洞”的专题报告,正静静地躺在校长桌上。
报告的最后一页,附着一份活动邀请函,上面赫然写着林枫的名字。
他从未想过,404寝室这扇门后透出的微光,有一天会要求他站在全校最耀眼的聚光灯下,去讲述一个关于拯救与被拯救的故事。